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山药
药材名称:山药
别名:薯蓣、署豫、怀山、淮山
采收加工:芦头栽种当年收,珠芽繁殖第2年收,于霜降后叶呈黄色时采挖。洗净泥土,用竹刀或碗片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顺直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剂,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药用部位:根茎
产地:河南
科:薯蓣科
原植物:薯蓣
植物情况:缠绕草质藤本
块茎长圆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m,新鲜时断面白色,富粘性,干后白色粉质。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
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很少3叶轮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状戟形,长3-9cm,宽2-7cm,先端渐尖,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戟形至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两侧裂片与中间裂片相摘自可连成不同的弧线,叶形的变异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常有出现。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零余子)。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8cm,近直立;2-8个着生于叶腋,偶而呈圆锥状排列;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形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瓣片宽卵形,内轮卵形;雄蕊6。雌花序为穗状花序,1-3个着生于叶腋。
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长1.2-2.0cm,宽1.5-3.0cm,外面有白粉。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花期6-9月,果期7-11月。
山药饮片性状:1)毛山药 略呈圆柱形,稍扁而弯曲,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黄白色或浅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栓皮未除尽的痕迹,并可见少数须根痕,两头不整齐。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颗粒状,粉性,散有浅棕黄色点状物。无臭,味甘,微酸,嚼之发粘。(2)光山药 呈圆柱形,两端齐平,长7-16cm,直径1.5-3cm,粗细均匀,挺直。表面光滑,洁白,粉性足。
均以条粗、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正品煎煮后呈半透明状,且久煮不烂。
1、含硫的山药,全片颜色发白,跟石灰的颜色差不多,而且山药片上没有任何纹理。
2、不含硫磺的山药,四周有的略带微黄色.微红色.而且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山药片的纹路。
山药饮片(091124,脱水干燥法干燥,样品来自河南省.武陟县)
晒干无硫山药
烘干无硫山药
山药药性:
【本经上品 薯蓣 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山芋。】
味甘,气平,入足阳明胃、手太阴肺经。养戊土而行降摄,补辛金而司收敛,善熄风燥,专止疏泄。
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 乃绝(《素问》语)。四时之气,木火司乎生长,金水司乎收藏。人于秋冬之时而行收藏之政,宝 啬精神,以秘阳根,是谓圣人。下此于蛰藏之期,偏多损失,坎阳不密,木郁风生,木火行疏泄之令,金水无封闭之权,于是惊悸、吐衄、崩带、淋遗之病,种种皆起。是以虚劳之证非一,无不成于乙木之不谧,始于辛金之失敛,究之,总缘于土败。盖坎中之阳,诸阳之根,坎阳走泄,久而癸水寒增,己土湿旺,脾不能升而胃不能降,此木陷金逆所由来也。法当温燥中脘,左达乙木而右敛辛金。薯蓣之性,善入肺胃而敛精神,辅以调养土木之品,实虚劳百病之良药也。
【产地】产河南及浙江等地,他处亦多有之,为山野自生之宿根蔓草,根入药。
【性味】味甘性温平,无毒。
【主治】署豫为补虚扶弱要药,主益肺脾,清虚热,治虚羸,长肌肉,补心益肾,疗健忘遗精,生捣敷痈疮,消肿硬。
【别录】主头面游风,头风眼眩,下气,止腰痛,治虚劳羸瘦,充五脏,除烦热。
【甄权】补五劳七伤,去冷风,镇心神,安魂魄,补心气不足,开达心孔多记事。
【大明】强筋骨,主泄精健忘。
【丹溪】生捣贴肿硬毒能消散。
【用量】普通钱半至三钱。
【禁忌】恶甘遂,不宜与面同食。
【容川】味甘有液,得土之湿气,功能补脾阴即补脾之水以补湿,因其色白,得土中之金气,故有益肺之功,带酸之性故兼入肝肺。
【炮制】 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干燥。
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黄色。
【性味】 甘,平。
【归经】 归脾、肺、肾经。
【功能主治】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 15~30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