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律所做律师的时候,合伙人布置法律问题,让我们去查,查完了大家要写法律意见书出来,每次合伙人都不看法律意见书,她把材料往桌上一放,开始点名说“你给我讲明白。”她总是会说,你们能用简单的话给我讲明白了,你才真的想明白了这个问题。两个故事很简单,但都指向一个原则,那就是“教给别人”。当然,我读书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个原则还有理论基础,也是后来为了养育孩子,大量学习的时候,发现原来这个好用的原则是早就被揭示出来的。1969年,美国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也曾以语言学习为例,提出了的“学习留存率金字塔”模型(Cone of Learning)。艾德格·戴尔的“学习留存率金字塔”模型理论认为,人们采用学习方法的差异会大大影响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好坏。以下是他的实验结果:如果人们通过听课完成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只有5%;如果人们通过读书完成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只有10%;如果人们通过看视频完成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只有20%;如果人们通过观看别人的演示完成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的学习内容有30%;如果人们通过跟别人讨论完成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50%的学习内容;如果人们通过实践操作完成学习,或者学完后立即实际运用所学内容,两个星期后,能记住75%的学习内容;如果人们一边教别人一边学习,两个星期后,能记住90%的学习内容。为了验证这个理论的准确性,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特意做了参照实验,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这个实验结果告诉我们:我们最经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听讲、阅读、视听和演示,学习效果并不咋地,都在30%以下。这是为什么,似乎好多东西,你听过,看过,就是记不住。这些都是被动学习。想要效果好,得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也即讨论、实践或者教授给他人。其中,讲给别人,让别人听懂,就是效果最好的学习方式。中国大部分学校里,因为条件限制,很少采用“主动学习”的方式。一个班四五十个学生,老师一通讲,学生听懂没听懂老师也管不了。而且,通常在听讲的过程中,大家可能也有类似的体验,感觉自己听懂了,都会了。结果回头自己要做作业的时候,发现没明白。成年人身上也普遍存在这个问题。有一回,我朋友给我说看了一本书特别好。我很期待的希望她给我讲讲。结果她聊了几句之后说,“反正这书就是特别好,但是一两句话讲不明白”。“一两句话讲不明白”,其实,不是讲不明白,而是自己没有真正理解。你有没有发现,经常看完一本书或者看完一篇文章感觉醍醐灌顶,特别有启发,但是如果有人让你把这个对你有启发的东西转述一下时,就说不太明白了。所以,想要提高自己,或者孩子的学习效率,不妨时刻提醒自己,“主动学习”。有一个所谓的“费曼技巧”其实跟此异曲同工:费曼技巧说的就是,如果你想掌握某个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学习你想掌握的这个知识,然后试着用通俗简单的语言讲给别人,直到别人听明白。如果你在讲的过程中有任何停顿卡壳的地方,说明你没懂,重新去学习,然后整理自己的思路再讲一遍。当有一次你能够把这个知识清楚明白的讲给别人听时,恭喜你,你真正掌握并学会了这个知识。我之前在文章里写过,在我们家,我非常重视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光。无论再忙,我都尽量把吃饭的时间腾出来。在饭桌上,我就会鼓励家人一起聊天,其中包括聊聊自己新看的书,以及获得的感想。小胖小时候,就是我和爸爸聊,他在旁边听着。等他长大了,这种习惯潜移默化的就影响了他,所以在饭桌上,他也很喜欢跟我们聊他看的书,或者讲他听到的故事。未来他进入小学,我也会鼓励他多和同学交流、讨论,并把自己知道的讲给别人听。我原来看一本写芬兰教育的书,书里说在芬兰,老师在评估孩子学习成果的时候会运用一个简单的原则,这个原则在芬兰语里叫做“perustella”,大意就是“证明你会了”。也就是说老师经常在测试中要求她的学生来展示他们所知道的东西,换句话说,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证明他们确实学会了。中国目前的教育环境,很难像芬兰这样实现小班讨论式教学,所以,还是我之前在文里说的,不妨家长补位,给孩子营造一个交流、讨论的氛围,也不妨把自己变成学生,让孩子把他所学习的知识讲给我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