素说《论语》:里仁篇(七)

一原文里仁第四4.0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试解】孔老师说:“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的,或是受气候寒暑节令时间的制约,或是受自然环境山川河流空间的制约,或是受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的制约,或是受所在集体组织人群结构的制约,因而其生存方式和追求仁德的目标也会不一样,这些差异既有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认知偏向,也有人为约定俗成的群体传统,还有人自身的昏沉麻木没能让自己的良知觉醒。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们常常会自觉地依据情感、欲望而盲目地追求一些有违仁德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和追求,产生过失而偏离仁德之道,甚至还会误以不善的恶行为仁德之美。作为修行仁德的君子,应当从这些'过’之中,观其所由,找出其偏离的根本所在,这些过是存心为之,还是无心为之;是一时为物所蔽见不到而犯过,还是一时为欲所牵不及检而犯过。仔细地省察犯过的原因,在过失中体察仁心,是仁者因其仁厚而有过,还是因不仁者因其违仁而有过。通过观过以察仁,通过悟仁以知仁,从而使其所蔽得以揭去,让修炼的仁德长驻于心,使仁德之光辉得以自彰。”二释字过《说文》:超也,越也,度也,过失也,罪愆也,误也,责也。《正字通》:过:越也,度也,胜也。又失误也。无心之失谓之过,有心之过谓之恶。汉字“过”,《説文》:過,度也。从辵咼声。辵是行进,咼是残骨,指死亡。造字本义是:在时光流逝中走进死亡,生命不再,身化枯骨。过的本义为经过、行走,度过。引申为超出,失误,错误。《正字通》释“无心之失谓之过,有心之过谓之恶”,对过和恶进行了区分。

党(黨)《说文》:黨:不鲜也。从黑尚声。《广韵》:黨:《释名》曰:“五百家为党。党,长也,一聚所尊长也。”又辈也,美也,累也。汉字“党”,从黑尚声,本义是屋子里生火,黑烟从屋顶烟囱冒出。表示同在一屋下的一群人。《说文》“不鲜也”是说经常可以见到的东西,是“数见不鲜”的东西。故有同伙、同党、朋辈、亲族等集团族群之义。后表示社会基层组织,五百家为一党。“党“本身属于中性字,用作褒义还是贬义,主要在于成员的目标和组织的性质。另外需要注意,“党”和“黨”本是两个字,羌族的一支是“党项”不是“黨项”。

三素说前面老师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教导弟子仁德的修炼需要持之以恒,从不间断的恒心,接着老师告诉弟子,“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这是教导弟子在有了不间断的恒心之后,修行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了,对每一位志于道的人来说,仁德的修行在言说和方法上是很简单的,只要你能全身心的致力,持之以恒地践行,至美至善的仁德的境界自然会呈现。本章继续对体悟仁德的方法进行具体可行的教导。老师说:“人是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之中的,或是受气候寒暑节令时间的制约,或是受自然环境山川河流空间的制约,或是受历史经验文化传统的制约,或是受所在集体组织人群结构的制约,因而其生存方式和追求仁德的目标也会不一样,这些差异既有历史环境所造成的认知偏向,也有人为约定俗成的群体传统,还有人自身的昏沉麻木没能让自己的良知觉醒。由于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们常常会自觉地依据情感、欲望而盲目地追求一些有违仁德的东西,从而使自己的言行和追求,产生过失而偏离仁德之道,甚至还会误以不善的恶行为仁德之美。作为修行仁德的君子,应当从这些'过’之中,观其所由,找出其偏离的根本所在,这些过是存心为之,还是无心为之;是一时为物所蔽见不到而犯过,还是一时为欲所牵不及检而犯过。仔细地省察犯过的原因,在过失中体察仁心,是仁者因其仁厚而有过,还是因不仁者因其违仁而有过。通过观过以察仁,通过悟仁以知仁,从而使其所蔽得以揭去,让修炼的仁德长驻于心,使仁德之光辉得以自彰。”本章老师介绍了“观过斯知仁”认识仁的方法。“仁”本是每个人自性本有之“明德”,是“仁之为人”的核心,但是人们常常会碍于偏颇而不识全体,从而将自性之中本有的仁德之光芒掩盖了。因此,知仁识仁往往成了一件难事。老师说,通过“观过”,不断地“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剖析过失,从而可使“过”去而“仁”现。本章需要注意的是“过、党”二字的理解。孔子说:“人之过也,各于其党”,意思是说人因其所处环境和所处集体局限,而使得认知和追求产生了与仁德大道的偏离。《正字通》释“过“:“无心之失谓之过,有心之过谓之恶”,从这里我们可以把握住“过”和“恶”的区别。孔子所说“人之过也”之“过”当是“无心之失”,决不是“存心故为之恶”。“人之过也”皇本是“民之过也”,从这点上可以清楚地表明,“过”是因知觉的局限,因盲目而导致的“过”。“党”是指“乡党”之“党”,是同乡、群体之义,没有贬义的含义。不同于后世的“党争”、“党同伐异”之“党”。“各于其党”之中不含有“拉帮结派,偏袒同党,攻击异己”的含义。这点需要注意。查阅《素说<论语>》请在公众号中 回复”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