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连峰绝壁百步九折的南太行
旅行日记
旅行,是永远的回忆。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
#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的南太行之旅 ❤
第一站
万仙山
挂壁公路的天窗
有一个地方,山险水秀,沟壑纵横,飞瀑流泉,苍茫清幽;有一个村庄建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悬崖上,三面环山,一面临崖,近乎绝境;有一群人,敢向天要活路,仅凭双手硬生生凿出一条悬崖峭壁上的天路。
这就是位于河南新乡西北侧的万仙山。万仙山被誉为“太行明珠”,既有山峦叠翠的壮观,又有飞涧瀑布的秀美,还有被列为“世界最险要十条路”第二位的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外部
我们步行穿过挂壁公路,这样一来就能够漫步在这“华夏奇迹”中,还能从洞里观赏万仙山的峡谷风采。2002年由喜剧明星潘长江、郭达拍摄的电影《举起手来》,让太行山深处、悬崖绝壁之上的村落出现在世人面前。郭亮村是为了纪念东汉末年的陈郭亮而取名。石屋、石墙、石桥、石桌,倚势建在千仞石壁上是这里的特色。
挂壁公路内部
几百年来,村子出山的唯一道路是一条700多阶的天梯,镶嵌在200米高的绝壁上,最窄处仅容两只脚,稍有不慎便会跌落山崖,十分危险。1972年,为了把天梯变坦途,村民组成了“十三壮士队”,全村男女齐上阵,“铜钎凿赤岩,铁锤破石壁”,没有现代化的机械,也没有测量工具,完全靠苦干实干精神,经过了五年二个月的奋战,在山崖间凿出了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生命线。为了清渣、通风的35个天窗成为游客观赏峡谷风景的绝佳窗口。站在石窗口,可见绵延不绝的山峦石壁顶尖是绿色的树木,犹如一头茂盛的绿发。
从内往外望山
我们经过挂壁公路,一路走一路惊叹:人的意志有多坚韧,力量就有多强大。来到郭亮影视村,这里为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富有特色的红石桥、山泉水,百年石屋,古朴恬静,宛若世外桃源。
潘长江拍过戏的赶猪巷
站在郭亮村的高处回望对面的挂壁公路,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腰带,缠绕在山腰间,一个个天窗像山石巨人的眼睛。不可思议!不愧被誉为:“第九大奇迹”。
影视村郭亮
我们当晚住宿于旅游一条街,出门便群山环绕,真是“开门见山”。吃的是烩菜、凉皮、红烧跑山鸡、凉拌野菜、胡辣汤、小米炒鸡蛋,手工馒头小小的一只特别有嚼劲儿,粗茶淡饭能抵饱。
郭亮村石屋
第二站
大峡谷
桃花潭
我们来到安阳市林州大峡谷。奇怪的是位于河北境内的北太行和山西境内的西太行都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峡谷内很少见到水。唯有位于河南安阳、林州、新乡等境内的南太行,流水不断常年滋润。
二龙戏珠景点
景区一共分成三个部分:桃花谷、太行天路和王相岩。飞龙峡、黄龙潭、二龙戏珠、九龙潭,一路流水淙淙,声声不绝于耳,每走几步就见一寒潭,深浅色泽不一,如一块块成色不同的翡翠,散着莹光,水中小鱼甩尾欢畅嬉戏。
建在220米高空的玻璃索桥
桃花谷的桃花很神奇,一年开两季,一为春季,一为冬季,此时是无缘见到满谷绯红降云的盛景了。林州大峡谷是“北雄风光”的典型代表,号称“百里画廊”,有很多美院的学生扎堆写生。眼中所见山略同,笔下山峰各千秋。
峡谷山路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留下峻崎群山碎玉,太行天路气势磅礴。我们已经坐游览车加步行了四个小时,山路逶迤,悬崖随处可见,已经疲惫,加上时间问题,游览王相岩还需要三个小时,就没有去了。
第三站
红旗渠
当年村民戴过的安全帽
第三天的行程轻松了许多,我们来到红旗渠。红旗渠又称:人工天河,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据史料记载:从1436年(明朝)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514个春秋,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时节,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的人间惨剧,在这514年里发生了5次。1959年当地又发生水旱,无水可引,缺水已经危及生存。当地人一碗水一家人洗脸后已成了泥沙浑水还舍不得倒掉,还得留着喂牲口。
分水渠,上为历史照片
1959年10月,林县县委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从哪儿引漳河水?穿越巍巍太行山,从山西省平顺县引入。逢山开洞,遇河架桥,开凿总长近2000公里的红旗渠。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七万米落差控制在10.31米之内,堪称奇迹。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
历史照片
在红旗渠纪念馆内,一幅幅历史照片,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柳藤帽,铁锤,让我们了解那段历史。来到分水闸,照片上当年红旗渠竣工通水仪式,数万人欢庆鼓舞,站在前排的是有奖状的功臣。踏上渠道石梗,石块厚实严密,平平整整,要知道当年可全是就地取材,靠人工一锤一锤凿出来的,每经一段就有村子的名称,哪一段出现质量问题就由哪一个村子负责。
“青年洞”是总渠最长的隧道,是从地势险恶,石质坚硬的太行山腰穿过,洞长六百多米。山石为石英岩,硬度高,一锤打下去一个白点,十数根钢钎打不成一个炮眼。之所以叫“青年洞”,是因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工程停工,留了300名青年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将洞凿通的,1973年,由郭沫若亲笔题写了洞名。
仍在使用的红旗渠
对水的渴望可能是身在长江流域的人难以感受到的。但红旗渠建成通水40年来,共引水85亿立方米,为林州人民带来了幸福。红旗渠更是一种“人心齐,泰山移”精神的传承。
林州的街道、景区都很干净整洁,没有见到垃圾满地的角落。短短三天,只能浮光掠影,但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深的震撼。南太行,不虚此行!
喜欢本文请点右下角:在看!我会欢喜!
作者简介:雪凝儿,南京市作协会员,小说曾获全国铁流文学奖。善于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发现别样风景,感悟人生。是一手眼前的苟且,一手诗和远方,两手都要硬的文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