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攵”部字

求学之道无他,一曰有恒,一曰专一,一曰遵守规矩,一曰勿求急效。、

向来之求学者,或不专一,或求急效,小成者有之,大成者鲜矣。而今之世,尤其如此,不用力便求成,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去,一时之间,人人皆欲网红,争相发表,失去倾听与借鉴的能力,山头林立,谓之创新……常令先辈感慨学术之不彰,人心之浮躁。

——突发感慨


攵,俗称四笔反文。文字学家称之为pu,此字作为部首字,亦有变体若干,兹列举如下:

就是说,这一个手拿小棒,小棍的字形,后来分化为三个偏旁,这三个偏旁均是手拿小棒敲击隶定之后的字形。

写作攴的字,敲、寇

写作支的字:鼓(这个字,其实还有一个形体鼔,也是写作攴的,不知道为什么新华字典的异体字中都没有收这个鼔字,其实这才是正体)注意,枝肢中的支和鼓字中的这个支,只是现代汉字平面上形体不小心相同了,从历史字源来看,二者形体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没有一毛钱关系的。

读作zhi的支,是手拿去了支的竹子的样子,因为有了这种整体中部分的意味,所以,支流、分支,从支的字,肢体、枝干,也是一组同源字,声符表示意义。

读作pu的支,只出现在鼓字当中。其他地方如果出现了,您就需要努力想一下,是读作zhi,还是读作pu了。

(晕了吗?)

然后就是写作攵的字,就多了去了,放、收、攻、敬、敌、效、故、敛、敏、数、救、牧……

这些字,当然跟手的动作有关系了。

比如,敏字,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举手之间,头发就整理好了,来表示快,迅疾。

说文解字解释是疾的意思,孔子说,要敏于事而慎于言——所以,那些叫敏的人,不是让你能讲,而是让你多做少说的!为学还说,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唉,总之吧,少讲,多做,别以为自己动作快就是好,所有经验,先人都总结好了,就看听不听了!

还有几个有趣的会意字,比如,寇,字形如下:

宀是房子,元是人脑袋——元首,攴是手拿兵器,整个字形就是手拿兵器闯入民宅打人——这不是寇是什么?所以日本人跑到咱家门口来打咱们,就叫日寇,还有落草为寇、穷寇莫追。

牧字也是会意字,字形如下:

这个字,在甲骨文词典中,左边部分有时候是牛,有时候是羊,字形不固定,不固定有不固定的好处,可以反映更多信息。

是不是想起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了,还是想起牧童遥指杏花村了?

总之,这个部的字,丰富而常用,是跟手相关的部首字中,这个属于大的部首。关键理清这里的几个变体,对于理解字义是有帮助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