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首《定风波》,寻觅苏轼的岭南足迹!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最近,70岁的谭咏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首国粤语歌曲《定风波》火了,网络上难得一致的一片好评声,成为2021年火了的第一首歌,很多人呼吁这首歌要上春晚。确实,这首歌从填词作曲到演唱都非常棒,年过古稀的校长用粤语将这首经典宋词演绎得恰到好处,更用一生的经历将苏轼的豪迈与乐观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一句“哈哈”,更是神来之笔,让人仿佛穿越到千年之前,看到那位有些落魄,刚刚淋过一场雨,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咏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东坡先生。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国的文学史上倘若没有苏轼,那是要逊色不少的,如果说李白代表唐朝,那么能代表宋朝的非苏轼莫属,在中国诗词的巅峰时期,这两位又是站在时代巅峰的巨匠。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生不得志,却又无比的洒脱与豪迈,同是性情中人,对酒当歌,超然世外,留下了众多流传千年的经典。

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州,一生仕途坎坷,辗转流离,走过了当时宋朝的大半疆域,他爱游游山玩水,爱结交朋友,爱寻觅美食,爱喝酒唱歌,更爱发朋友圈,以数千首诗词记录了他的一生。如果问苏轼人生中印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正如他自己所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中三分之二在岭南。

苏轼一生三起三落,最高曾官至杭州太守、吏部尚书,黄州、惠州、儋州正是他三次被贬的地方,可谓是他政治上最为失败最为惨烈的地方。但正是在这三个地方成就了他文学的巅峰,伟大的人格和超然的人生境界。而这首被谭咏麟唱火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他45岁时被贬黄州时写下。

多年以来,我都想追寻苏轼的足迹,去这位大文豪到过的地方走走看看,但奈何苏轼一生去过的地方太多,而且我也时间有限,至今还有很多地方未曾到过。

而岭南,是苏轼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索性先写写苏轼的岭南足迹,看看东坡先生在岭南都有哪些史迹。苏东坡被贬惠州和儋州总共6年时间,南下北归两次经过岭南,一路游山玩水,写诗作词。南下时,心情比较郁闷,加上路上也没多少人接待,写的诗词并不多,平均好几天才发一个朋友圈。北归时就完全不一样了,心情愉悦,加之沿路粉丝争相款待,有时一天喝好几场酒,那灵感可是喷涌而出,朋友圈发个不停。由此可见,苏东坡也是真性情中人,完全不装,高兴就是高兴,郁闷就是郁闷。

苏轼是1094年8月下旬从梅关古道进入广东的,这一年他57岁,当时的岭南开发程度还不高,很多地方走陆路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主要还是以水路为主,到达惠州大概用了40多天,路线大致是:南雄→始兴→韶关→英德→清远→广州→博罗→惠州,他在惠州呆了三年。

1097年4月17日他在惠州再次接到朝廷的谪命,4月19日便动身前往海南儋州,这一年他60岁,路线大致是:惠州→广州→新会→新兴→德庆→梧州→藤县→容县→高州→雷州→徐闻,然后渡海进入海南。

1097年6月11日,他到达海口,然后经澄迈、临高到达儋州,他在儋州又呆了三年。

1100年他遇到大赦北归,这一年他63岁,6月20日渡海北归,路线大致是:儋州→澄迈→海口→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合浦→博白→玉林→容县→藤县→梧州→德庆→广州→清远→英德→韶关→南雄。1101年7月28日,北归途中在常州逝世。


正式开始,我是认真的分割线

广东韶关

苏轼1094年8月下旬由梅关古道进入广东,此时他已经57岁了,1110年又由梅关古道离开广东,此时他已经63岁,两次经过韶关,苏轼在韶关也留下了不少足迹,而其中去得最多的一个地方,就是供奉着六祖肉身的南华寺。

古代从北方进入岭南,没有太多的选择,最主要的一条道路就是唐代张九龄开辟的梅关古道,翻越大庾岭,从江西大余进入广东南雄,苏轼也是走这条路进出广东的。

在梅关古道上,至今有一棵东坡树,传说他南下时,在树下卖水酒的老人安慰他说,您吉人天相,会北归的。有些心灰的苏轼于是写下了一首《赠岭上老人》:“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十丈手亲栽。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六年多后北归时,苏轼再次见到这位老人,欣喜之余,见他生计困难,便提笔在一块白布上写下了《赠岭上梅》:“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苏东坡写诗后,过往行人都在老人的摊位前驻足,尝尝东坡爱喝的青梅酒,欣赏苏东坡的诗句,老人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而老翁卖酒处的那棵大树后也被唤作“东坡树”。

