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本书∣读不懂的《黄帝内经》

3月27日

读点中医有好处

因为春季过敏,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忍不住的多关注中医一些。

我始终认为,中医里蕴藏着很多智慧。不可因为对此无知而盲目批判,抑或胡乱否定。

三年前第一次生出“春季过敏”这个症状的时候,就写过一篇。(戳蓝字可以看到那篇《神农尝百草》)

过敏不好治,所以,三年后,我又得写一篇。这一次,我开始读中医有关的书籍了。

上下班路上听梁冬和徐文兵老师聊中医,很有意思。也正是因为听了这个节目,顺带便买了几本和中医有关的书,也买了节目的文字整理书,以备查阅。

想一想也觉得有趣,这大概也是到了什么年龄读什么书吧?以前总觉得这类中医养生书籍是无聊又没劲的,无非说一些正确的废话。现在想来,那时的自己果然年轻不懂事,把无知当做无畏了。

几十期节目听下来,我记住了一些主要内容,部分笔记如下:

  1. 要经常吃小米。最养人的莫过于小米。(这一点作为东北人甚是同意,我们坐月子都是吃小米粥加鸡蛋)

  2. 少喝牛奶,寒性太大。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些捉摸不定,不置可否。不过徐老师论证时的思路和方法让我很受启发,即:要学会分析别人拿来证明观点的例子是否可靠。

  3. 分析任何问题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中医看病会根据节气、病人的生长环境和个体情况综合用药。这便是“一病而治不同”。古人早已知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道理~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作者亦非一人,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正如《淮南子·修务训》所指出的那样,冠以“黄帝”之名,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 。

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

这几年,中医养生被一些人玩坏了。前几年的绿豆新闻,便是一例。但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中医本身没有错,中医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智慧和生存智慧。

中医养生容易被滥用,大概也是因为中医养生太多亲民有关。听梁冬和徐文兵聊黄帝内经,聊异法方宜,聊金匮真言,不会觉得听不懂,除了针灸无法实操之外,其他诸多方面,似乎都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容易照着做。

比如春天是吃菜的好时节,炒菜的时候,拍两头蒜,菜的营养更容易被吸收;比如说苦瓜是寒性的,尽量不要和鸡蛋一起搭配(这个确实惊到我了);比如太极比广播体操更能强身健体,嗯,我们几个邻居已经组建太极班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