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饲料的新品种!饲料利用率提高20%,上百万吨超大容量福音, “金农1号”申报进行时!

----- 广告 -----

----- 广告 -----

潜力巨大,200万吨河蟹料市场的覆盖率还不到30%
  • 文/ 水产前沿 曾铃程

2021年,饲料行业竞争更趋白热化,各大饲料集团企业增量目标都很大。可是在集团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已经非常高的情况下,对存量市场的争夺,可能很难满足增长的欲望,而中小企业想要弯道超车也将非常难。然而冰鲜鱼等饵料替代依然有着巨大空间,潜力不容忽视!

华东作为国内水产业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热门养殖品种河蟹的配合饲料占比却相当低,上百万吨饲料容量空间还等待着释放,也是一块业内不容错过的肥美蛋糕。可是推动河蟹全程人工配合饲料的发展有那些难点?有什么最新进展?笔者有幸拜访了南京农业大学水产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团队的张定东教授,探讨了一些在河蟹饲料与营养方面的行业现状和研究动向,以及更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培育等的最新进展情况。

南京农业大学 张定东 教授

河蟹配合饲料的覆盖率不到30%

在河蟹养殖方面,应该很早就开始提倡“饲料替代冰鲜”,目前推广情况怎么样?

张定东:从这几年的调研情况来看,配合饲料的覆盖率还远远不到位,成蟹阶段大概不到30%。全国河蟹的养殖量近80万吨,以饵料系数2.5估算配合饲料容量应该是200万吨,但是市场饲料销量只有五六十万吨。比较好的是扣蟹阶段配合饲料使用基本达100%,目前扣蟹饲料的容量应该在14万吨,几乎没有人使用冰鲜。成蟹阶段,实际上以我们团队刘文斌教授为代表的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冰鲜,但固有的观念很难逆转过来。现在,这已经是国家层面想要推动的政策,是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南京农业大学 刘文斌 教授

目前存在的难点有哪些?我觉得主要是这几个原因:一是老百姓的传统观念对河蟹的认知不够科学全面,同时河蟹养殖方式的技术固化,通过传统方式依然能够取得很大的成功,这会压制寻求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冰鲜鱼跟配合饲料比,摄食情况更加直观,吃没吃能够心中有数,而投喂配合饲料直观性就没有那么强,潜意识就会认为有浪费,觉得可惜。三是冰鲜鱼能够快速上膏,符合市场需要,而这方面配合饲料还未显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尚需突破。四是河蟹消费的主力群体年龄偏大,冰鲜投喂的河蟹口感更接近他们的儿时记忆,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需要市场培育。

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河蟹配合饲料的优点并没有被充分体现:

1、理论上河蟹配合饲料营养应该更全面,更符合河蟹生长发育的需要。

2、养殖成本上,全程饲料养殖单从饵料成本就可节省1-2元/斤。

3、投喂配合饲料更符合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更有利于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操作。

4、投喂配合饲料的河蟹有利于把控品质,同时甜而不腥的风味口感也更符合年轻消费群体的需要。

5、有利于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有利于水质和水草管理,同时配合饲料能够添加有效中草药成分,让河蟹体质更健康。

6、诱食方面,配合饲料还有很强的发挥空间,嗅觉对河蟹的摄食影响很强,这也是一些发酵饲料诱食更强的原因。

7、饲料加工工艺不断进展,与河蟹养殖需求越来越契合。

实际上,目前全程配合饲料养殖河蟹是完全能够实现的,而生产实践中全程投喂冰鲜的也已经很少了。只是在一些细节问题上需要更多突破和完善,同时也要引导老百姓的观念进行转变。

河蟹营养数据在生产上需要修正

能否介绍下,贵团队和您这边做的一些研究和探索?进展情况怎么样?

张定东:长期以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渔业科技创新与推广重点项目、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项目、江苏省水产三新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支持下,团队积极研究和推动河蟹养殖全程使用人工配合饲料。并且在自己近200亩的基地坚持用配合饲料养了十几年的河蟹,当然有成功也有失败,也在不断总结和完善。

在河蟹营养需求的精细化研究方面,发现很多以前的营养数据需要被修正,不太契合河蟹饲料实际生产需求。因为之前室内养殖系统做出来的数据,是比较特殊的应用场景,而纯粹的外塘养殖不可控因素又太多,所以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实验池,并栽种水草,在更贴近河蟹真实养殖状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研究河蟹的营养需求。

在诱食性方面,比如诱食剂筛选,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承接了一些企业的产品测试项目,发现发酵料对河蟹诱食效果普遍比较好。还研究了河蟹的摄食行为,嗅觉相比于视觉对食欲的刺激更重要。

对河蟹性腺成熟机制方面的研究,扣蟹养殖一般都有15%以上比例的老头蟹,通过研究老头蟹性腺提早成熟的机制,不但可降低老头蟹的比例,同时技术存在相通性,反过来这是不是能够促进成蟹的提早上市?这方面也在探索。

另外河蟹品质和健康调控,比如通过配合饲料养殖出来的河蟹口味更鲜甜。研究一些毒素或者水环境的毒素消除方法,增进河蟹健康,研发保肝护肝产品等。此外也在进行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的培育。

命名“金农一号”,饲料利用率提高20%

有听说关于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的事,能更详细的介绍下吗?有评估过养殖效果吗?