苏轼作为打不死的乐天派,哪怕被贬一路依然也要游山玩水,不过在北宋,去一个景点可不是一脚油门的事,他在岭南的行程基本都是沿途玩耍,不会离开水路或者道路太远。而南华寺却并不顺路,离开水路还要走20多里路,他是专程而去的,而且来回去了三次。

为什么一定要去南华寺啊,因为这里有六祖慧能肉身啊,苏轼是禅宗的超级粉丝,当他见到六祖肉身时,泪如雨下,情感的宣泄,灵感的爆发,他在南华寺写了十多首诗词,其中一首《南华寺》:“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练。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广东英德(英州)

宋元佑九年(1094年)闰四月三日,苏轼因“讥谤先朝”之罪被贬,朝廷先将他贬至英州,六月,当苏轼携家人赶往英州,途经安徽当涂时,又接到改贬至惠州的诏命。此后从海南北归时,他又一次经过英州。

苏轼去惠州时,在英州呆了一段时间,虽然被贬,但作为资深玩家,游山玩水还是不能少,这一次他游览了南山和碧落洞,在南山遇见潜研易学有成就的英州隐士石汝励,交谈中,言语投机,便留下题名,记叙此事。

碧落洞是一个位于英德市英城镇南端天然穿洞,虽然在现代藏于乡间,也没开发旅游,但在宋代,应该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旅游景点,洞内保存着自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的99方摩崖石刻,尤以宋代为多,包括苏轼的《游碧落洞》诗刻。

苏轼其实去过两次碧落洞,南下时由于心情不好,加上小儿子苏过已经作了《题英州碧落洞》一诗,觉得很好,便没有作诗。宋元符三年(1100年)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再次经过英州,又一次去了碧落洞。

而这次是北归,心情则完全不同,他在英州写了《游碧落洞》诗和《何公桥》铭,并给陪游碧落洞的程正辅《游碧落洞》一诗作答《次韵正辅游碧落洞》一诗。

广东广州

在苏轼颠沛流离的人生历程中,和英德一样,也曾两次与广州结缘。第一次是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从河北定州被贬到广东惠州时,途经广州。第二次是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在海南儋州获赦北归,再次经过广州。喜好游山玩水的苏轼途经广州时曾游览白云山、南海神庙、六榕寺(净慧寺)等胜迹,并留下题咏或手迹。

苏轼每到一处,几乎都要拜访当地有名的祠庙,苏轼被贬惠州途经广州时也不例外。他慕名到南海神庙拜访并留宿。

次日早晨,登上浴日亭观海小亭,惊叹大海之壮阔,旭日之辉煌,天地之浩茫,触景生情,感怀身世,写下《南海浴日亭》一诗,后人将此诗刻在石碑上以作纪念。

苏轼被贬惠州途经广州时,曾登白云山,并游览了宋元清时期“羊城八景”之一的 “蒲涧濂泉”,在惠州期间,听说广州发生瘟疫,他分析主要原因是饮水不洁。于是,苏东坡根据自己治理杭州的经验,写信给好友、被排斥谪降广州的太守王古,提议在蒲涧的滴水岩下凿石槽蓄水,再用五管并排的大竹筒拼接成管道,顺着地势将泉水分引到城内各个小石槽给居民就近取用。

宋朝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轼被贬海南奉诏北归,再次途经广州,慕名到净慧寺内一游。

净慧寺主持道琮久仰苏轼大名,抓住这个机会,向他求墨宝,以作纪念。苏轼见庭院中有六株榕树,苍翠茂盛,婆娑如盖,生机盎然,便写下“六榕”二字。

净慧寺后改名为“六榕寺”,正是“一塔有碑留博士,六榕无树记东坡”。

广东惠州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苏轼一生最留恋的地方应该是惠州,他在这里呆了三年,写下了100多篇诗词文章,除了那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以印证外,更因为他一生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埋葬于惠州。

惠州是苏轼人生中重要的一站,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贬到惠州,这一年的12月2日,他以宁远军节度副使的身份来到惠州,时年57岁。

他原以为位于岭南的惠州是个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一路走来,发现这里山川风物,美不胜收,不禁高声赞美:“海山葱花气佳哉”

