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是最佳的学习机会| 答复Mininininini

昨天的推送中,收到这样一条回复。

谢谢Mininininini的提问,让我可以进一步进行思考。

我试着回复一下。

还是用几个关键词来说。

1.旷日持久

首先还是要说下,关于规范的落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不要太希望,在短时间内能够有巨大的改变,也不要想着能够有一个大招,一下子改变局面。
保持耐心,可能是第一位的。
并且规范养成过程中,肯定会有反复,也要有心理准备。
对自己做好如上的心理建设,在养成学生规范的过程中,会少一点情绪,至少可以用更大的格局来看待。
正如这样一件事情:我的数学作业本,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孩子们的留言,跟我说这个没有做好那个没做好,希望我谅解。
像这样一件事情,我长期拍照,持续反馈。
我总是把一些经典的话语,拍下来,与全班同学分享。让孩子们说感受与想法。

2.自我教育

让学生养成好的规范,不仅需要老师明确标准,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更加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暗示,自我规范。
实际上我每一次把学生的作品(不管是亮点还是不足)呈现,都是一次宝贵的自我教育、自我内化的机会。这比老师单纯的去做要求,效果要好很多。
老师说,更多是外在要求,但是看到其他同学也在这样做,似乎存在某种暗示:我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
记得不久前的一次考试,我一直强调,检查要三步走,画关键词、反复验算、反向推理。
但是那一次考试只有一位同学,在试卷上面,标注了三步检查法的清单,这位同学考了99分。
我把上面这张照片进行全班分享。
想不到的是,再一次考试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孩子标注了。从不标注到标注,其实是孩子完成了一次自我教育。这种自我教育式由内而发的。
当然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需要帮助还是发现问题背后的价值取向。
比如这位孩子,说自己字没有写好,因为太急了。
我把这位孩子的想法呈现了,我就问孩子们,这个同学字没有写端正,但是态度端正了吗?这位同学是否有自我反思能力?这些问法,都是在帮助孩子思考这句话背后的一些价值取向。

3.持续跟踪

想要让一群孩子的规范得到改善。
可以先试试重点改变一个孩子的习惯。
我就对上面这个说自己字写得不好的孩子,进行了持续追踪。
结果发现,在那天我全班表扬她坦诚之后,数学作业变得很积极,几乎是每天前五名完成做的的,态度好转了。
原来这个孩子作业还是有点拖拉的,并且内容掌握上还是比较薄弱的,现在好像很多题目也可以做出来。
字写不好,只是一个表象,内在可能是一个态度问题,把态度问题解决了,其他相关问题也是迎刃而解。
一个孩子一个孩子的追踪,可能速度会比较慢,但是一旦一个孩子改变,是可以带动一大片。
以上是我的一些思考,希望有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