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当关,湿气后退!”祛湿的“扛把子...

“一方当关,湿气后退!” 祛湿的“扛把子”,你若爱吃,带走湿气,还你身轻如燕,神清气爽

“3月不祛湿,春夏徒伤悲!” ,随着3月份到来,南北方的雨水季节也来临,潮湿的环境和不怎么好的脾胃,让人湿气丛生,湿气,是一种津液过多的表现,当湿气攻破五脏六腑,人体健康就“告急”了。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邪是 “风、寒、暑、湿、燥、火”六邪中最难祛除的一“邪”,“湿邪在,百病在,湿邪除,百病无”,所以在春天3月雨水季,我们尤为要提高湿气的重视,尽快祛除湿气。

【体内“湿邪”分四个等级,看看你在哪级?】
1、湿郁肌表
恶寒发热、发热体酸
头痛如裹、身重而痛
胸脘满闷、口淡纳呆
皮肤瘙痒、头脸油腻
脸上长痘、皮肤湿疹
2、湿阻经络
肢体酸痛、经脉缩短
拘急或痉、神昏肢厥
3、湿着筋骨
关节疼痛、手足沉重
肢体麻木、活动不便
颈椎劳损、腰间疼痛
4、湿蔽清阳
头痛昏痛、头晕目眩
听力减退、肢体疼痛

【人为什么会有湿气?中医讲湿气分为内湿和外湿】
1、外湿,是外界潮湿的空气潮湿的环境,周围的湿气会进入到人体当中,人会出现一些头重脚轻,浑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2、内湿,通常指脾虚所致,主要跟饮食不规律,疲劳过度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伤脾所致,脾脏主运化,运化水湿的,脾受损,水湿运化不利,就会堆积在体内,就出现了“湿”的症状。

【祛湿的“扛把子”找到了,你若爱吃,带走湿气!】
《黄帝内经》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祛湿源头在于健脾,脾好运化才能正常,湿气也就无处遁形了。
《本草纲目》记载千古祛湿名方:主以祛湿双雄赤小豆、(炒)薏米和大麦搭配,健脾去湿、利水消肿,辅以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芡实,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的茯苓,利胆消肿的栀子、理气健脾的橘皮,佐以大麦、荞麦、蒲公英等诸药搭配,配制成茶包,开水冲泡5分钟,每天1-2杯,利湿降浊,带走湿气,还您身轻体盈,神清气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