作为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苏轼在去惠州报到之前,先去了号称“岭南第一山”的罗浮山,由于第二天还要去报到,所以他只逛了“两寺”(延祥,宝积)和“两观”(长寿,冲虚),参观了葛洪丹灶,朝斗坛和遗履轩等景点,还品尝了卓锡泉。到了冲虚观后,苏东坡就迫不及待要去看葛洪的炼丹遗址,并为葛洪留下来的丹炉题了“稚川丹灶'四个字。

所以在罗浮山冲虚古观旁边,至今仍有一座东坡亭,就是为纪念苏东坡被贬惠州途中,登临罗浮山而建。

由于这一次顺路去罗浮山时间很短,没有玩尽兴,所以苏轼在惠州三年期间,其实一直还想再去罗浮山,但作为贬官,他的行动是受限制的,不能随便出城,但可以陪同上级官员或者当地官员时,打打擦边球去玩一趟,所以到了惠州后,他先后四次写信给在韶关的表兄,提点刑狱公事程正辅,约他趁巡按惠州之便同游罗浮,谁知程正辅一直没能来,所以苏轼的第二次罗浮山之行也成了泡影。

罗浮山没再去成,但他在惠州的日子还是过得比在黄州时好多了,写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诗词和数十篇散文序跋,吃着荔枝唱着歌,还写下了“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佳句。

唯一令他心痛的就是来到惠州的第三年,陪伴他20多年的侍妾,苏东坡一生的红颜知己王朝云病逝于此,葬于惠州栖禅寺东南。

王朝云12岁被苏轼收为侍女,18岁被纳为侍妾,生有苏轼第四子,名遁,半岁夭折。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自幼因家境贫寒混迹于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王朝云死后,苏东坡不胜哀伤,亲撰墓志铭,并写下《西江月·梅花》《悼朝云》等诗词,以寄托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

尤其一首《雨中花慢·嫩脸羞蛾》:“丹青入画,无言无笑,看了漫结愁肠。襟袖上,犹存残黛,渐减余香。一自醉中忘了,奈何酒后思量。算应负你,枕前珠泪,万点千行”。更是将他的哀思之情,流传千年。

王朝云比苏轼苏东坡小25岁,却是苏轼一生的最爱,是他的灵魂伴侣,王朝云对苏轼不离不弃,在苏轼被贬惠州时,她不惧生活艰苦,坚决要陪苏轼一起南迁。苏轼不忍让她吃苦,她却大为恼怒,认为苏轼看不起他,这让苏轼极为感动。

苏轼一生中有三位女人,但却为王朝云写的诗词最多,王朝云在惠州染上瘟疫,念着《金刚经》中的“六如偈”而逝的,栖禅寺的和尚在她墓前兴建“六如亭”作为纪念。

惠州不止西湖边王朝云墓一处东坡史迹,在白鹤峰上还有东坡祠。苏轼被贬惠州后,已经年近花甲,心想着自己这辈子可能就呆在惠州了,便在白鹤峰筑居度日,以作终老之所。

宋绍圣四年(1097年),他来到惠州的第四个年头,2月14日白鹤峰新屋落成入住,喜得新居的他写下一首题为《纵笔》的七绝:“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谁知这首诗传到了当初力主贬他的宰相章惇耳里,章惇一看“春睡美”,没想到苏轼这小子在惠州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啊,怒而再将其贬至海南儋州。就这样,苏轼的新屋刚住了两个多月,又被贬了。

广东雷州

苏轼于宋绍圣四年(1097年)4月17日在惠州接到朝廷的谪命,4月19日便动身离开。此时,其弟苏辙正在贬往雷州的途中。苏轼行至广西梧州,听说弟弟已于两天前到达藤州(今广西藤县),当即以诗代柬派人快马送给苏辙,自己行舟125公里赶到藤州。终于,他在5月11日在藤州与弟弟苏辙相遇,然后俩人于6月5日同行至雷州。

