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陈光的军事生涯(一)

原创:陈晓星 红星故事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的天安门上,毛泽东曾问过,从井冈山下来的人活着的还有多少?有人说,还有一百多个。

家父陈光有幸是其中之一,时任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当时四野还在解放华南。

参加井冈山斗争的部分同志在陕北。

前排左起:罗荣桓、谭希林、陈光、杨立三、陈士榘、宋裕和、林彪。

后排左1赵尔陆、左5孙开楚、左6毛泽东。

为求解放干革命

父亲陈光1907年2月24日,出生在湖南南部宜章县栗源堡(今栗源乡复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中。

我国华南多山地,其中湘赣与两广交界的五岭山脉,既是长江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气候、民俗和行政区划的分界。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征岭南百越,修了九十里大道过五岭的骑田岭,沿北江直下韶关。隋朝再次统一时,在宜章建县,宜章就此成为湘南锁钥,自古有“楚粵孔道”之称。栗源堡即是明朝初年官军为保境安民所筑宜章三堡之一。

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宜章县1924年就建立了中共的党组织,而且是毛泽东播下的火种。中共早期领导人邓中夏即宜章人。

栗源陈姓是明初官军后代,只是陈光这一支家道中落。陈光父母生子12人,只养活他兄妹二人。由于家贫,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他生命力强,长成后身高力大,性格倔强,为人豪爽义气,在村里年轻人中颇有威信。

1926年北伐军路过宜章时,正值湖南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各乡建立农会,陈光任乡赤卫队队长。“马日事变”后,陈光遭到通缉,外出躲避,出走前私藏了12支枪,入冬才回乡。

陈东日,与陈光是同乡同族,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官学校学员,1925年中共党员,参加过北伐。南昌起义后随主力转战潮汕失败后,受命回乡组织农民武装,1927年冬介绍陈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初,朱德等率南昌起义余部由粤北经莽山进入宜章,途中遇到一支赤卫队,为首的就是陈光。部队随赤卫队进驻栗源堡,朱德等在陈东日家中,根据宜章籍中共党员胡少海建议,商定了智取宜章计划,时值年关,史称“年关暴动”。陈光起出了12支枪,朱德又给他们留下几支枪,让他们在栗源堡响应。随着宜章暴动成功,各乡先后起事。陈光带领赤卫队在栗源堡暴动,打土豪,烧地契,收缴洋人矿产公司卫队的枪支,赤卫队已有四十多支枪。“挨户团”(土豪劣绅武装)来“围剿”栗源堡时,陈光带领赤卫队沉着应战,将枪集中机动使用,坚守一整天,打退了“挨户团”,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

蒋介石调湖南军阀许克祥进剿,许克祥率6个团由韶关北上,沿湘粤大道一字排开,被朱德率部在宜章农军配合下,各个击破,史称“坪石大捷”。“坪石大捷”后,起义烈火迅速燃遍湘南,形成遍及七县的“湘南起义”,各县乡打土豪,分田地,消灭民团武装,建党建政,武装割据达三月之久。史学家评价,没有湘南起义就没有朱毛红军会师。此役中,陈光率赤卫队刺探情报、带路、拆桥阻击等积极配合了主力作战。

湘桂战争后,蒋介石得以抽调7个师“围剿”湘南起义。大兵压境时,年轻的中共湖南省委做出一个荒唐的决策,命令烧光沿湘粤大道两边十里以内的房屋,焦土抗敌。陈光朴素的本能使他抵制了这个“左倾”错误,带出了120多赤卫队员,随朱德部队转进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后,陈光被编入红4军10师29团(由宜章农军编成)任特务连连长。

转进途中,因未经请示打土豪,陈光被撤职,调教导营当班长。培训期间,发生了“八月失败”。起因是看到井冈山农军秋收了,分得土地的宜章农军也要回乡秋收,结果发生了29团的溃散。当时,同乡劝陈光一同回乡,陈光表示:“我已是土豪劣绅的死对头,就是死也死在红军里。”后来,回乡的农军大都牺牲,活到建国的仅二十余人,返回到井冈山的,建国时健在的仅陈光等两人。

“发于武卒”

韩非子说,“宰相必起于州牧,猛将必发于武卒”。

教导营培训后,陈光到31团当排长,后升连长。红4军主力下井冈山后,一次部队遭敌突袭被冲散,陈光跟28团走,连长让他当撑旗兵。撑旗兵是百里挑一的战士,作战时目标大,还不许弯腰,伤亡比例非常高。直到大柏地战斗后,在东固,他才将组织关系转到1纵队(原28团)。从此开始了他在这支主力部队里的军事生涯。

