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 斑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雀    斑
    雀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上出现黄褐色斑点的遗传性皮肤病.中西医同名。其特征为
面部有状若芝麻散在,如雀卵色的色素沉着斑点。多见于面部,尤以鼻部和眶下为多,有
遗传倾向。
    中医文献隋《诸病源候论。面飦蝇候》中说:“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
之色是也。”清《外科证治全书》则说:“雀斑,生面部,碎点无数,其色淡黄或淡黑”。
    本病多见于皮肤较白的女性,男性也可累及.一般多自学龄前即可少数发生,到青
春发育期皮损明显增多,成年后多停止发展。夏季曰晒后显著,冬季避晒减轻。
    [病因病机]
    先天肾水不足,阴虚火邪上炎,日晒热毒内蕴,郁于皮内所致。
    [辨病]
    1  临床表现  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褐色至褐黑色斑点,数目
从数个、数十个到百个以上不等,散在分布而不融合。境界清楚,不高出皮面.表面光
滑,亦无脱屑。夏季日晒后显著,冬季避晒减轻。
    本病多见于面部,颈部、手臂、手背、小腿亦可累及,甚至腰背、胸胁亦可有零星
分散的褐色斑点。但手掌、足底无损害,也不见于粘膜。无任何自觉症状。
    2  诊断要点
    2。1  本病多见于女性.一般多自学龄前即可少数发生,到青春发育期皮损明显增多.
    2。2  本病多见于面部,尤以鼻部和眶下为多,颈部、手臂、手背、小腿亦可发生。
    2.3  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褐色到褐黑色斑点,散在分布而不
融合。境界清楚,不高出皮面.表面光滑,亦无脱屑.
  2。4  无任何自觉症状。
  3  鉴别诊断
  雀斑状痣  皮损颜色深,接近黑色。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一般不受日光影响。
  [辨证]    .
  阴虚内热,肝肾不足证  皮损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淡褐色到褐黑色
斑点,苔薄,舌红,脉细.
    (治疗)

1  内治法    ..
    1.1  辨证论治
    阴虚内热,肝肾不足证  治宜养阴清热,补益肝肾。药用生地、玄参、麦冬、黄精、
枸杞、芦根、黄柏、知母、生甘草。
    1。2  成药、验方  首乌片或新六味片,每次5片,每日3次。或知柏地黄丸,每次
4.5g,每日2次。
    2  外治法
    2。1  黄柏霜或3%氢醌霜,涂于患处。
    2.2  去雀斑法  先用肥皂洗去皮损状油腻,再用尖头木棒,卷上极薄的一层棉花,
蘸60%三氯醋酸点患处,见起白色即可。再用吸水纸吸干,约有1—2小时烧灼感,禁止
洗面揩去,待痂盖自然脱落。2周后可重复使用。因可能损伤皮肤、需慎重.
  [预防与护理]
  1  避免强烈日光直接照射。
  2  不宜滥用外用药物。
  [古籍选粹]
  《外科正宗.雀斑第八十九》  雀斑乃肾水不能荣华于上,火滞结而为斑,宜六味地
黄丸,以滋化源,外以玉容丸,早晚搽洗渐愈.
    《外科证治全书》  雀斑,生面部,碎点无数,其色淡黄或淡黑,乃肾水不荣于上,浮
火滞结而成。内宜服六味地黄丸,以滋化源。外用玉容散,早晚擦洗自愈。
    《外科大成。卷三.面部》  雀斑由水亏不能制火,火滞结而成斑也。宜六味地黄丸
服之,用玉容散洗之,久久可愈。
    [现代研究]
    1  单方验方  李太安用丹参、浮萍、鸡血藤各30g,生地20g,连翘15g,红花、川
芎、荆芥穗、生甘草各lOg,日l剂,水煎服,治疗雀斑30余例,服药6—18剂,结果
全部治愈。
    2  外治疗法  孙翔用60%三氯醋酸液少许,点于皮损,半分钟皮肤变为霜白色,用
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半小时后皮肤渐渐变为褐色,局部红肿,呈接触性皮炎,次日结
成薄痂,7一10天痂落。雀斑消失。共治疗80例,结果痊愈60例,显效19例,无效l
例,总有效率98。7%。随访半年无复发。
    3  火针疗法  张喜兰用火针疗法治疗雀斑1200例。先在患处常规消毒后再涂麻沸
散液局部麻醉,约过10分钟后即可开始点刺。在点刺前,将针在酒精灯上烧到针尖端发
红时,对准斑点迅速点刺,斑点立变灰白色后结痂,过10—15天结痂自行脱落,斑点消
除,不留疤痕。结果痊愈936例,有效23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97.4%.
    (述评)
    本病遗传倾向明显,内服药根据作者经验无明显疗效。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为美
容起见,外治即可,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否则易引起意外伤害和过敏反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