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在无效学习?

很多同学的学习过程,其本质是做事过程,而不是对真正的学习过程。

因为真正学习过程的第一特点,就是思考贯穿始终。

真正的学习过程,一个问题的思考时间,一般的要持续一、两天,经常的,应该思考三、五天,有的则应该持续数天、数月、数年。

而很多学生,一个问题,一般的就思考几秒钟。

很多学校、老师或者网上的方法、辅导班,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尽最大可能的压缩学生思考时间,哪个老师或者方法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把题目做对,哪个就最厉害。

一个学习过程,可能是以“看”为主,可能是以“做为主”,也可能是以“背”为主,也可能是以“想”为主,但其本质,都是“想”。

因果性的思考之以历史、英语、数学为例。

对于历史,可以看成把历史事件看成原因,把运用于现实作为结果;

同样的,可以把英语的句子的放在一起记忆作为原因,把根据这些句子写文章作为结果;

同样的,对于数学,可以把几道典型题目看做原因,而把运用这几道题目作为结果。

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区别、思维钩子和思维支脚的区别。目前的历史考试,往往会告诉你或者提示你原因,也往往直接告诉你或者提示你结果,比如有道题目,请你根据某国历史上的某事件,说下现在我们碰到类的事情该怎么办?等等类题目。

这样,只要你把相关的知识记忆的比较好,就能把这道题目答出来。这类题目,就仅仅是“思维支脚”类。这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属于“多对一”,多对一对思考的要求最低,因为只要多个原因中有一个你能推导出结论,你就能做对题目了。

但数学考试,就不是这样,一般的只给你结果。就是给你一个问题,比如让你算出来你今年比去年多长高了百分比。这类题目,你必须自己想到相关的典型题目,这就需要你的自己能想到,所以这不仅仅是“思维支脚”类了,还是“思维钩子”类了。

这从“学习过程”的角度,属于“一对多”,一对多对思考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因为你需要从一个结果里找到多个原因。只要这道题目的多个原因中的一个你没想到,题目就可能出错了,就要扣分(一般这这属于综合题);

而且如果题目是递进类题目,就是必须做出第一问才能做第二问,那么,你还得知道不同题目的思维依赖或思维优先或思维方向,否则,即使你知道每一原因,但你不知道原因的次序,你照样题目做不出来,因为人类考试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你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去尝试。这类题目就属于难题了。

还有一些简单题目,就是“一对一”,一对一比多对一,对思考能力要求高的多,但比一对多的思考能力的要求低很多。

对于英语的写作,则只要记住一定量的单词和句子,就能写出很多的句子。但考试时,好多人英语写作能力普遍差。这有好多原因,这里从“因果性”分析。如果说你已经记忆的句子是原因,如果你能把这些句子归入到不同的句式里,然后,写作时,想到某个合适的句式并用其他单词代替这个句式里原有的句子,这样,你写的的句子从表达和意思上就都符合要求了。这就比历史的“多对一”难,也比数学简单题的“一对一”要难,这就是不少学生数学难题能做出来,但英语作文严重不行的根源之一。

▼更多精选文章▼

【绝望】我的详细情况

初级阶段者的学习进步通用方案

如何扩充记范围?

班级前20名类学生的学习计划和方法

我是怎样从班里倒数变成数学“神童”的(一个月提高100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