从陈光私藏枪枝,参加暴动,保卫栗源堡,抵制“左”倾焚烧策略,坚持回井冈山,以及放着31团连长不干,宁愿到28团当撑旗兵的经历,体现了陈光的人生取向。陈光是自觉地选择武装斗争道路,投身革命求解放的意志十分坚定。

红4军转战赣南闽西,1929年5月再次入闽时,陈光已升任排长。10月远征粤北梅县时已是连长,这是陈光参加红军第三次升任连长,这次是28团的连长。

粤北失利,为掩护主力撤退,陈光奉命以所部一个连阻击敌粤军四个团,显然,任务十分凶险。陈光完成了任务,但自己负伤,这是他第一次负伤,为此获一次口头表扬。陈光在延安审干时写自传,写到奖励时,曾获两次口头表扬,这是其中一次。

另一次是在1930年2月水南值夏战斗中,陈光舍身救林彪。当时,蒋介石命嫡系唐云山旅“围剿”红4军,激战中,林彪的指挥部一度被围,危机时刻,陈光决心“牺牲自己救上级”,率部杀入重围,救出林彪,自己重伤。经此一役,林彪认识了陈光。

当时为条件所限,记录在案的奖惩有限,红军将士的功劳与过失更主要表现在职务的升迁上,立功晋升,失利则调离或撤职。看解放军将领的履历,能在主力部队军事主官位置上不断升迁,而又活到建国的为数并不多。

伤愈归队后,陈光升任副支队长。6月汀州编队,成立红1军团,陈光在红4军1纵队任支队长。8月中旬在文家市围歼蒋嫡系戴斗恒旅时,腿部重伤,子弹卡在骨头里。10月打开吉安后,做了三次手术才取出弹头,因伤未参加第一次反“围剿”战役。在吉安,1纵队改10师,辖28、29、30团,陈光任30团团长。入冬,陈光调任28团团长。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时,陈光已任10师参谋长。

1931年8月开始了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红4军在高兴圩战斗中,11师伤亡很大,师长曾士峨牺牲。战后整编,10师师长王良调11师任师长。将12师部队䃼充到11师和10师,12师师长耿凱调10师任师长。不久,耿凱牺牲,陈光升任10师师长。很多资料记载陈光继任耿凯当师长,以为是12师,不知耿凯已调任10师师长,尽管时间不长。

第三次反“围剿”战役胜利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一些深刻变化。一方面,因“九一八”事变,“围剿”红军失败,蒋介石被迫下野,一时无力组织新的“围剿”。另一方面,中共中央因出了叛徒,被迫转到中央苏区,面对反“围剿”的胜利和国军压力的减弱,“左”倾路线再次抬头。政治上开始排斥毛泽东的领导,军事上发动了六次进攻战役。

1932年2月,红军打赣州,一个多月久攻不下,伤亡惨重,部队整编。林彪升任红1军团军团长,王良任红4军军长,周昆任11师师长。

4月,红军打开漳州后,王良与陈光、周昆在漳州照了张相。这是现存陈光最早相片。

陈光、王良、周昆。

当时在中央苏区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林彪手下三杆枪,陈光周昆和王良”,即把这三个人称为对敌作战的“三挺重机枪”。

5月,红一方面军南下粤赣边,在南雄对粤军作战,这是一场少有的恶战,陈光再次负伤,只是未见细节。

看战争年代军事指挥员的简历,负伤次数相当重要。

陈光土地革命时期共十次负伤,次数相当高。按当年的武器,死伤的比例为1比3,但每增加一次负伤,死亡概率不是简单的算数相加,而是要高得多。作为比较,同时期红1军团的师长,曾士峨、耿凱、王良、寻淮洲、吴皋群、……都是那个时段牺牲的师长,王良牺牲时已是红4军军长,寻淮洲、吴皋群牺牲时,都已是整编后的师长。

秋天,陈光调任11师师长,又在建黎泰战役负伤。

1933年1月,陈光在金资战役的枫山铺战斗中再次负伤。可能因伤,未见他参加第四次反“围剿”的记载。

1933年初春,蒋介石稳定内部后,对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虽然短短半年,此时的红军已今非昔比了。2月下旬,黄陂伏击战,红一方面军全歼国军第52、59近两个师,俘师长李明、陈时骥以下上万余人。3月下旬,草台岗进攻战,又歼灭国军嫡系第11师近一个整师。