到了雷州后,苏轼兄弟在择日至雷城城西罗湖游览泛舟,是时的罗湖,风光秀丽,景色迷人,诗人恋不思归,游罢至湖滨的天宁禅寺憩休。

后来,雷州郡民为了纪念苏轼兄弟,把“罗湖”改为“西湖”,并在湖心的小岛上筑亭追思,此亭今名“苏公亭”。

苏辙在雷州呆了一年之久,而苏轼只是待了几天,但是当地多以苏轼的名字来命名遗物,而非苏辙,包括“苏公亭”和“东坡井”。大概是因为苏轼的名气比苏辙大吧。

在雷城过了3天,苏辙于6月9日陪同苏轼前往徐闻。6月11日,苏轼与弟弟苏辙在徐闻递角场(约今徐闻西南二桥一带,即大汉三墩所在)依依惜别,破浪而去。临别时,苏轼笑了笑,对弟弟说:“记得孔子曾说过,“道如果在大陆行不通,何妨驾一叶扁舟到大海中漂游去。难道我现在正要去应验圣人之言了?”其内心流落漂泊之感无以言表。谁不曾想,此次分别,竟成了他们兄弟的永诀。

海南儋州

孤帆一片,载着苏轼父子,驶向茫茫无际的大海。60岁的苏轼依然坦然面对,“莫嫌琼雷隔云海,圣恩尚许遥相望”,他还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苏轼在儋州三年多的时间里,不遗余力地向当地的黎族百姓传播中原文明,同时创作了诗歌一百七十余首,写各类文章一百六十余篇,续写完成了从黄州开始动笔的《易传》《书传》《论语说》三部经学著作。

风烛残年,万里投荒,苏轼是做好了准备这一去是再也无法踏上归途的。在赴海南途中,他给弟弟苏辙寄了一首诗:“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他在给朋友的信中也说:“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当作墓。乃留手疏与诸子,死则葬海外。”可见苏轼已将海南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最后的归宿。

当时儋州土著居民,农业还处于刀耕火种的水平,遇到疾病不请医生而相信巫师,人们思想封闭,文化落后,直接饮用沟塘里的积水,导致疾病流行。苏轼极力劝说当地黎族百姓,以农业为本,指导大家耕作的方法,并写了《和陶劝农六首》:“听我苦言,其福永久。”

他还耐心地教化大家讲究卫生,指导当地人勘察水脉,掘土打井,人称“东坡井”,从此人们不再饮用沟渠浊水。

但苏轼在海南最大的功绩还不是教人种地、挖井,在苏轼来海南之前,海南一直没人参加科举考试,中原地区也一直没有海南人为官,苏轼创建了“载酒堂”,字面上看是苏轼与朋友饮酒的“会所”,实际上,是他以文会友、敷扬文教的地方。

来自琼山府的学生姜唐佐,之前屡次科举不第,得知苏轼被贬儋州,姜唐佐便带着老母亲从琼山赶来拜师,再去广州应试前,苏轼在他的折扇上题了两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并鼓励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

第二年姜唐佐北上参加会试,途经河南汝州,顺路拜会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把哥哥苏轼在北归途中去世的消息告诉了他。并在苏轼题字的折扇上补写上:“锦衣不日人争看,始信东坡眼力长。”姜唐佐得知苏轼已经去世的消息后,不再参加科考,回到家乡开办学堂,继承苏轼带来的文化火种,此后海南逐渐人才辈出。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

在海南三年间,年过花甲的苏轼依然保持着吃货本色,去到哪吃到哪,他“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署芋,荐以薰鼠烧蝙蝠。”连烧蝙蝠都敢吃。还有一次,当地人送来生蚝,他突发奇想,加酒煮生蚝,没想到味道十分鲜美。边吃还边嘱咐儿子苏过不要对外人说,“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担心大家为了这道美食,都主动要求被贬到海南来,真是童心未泯。

苏轼苦中作乐,被贬到哪里都活得滋润,造福当地人民,难怪900多年过去了,儋州人依然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至今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甚至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广西合浦(廉州)

苏轼原以为是要终老于海南的,谁知宋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宋徽宗大赦天下,苏轼复任朝奉郎。6月19日,63岁的苏轼告别“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儋州北归,从儋州起程,经徐闻而官寨(今广东廉江),陆海兼程,辗转至廉州。

苏轼粉丝众多,廉州粉丝之一的当地名士邓拟,不仅热情款待,还让其住在自己的园林清乐轩,苏轼在廉州住了两个多月。

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和他在廉州的这段历史,便在清乐轩的故址上,修建了一座亭子,并命名为“东坡亭”。

苏轼在廉州闲居期间,除了游历名胜、以文会友外,还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吃货本色,当时正值龙眼成熟,太守张左藏送了一些给苏东坡,他品尝后赞不绝口,称赞:“佳品、佳品,质量味殊绝,可与荔枝匹敌。”

