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红彤彤!竺小招《江姐-绣红旗》晚会版(2010)

越剧《江姐-绣红旗》晚会版(2010)竺小招

这是一次晚会演出,但属于个人录制,录的水平相当好,电视台版录的外行的没眼看,有这一版简直喜出望外,非常感谢原录制者。小编初见南京市越剧团重演《江姐》的戏单,只觉得好笑极了。为啥呢?复演的《江姐》是1998年由筱水招和蒋鸿鳌主演的,竺小招并没有演出,但是闪瞎小编眼的是,小编居然看见她的名字出现在“指导老师”一栏。嗯……这是个神马神奇操作?后来才听人介绍说,原来她没有演这个戏,但是呢,南越全剧《江姐》中江姐的唱段,是她回忆出来并谱成曲的。这不免让人感慨唏嘘,当年竺水招演《江姐》的时候,竺小招15岁,竺水招的徒弟也不少,事后都是各唱各的,只有她还记得一点。我们不能说她真的会像复印机一般记住全部,但有《梁祝-楼台会》那种四句里面居然有三句相似的经验在前,而《江姐》的演出要晚于《梁祝》,她那个时候是跟在母亲身边学戏了,记得更多一些毫不奇怪。晚会版,顾名思义就是歌舞并举。然而小编每一次都要不厌其烦说一下,这段还是有点不一样的,请看视频2:35,“一针针,一线线”,江姐和伴舞演员的一个对视,小编认为是提升整段表演的精华所在。有这一个对视,舞台上的感情就此流通起来了,更像在演人物而不是一味高歌猛进,戏的味道乍然生成而歌舞的味道也就相应减淡许多。说到眼神交流,似乎是极简单的一件事,舞台上“手眼身法步”五项基本功,眼很重要,眼神的运用,大抵都会。但是说到眼神,也并不是满台乱飞电眼就可以了,尤其是舞台表演,这个要求是极高的,要同时照顾到台上台下的感情交汇,合情合理,恰到好处,这谈何容易。别说是这种歌舞形式的晚会节目,就是正儿八经的大戏演出,眼神交流做的不够不妥的,也比比皆是。小编曾见过演《屈原-天问》那段,是清唱,但是把感情带进去的,屈原频频转回身,对着婵娟说话儿,情倒是真了,可把观众抛到九霄云外啦,观众get不到你的点在哪里。亦曾见过武则天,训斥某人(主角之一,关乎主线)并大抒报负,整个过程中气势昂然,姿态华贵,但,满怀激昂之时,不曾望过被训斥的那个人一眼。由于摄像关系,基本没拍到另外那位演员,结果唱了好一会,发现那人已经换了个方向,顿时感觉剧情都有所断裂了。这不是在和对方交流,这是在城头开大会讲话呢领导好!反正你的诉求,大概也只是想让观众明白你在表白高大上的情怀即可……不需要和人沟通,旁边不要说放一个人,就放一只猫,一条狗,一件器物,都是OK的。竺小招的表演,她可能不够激荡不够雷霆,但是,于温情中有一种妥贴,徐缓的行进,整个舞台的感觉,是流动的。小编有一次在关于王文娟的公众号里看到一个她教导青年演员的视频,杨开慧“清水塘”那段,她道:边上有个儿子呢(她应该是示范清唱节目,也就是说,青年演员到时演唱的时候,是没有儿子的,她提醒别忘了有这个儿子),不要全正面对着观众,这就把儿子抛了,也不能只对着儿子,这样观众也会感觉疏离。说的太痛快了。(大意,我是背不出的,连哪个视频都说不出了,她好像还说了清唱完全正面的姿态也不是很符合美学这样的话,总之说得很好,不要说学生受益匪浅,戏迷听来,也很能提高关于美的赏鉴力。我一直对电视上的越剧教唱方式有点微辞,要么教唱腔要么教技巧,教感情是最奇怪的,一炉出窝的小笼馒头么?)以上,应景,致礼。更多|MORE——视频|越剧电影《柳毅传书》(1962)竺水招《柳毅传书》电影 水袖剪辑 故梦'视频|越剧《碧玉簪-三盖衣》现场实况(2002)视频|越剧《碧玉簪-送凤冠》现场实况(2002)视频|越剧《莫愁女-游湖》现场实况(2002)视频|越剧《梁祝-楼台会》现场实况(2002)每周一曲|竺小招《碧玉簪-三盖衣》卡拉OK每周一曲|竺小招《梨园天子-连日上朝》卡拉OK每周一曲|竺小招《庵堂认母》选段 卡拉OK每周一曲|竺小招《秀才遇仙记》选段 卡拉OK(一点点惊喜)每周一曲|竺小招 陶琪《莫愁女-伴读》卡拉OK(附实况)每周一曲|竺小招 陶琪《柳毅传书-湖滨惜别》卡拉OK每周一曲|竺小招 陶琪《柳毅传书-湖滨惜别》卡拉OK(应为借花献佛)视频|越剧《柳毅传书》片断欣赏:竺水招、竺小招、孙静视频|越剧《柳毅传书-龙宫》欣赏(2):孙静&王君安竺音清响 | zhuyinqx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