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标志着红军作战规模又上了一个台阶。

为适应新的作战形势,1933年6月上旬,红一方面军再次进行整编,此次整编所形成的编制一直延续到土地革命时期的结束,因此成为红一方面军一次重要整编。整编是在乐安县的藤田进行的,被称为“藤田编队”。

8月1日,纪念八一,颁发了红星奖章,陈光获得一枚二等红星奖章。红军一共只颁发过三四十枚二等红星奖章,异常珍贵。

整编取消取消军一级建制,军团直辖师,改小团为大团编制。

红3军编为1师,红4军编为2师,原红4军10、11、12师编为4、5、6团。所谓小团,无营,团直辖四五个连不等。原10师的28、29、30团改为红4团1、2、3营,每营3个连。这样的编制基本与国民党嫡系编制相当了。当时还有3师,后来去组建9军团了。

整编时2师师长为徐彦刚,原红3军军长,9月换为吴皋群,11月吴又与陈光对调,陈光回到2师当师长,陈光在10、11师(即4团5团)都当过师长,政委刘亚楼又是老搭档。

这时,第五次反“围剿”已经开始。

“藤田编队”时,陈光奉命到于都组建“少共国际师”。曾任该师政委的肖华说过,一个部队组建时,主官打下的基础十分关键,主官的作风会直接影响部队作风。原本只是地方部队的少共师,经实战得到锻炼,第一次作战,就敢于拼刺刀,被朱德誉为“铁拳初试”,很快升级为主力红军15师,编入5军团。长征时,15师编入1军团,湘江战役后撤编,余部补充到1师2师。虽然少共师仅存在了一年半,却从中走出了一批共和国将领:肖华、彭绍辉、曹里怀、陈正湘、何挺一、吴岱、江拥辉等15人(一说23人),还没算两任师长陈光、吴皋群。

吴皋群对调到15师当师长,15师在隔河的另一个作战方向上,不久就牺牲了。

陈光在红2师师长任上,历经了第五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的几乎全过程,从1933年11月直到1935年11月,整两年。这两年,特別是长征的一年是红2师最辉煌的一年。

由于建国初年陈光就出了事,直到1988年才平反,在建国后近四十的军史中是没有表现的。九十年代后,熟悉他的人不多了,能找到的文字更是少之又少,其中《耿飚回忆录》是难得的珍品。从《回忆录》中,我们得以从一个老前辈笔下,近距离体会当年战斗的细节、他们的交往,以及他们的性格品德。篇幅所限,仅抽取几段,以楷体插在下文中。

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的大雄关战斗时,耿飚在1师3团任参谋长。大雄关战斗中,3团奉命到大雄关东南某地去占领制高点,策应主力突围,并临时受2师指挥。3团开进过程中,团领导意见出现分歧,3团突围出来后伤亡很大。

“事后,陈光师长、刘亚楼政委立即把我们三人找去,一向慢言细语的陈光师长大发雷霆,指着我们的鼻子质问:'打了大败仗,你们怎么搞的?’在问明情况后,陈光师长说:'耿飚同志的建议是对的。’三天之后,我被调到四团去任团长。”

耿飚原在1师3团,与2师是友邻部队,作战中应见过,印象中陈光“一向慢言细语”,这次“大发雷霆”是因“打了大敗仗”,伤亡很大。耿飚暗示,是陈光把他要到4团当团长的。这一仗是1933年11月中,在中央苏区北部南丰县打的。因执行“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打得异常惨烈,不到两个月,4团已牺牲两任团长,肖桃明和洽盼彪,陈光也在此役负伤。

由此,陈光与耿飚成了亲密的战友,历经整个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的前期,直到遵义会议。

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第二届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上,陈光当选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8月底,福建朋口温坊战斗,是整个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唯一的歼灭战,此役红2师为主攻,4团担任穿插。夜战时,耿飚组织好部队与火力后,举起驳壳枪,大喊一声:“干部、党员跟我来!”亲率突击部队冲锋。最后全歼守敌,俘敌1600人。 “红4团打胜仗的消息,使陈光师长十分高兴。他给我打个电话,先夸了一通勇敢、激动,还特别表扬我带头打冲锋。然后话头一转:

'你犯了错误知道不知道?’

'唔?……’

'听说你把干部、党员都带上去打冲锋,万一被打掉了,损失多大?’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诚心诚意地说:'我承认。’

'好。’陈光师长信任地说:'这次罚你写篇文章,题目就叫《反对个人勇敢》,要强调集体英雄主义精神。限三天内写好。’”

在1军团,战斗之后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但陈光这个电话在当时“左”倾的政治氛围中难能可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