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在家访的时候,我在想些什么 | 5班札记(3)
第一轮的家访工作暂告一个段落了,时间紧张,本轮家访对象主要是城区家庭,3天下来基本把城区家庭走遍了,没有走的我们就安排开学之后的平时周末。
这次家访十分感谢语文吴老师,辅导员蓝老师,生活黄老师,一同金诚合作,走家串户,在炎热的天气下,完成了本轮家访。
家访结束之后,积累了一些文字材料,这些文字材料有些是家访时当场记录的,有些是我们建立微信群之后,大家发给我的。材料稍显零碎,经过半天整理,基本整理完毕,也从这些材料中,得到了一些想法,这些想法当然也是结合了在家访开始之前的一些想法。
现在,细细说来。
第一,家访行为应该成为自己的内在意识。我在家访过程中,带了一本蓝色的家访记录本,我每到一个家庭,拿出这本记录本,准备好笔开始记录之时,我都在想这一个问题:这么热的天,外出家访,是为了完成这本记录本的记录吗?
当然,完成过程记录是无可厚非的。工作的需要,组织的要求,都是要理解的。但应该还有一个内在驱动,而不是以这些外面标准为主要目标。如果这次家访以完成这本记录本为目的,我想我们会有各种理由来抗拒家访,什么天气热啊,什么有些地方难找啊,也很难高质量完成家访,所以出发之前,我反复确定,这次家访主要是了解家庭教育等,顺便完成记录本。主次是不能乱的。
第二,家访最最关键的是给家长安全感。一年级入学,家长是极其焦虑的,可能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校,了解班级。也有很多的顾虑与疑问。这点我在家访中明显感受到了,很多家长会问学校住宿问题,也会谈及幼小怎么衔接,怎么才能让孩子较快适应小学生活,此类种种。那我们家访,就要去解决大家心中的一些疑问,降低大家的焦虑。指导谈不上,就是与家长耐心沟通。
在后来的家长传给我的新生调查表中,我也是明显感受到了这点,在最后的给班级意见栏目中,好多家长就留言,本来是比较担心孩子入学的,但是前几天老师来家访,就放心多了。
现在很多隔阂怎么产生,往往缺少一种有效的沟通,而面对面交流就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所以,教书以来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首先是当面交流,再是电话交流,接着是微信语音交流,最后才是微信或短信文字交流。当面交流感受到表情,语音交流感受语气,文字可能略显苍白。
第三,初次家访千万不要急着传达一些理念。初次家访的不要着急去解决一些问题,当然家长提出一些疑问,能够当面说清楚的,就当面说清楚,能够给适当意见的一定要中肯地给出。更是不要急着阐述一些理念,因为在我看来什么理念都是做出来的,不说光靠说就行了。初次家访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心倾听,倾听家长对于孩子情况的了解。我们老师主要是一个提问者与倾听者。这样做其实也是想创设一种尊重的氛围。
下面是一些家访时拍的照片,时间匆忙,有些家庭没有拍到,这里只展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