为此他还写了一篇《廉州龙眼质味殊绝可敌荔枝》的诗,其中最后两句“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意思是好在这龙眼生长在蛮荒之地,京城的那些妃子们不知道,不用遭受“红尘一骑妃子笑”的折腾。

人说“东坡到处有西湖”,东坡到处有东坡井也挺多,东坡亭旁有东坡井,传说苏轼在廉州期间,见当地居民饮水困难,便亲自挖了这口井,井水从未干涸过,喝此井水,赴考便可金榜题名,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表达了当地人对苏轼的景仰。

苏轼在岭南还有哪些史迹呢,从他诗词和文章反映出来的路线中可以了解,除了以上这些地方,他还去过广东的博罗、新会、德庆、遂溪,广西的梧州、藤县、容县、玉林、博白,海南的澄迈、陵水等诸多地方,至今留存在岭南的遗迹还有不少,例如广东英德何公桥、广东遂溪苏二村、广西北流景苏楼、广西梧州苏山、广西藤县访苏亭、广西容县都峤山、广西合浦海角亭等等,以上均还未能一一到访,至于还有其他遗漏的东坡岭南遗迹,还请网友赐教。

写这篇文章缘起谭咏麟的一曲《定风波》,校长唱的这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写的,其实苏轼不只写了一首《定风波》,另外还有一首有名的定风波。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苏轼正是那个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游子,900多年前,他不仅将中国的诗词的成就推向了巅峰,更难得的是他一直保持着有趣的灵魂,身处任何逆境都不消沉,一路被贬也忘不了寄情于山水,作为一名资深吃货,更忘不了寻找当地美食,说起吃,专门写一篇文章都不够,他被贬黄州发明了“东坡肉”,被贬惠州整出了“羊蝎子”,还大啖荔枝,被贬海南吃着生蚝自嘲解闷,吃着烧蝙蝠笑对人生。

苏轼的伟大在于他总是能将“失意人生”变成“诗意人生”,他是内心强大的乐天派,不记仇的真君子,爱捉弄人的“段子手”,他从不隐瞒自己的感受,活出了真性情。而最后说说对于岭南,这个他呆了六年多的伤心之地,到底是什么感受呢,我想,也许正如他词中所言“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0)

相关推荐

  • 散文||东坡帖

    东坡帖 --闲云潭影之十 杨宇||广东 苏轼,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成就辉煌,但也饱受当时朝廷新党的打击,数度被贬官迁谪,千里流陡,晚年居然被从惠州贬到海南岛,给的职 ...

  • 散文||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朱湘山||海南 一 是的,流放即将结束. 这是北宋元符三年的五月,海南西部的儋州迎来了姹紫嫣红的夏天,阳光透着灼热,海风掠过林地,恍如海浪汹涌,悠长的鸟鸣时而从棕榈和芭蕉园中传来 ...

  • 特辑“烁烁诵《宋词300首》” 《定风波》苏轼

    写在"烁烁读<宋词300首>"之前:疫情期间,小盐粒班的孩子们对于古诗文的诵读空前高涨,似乎大有横扫新冠病毒之势,先后有同学读了<道德经><大学>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如梦令·春思》

    如梦令·春思 宋·苏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译 文 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桃源忆故人·暮春》

    ‍ 桃源忆故人·暮春 宋·苏轼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 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 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译 文 如同华胥一样理想的安乐和平之梦做完了,人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浪淘沙·探春》

    浪淘沙·探春 宋·苏轼 昨日出东城,拭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春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译 文 昨天出东城踏青游玩.墙上的红杳颜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唐诗宋词天天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每天被诗词相约,做一个雅致的人.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463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宋·苏轼0388 陈琅读诗 - 经典古诗词 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宋]苏轼 ...

  • 汉韵丨读一首诗: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汉韵阅读会 公众号 译  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注  释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唐诗宋词天天读 读诗读词,赏花赏月:每天被诗词相约,做一个雅致的人. 12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

  • 这首诗是苏轼的经典之作,你必须得会背,因为对人生真的很有帮助

    一.<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诗作的第一句就告诉我们,这是在晚春时节,懒洋洋的春光里,春风微微的吹过,杨柳也轻轻摆动身姿,这个描写由浅入深,虽然只有 ...

  • 一天一首古诗词:苏轼《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其二 宋·苏轼 高亭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   释 1.四望亭:在今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