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
配图:嘟嘟(6岁)
如果理想和目标是人生长河中的彼岸,那么知识是船,意志是桅杆,兴趣则是一张高扬的帆。
读初二的儿子的一位同学告诉我,儿子曾对她说,他一生准备出三大著作:画著、书法著和文学著。听罢这话,我非但不觉乳臭未干的儿子口吐狂言,反而为他的大言不惭感到骄傲。人贵有志嘛,何况“有志者事竟成”呢。著名女作家张洁读小学四年级时拿到作文题《当我三十岁的时候》,起笔就写下了“当我三十岁的时候,我要成为一名作家”。虽然她的话遭到了老师和全班同学的嗤笑,因为她是班上唯一经常被老师揪辫子的女同学,但后来她毕竟成了一位作家。
其实,我为儿子骄傲的并不是他吹的那句大话,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是最忌恨的。我的骄傲是有事实根据的。
儿子13岁生日,我提出要送他一本书,由他自己选。他脱口而出:“要一本《山水画技法》。”话一出口,他又收回:“还是不要买,那书太贵了。”据她妈妈讲,他几次要了钱去买这本书,但每次总是将钱完璧归赵。他毕竟怕擅自买了那么贵的书受我的罚。虽然于买工具书,我对孩子是开绿灯的。我到书店买了《山水画技法》,并在扉页题写了“十三周岁生日纪念”字样送给儿子。儿子自然如获至宝。须知,这是一部大学教材哩。
偶尔整理儿子的书案,看到他几年如一日,坚持天天练的钢笔字,尤其是那早已超过了我的笔迹,对儿子油然而生钦佩之意。难怪他在学校获得了书法竞赛奖和特长奖哩。
要说我们做父母的,其实于书法、绘画一窍不通。有许多相知者向我打听,问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我的回答是:“寓教于不教之中。”秘诀是: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须知,有了兴趣,就会产生热爱。谁都承认,热爱就是最好的教师!
也许有人对我的“兴趣”见解感兴趣起来,但我得提请诸君注意,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关键是一个“送”字,即如何送。我的经验是:
一曰辅。上小学,孩子最头痛的事恐怕是作文,而作文又是举足轻重的。作文成绩好,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一次我有意给孩子讲了一件采访中得来的趣事,取名《蛇趣》,要他把我的口述记下来。写成后,我又教他写信封,寄给了《小星星报》。后来,《小星星报》发表了,县广播电台也播发了。这下,儿子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致从小学到初中,他小说、散文、诗歌、杂谈、童话、寓言、幽默均已经涉笔,且在报刊上发表了十多篇,还有一篇在全国获奖。我为儿子感到高兴,也为我的辅导经验感到满意。
二曰压。小孩好奇、好动,对那些缺乏新奇感的事往往难以产生兴趣,遇到这样的事就得施加一定的压力。儿子的书法就是压出来的。记得儿子读小学三年级时,暑假前,我特意从书店买了本儿童习字帖,要求他一天两页,将帖摹一遍,临一遍,每天由他妈妈检查签字。暑假过后,儿子的字和放假前判若两样,教师夸奖他、同学羡慕他。这样,大大激发了他对书法的兴趣,字越写越好,且字体越写越多,成了班上的“书法家”。
三曰训。训,即培训,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方式。既然孩子迷上了书法,也就不妨让他学学画。要学画,靠我这位连圆都画不准的家长是难以胜任辅导担子的。怎么办?参加培训班。暑假前,我到书店买了几册关于绘画的书,置了画夹、水彩颜料。放暑假了,我把儿子送到了美术培训班。儿子学到了一些绘画基础知识。班上办黑板报,他大显身手。从此,画画成了儿子周日的必修之“课”。
实践证明,引发孩子的某种兴趣,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怎样保持孩子的兴趣呢?我以为至少要做到两点:
1、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保持兴趣的环境。儿子爱好书法,故在我家,房间里常布置有著名书法家的书法作品;置书,比如名家诗集,特地挑选书法的;学校、社会上有什么书法竞赛活动,也鼓励孩子参加;介绍孩子认识一些当地的书法爱好者;出差带礼物,总有字帖;报刊上有介绍书法名人的文章推荐给孩子看;平时和孩子谈一些书法家的轶闻趣事等等。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的兴趣一般不会减弱。
2、父母对孩子的兴趣也要保持浓厚的兴趣。譬如作文,孩子谈到哪篇精彩的文章,父母也要显出对这篇文章的兴趣,共同欣赏。孩子如果有哪篇作文登了校刊、黑板报或在班上朗读了,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家长知道后,应该把这篇文章要来读一读,同时,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孩子如果有什么创作念头,家长应积极配合。比如帮助搜集素材,研究提纲、结构,并当好第一读者。对孩子发表的作品,父母不要不以为然,应当仔细拜读,并当喜事庆贺。最好,父母也经常提笔写一写文章。要记住,孩子一旦产生了某种兴趣而家长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很快会荡然无存。
3、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要实现这一愿望,家长就要送给孩子一张兴趣的帆,并让这张帆张扬。
(作者系湖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文化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点击标题,可阅读家教随笔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