张定东:河蟹养殖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除了河蟹专用饲料上的不断改进外,其实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培育出一个能够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这是一个比较好的研究方向,所以我们很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十几年前,我们当时从长江流域选择了一些野生河蟹,从高淳、金坛等重要养殖区筛选了一些人工养殖亲本,在全程只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条件下,持续多代挑选长得快的、长得大的,通过群体继代选育的方式不断纯化,培育出能够很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新品种,这就跟现有的几个河蟹新品种的育种目标存在明显的区别。

推动新品种的申报有几个因素:一是我们20多年前就在推广应用配合饲料,而且使用自已研发的饲料配方在自己的基地养殖,我们有技术也有条件对长期饲料投喂下河蟹进行有计划的选择育种。二是2020年和2021年“1号文件”都提出了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要求。三是2020年农业部的五大行动里面要求探索配合饲料替代冰鲜鱼。种业是农业的核心,研究种业也是发展水产“芯片”。五是跟江苏海普瑞饲料有限公司及其育苗单位进行了长期战略合作。

预计今年6月份,暂定名“金农1号”将申报河蟹新品种。经测试,在基本相近的养殖条件和养殖气候下,“金农1号”比普通河蟹生长快,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一个显著的优点是对配合饲料的适应性比较好,饲料利用率提高了20%左右。如果能成功申报,每年大眼幼体的产能预计可以达到2万-3万斤。

公母分养的优势

能否谈谈公母分养?您好像也是推动人之一,公母分养有什么好处,或者有什么操作要点吗?

张定东:公母分养实际上有10年了,只是之前分养不分养,经济效益体现不明显。实际上公母分养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母蟹上市比较早,意味着卖价更高。现在河蟹产业养殖规模已经很大了,高品质河蟹在市场上才能脱颖而出,进行这样的操作能够提高养殖效益,才又被重视起来。

公母分开有几个好处:一是实现母蟹的提早上市。二是管理更加规范,性别相对统一,成活率比较高。三是养殖的措施或者营养的措施,可以区别对待。在营养方面,如母蟹卵巢的脂肪含量比较高,跟公蟹的营养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分开来养殖对配方设计上也有好处。四是还可以有针对性防治“水瘪子病”,从调研来看公蟹的发病率较高,母蟹发病的比例很少。

当然分拣扣蟹需要较大的工作量,建议养殖户成蟹养殖池配套扣蟹池,自己培育扣蟹。这样操作时间短,河蟹受伤少,避免了长途运输后再分蟹的二次伤害。而且在分蟹的过程中,老头蟹、次蟹、残蟹也会被筛除掉,而且还可以按规格筛选分级进行养殖。

能不能通过育种手段实现专门产母蟹或者公蟹,有可能吗?

张定东:类似的技术在鱼上面应用更多一些,比如通过三系配套技术制作超雄鱼的父本,从而实现全雄性子代。但对于虾蟹,一方面生活史太短,繁殖一代后一般就死掉了,全雄/全雌后代的制作成本很高,很难进行实际生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性逆转的可能性。有些甲壳动物的性别受环境困素的影响,比如温度不一样、光照不一样,其性别比例也会不一样。此外,如促雄性腺的摘除和移植等也可人工控制性别等等。所以总体上,理论是可能的,可是相关的研究还很少。

未来河蟹营养研究的热点

最后请您探讨一下未来河蟹营养研究的热点方向。

张定东:河蟹营养研究的热点实际上就是与解决产业的痛点问题有关。(一)提早上市与延迟上市,拉长货架期,确保品质。如冰鲜鱼能够实现提早上市,而育肥型配合饲料目前的效果还达不到冰鲜鱼的同等水平,那就有很多文章要做。(二)河蟹营养需求,特别是维生素与矿物质的营养需求需要重新评定,蚤状幼体的开口饵料和繁殖亲本的专用饲料开发等。三)诱食的问题,这是决定一款饲料优劣的重要因素。(四)对河蟹的品质和健康的营养调控也是一个重要方向。(五)饲料的工艺改进问题,现在大部分饲料也可以做到耐水性好且营养不易溶失,但营养物质的高温失活及有没有关注消化吸收的问题。(六)深度挖掘与营养相关的分子标记,以供育种。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