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之“奇邪”

今天

“故邪”一词仅仅在《黄帝内经》中出现过约2次,且均见于《灵枢·贼风》。
一、故邪概念
《黄帝内经》中反复告诫要避免四时不正之邪气的伤害,如“虚邪贼风,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素问·八正神明论》);“故圣人曰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灵枢·九宫八风》)。
然而,奇怪的是,有些人一直在有屏蔽遮挡的室内,并没有在户外遭受四时不正之邪气的侵袭,但也会生病。《灵枢·贼风》就提出了这一问题来探讨:“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空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的体内早有“故邪”存在,“留而未发”。
所以,《灵枢·贼风》解释道:“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本篇提出了“故邪”的概念,即把以往感受的“留而未发”之邪称之为“故邪”。比如曾经“伤于湿气”未即发病,邪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此时正气虽不能彻底地祛邪外出,但尚能控制邪气,正邪斗争不明显,两者保持着一种静态的平衡关系。只要在这种静态平衡没有被打破之前,正邪都会相安无事,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黄帝内经》中称之为“故邪留而未发”。
这种邪气伏藏的情况在《素问·生气通天论》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都有论及:“春伤于风”、“夏伤于暑”、“秋伤于湿”、“冬伤于寒”之后,这些风邪、暑邪、湿邪、寒邪等邪气均可以潜伏起来“留而未发”。
二、因加而发
“故邪”虽然可以藏而不显,与正气保持平衡、相安无事、和平共处,但“故邪”毕竟改变不了伤人致病的本性,它的“留而未发”只是暂时的,一旦时机成熟或有所触动,“故邪”便会外显而发病,即《灵枢·贼风》中所谓的“因加而发”。张景岳在《类经》中注:“必有因加而发者,谓因于故而加以新也,新故合邪,故病发矣。”说明“故邪”潜伏,“留而未发”是在静待时机,如果此时“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或“遇风寒”,或“汗出则受风”,都会诱发“故邪”新故相合,“因加而发”。
三、病似鬼神而非鬼神
“故邪”发病可表现出一些精神症状。《灵枢·贼风》曰:“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休惕之所志,卒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
马莳注:“此言有故邪而复动于情,故病似鬼神而非鬼神也。”
张志聪也注:“此言病在内而伤其精气神也。故邪留而未发者,留于藏府募原之间,则有伤于气矣。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志有所恶,则伤肾藏之精;心有所慕,则伤心藏之神。血气内乱,正邪相搏,其所由来者渐矣。此病气而不病形,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有似乎鬼神。夫魂道为神,魄降为鬼,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谓之魄,精神内伤,则魂魄飞扬,而有似乎鬼神也。”
四、可祝而已
对于“故邪”的治疗,《灵枢·贼风》指出“可祝而己”:“黄帝曰:其祝而己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马莳注:“此承上文而言,病之所以祝由而已者,非病之由于鬼神也。夫病既非鬼神,有等祝之而可已者,正以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如运气及藏府相克之胜气为病,又知此人病所从生,今即其病以祝之,遂祐其素善,鉴其诚心,而病斯己矣。”
古代祝由疗法,实际是以语言开导、暗示为主的心理疗法。通过祝说发病的原由,转移患者的精神,以达到调整病人的气机,使精神得以内守的治疗方法。“祝由”虽曾被宣扬迷信鬼神的巫医所滥用,但是按医学心理学观点分析,“祝由”并非一无是处,其中不乏科学成分。“祝由”实施的过程中他们常常在给病人服用的所谓“神水”“神酒”中事先偷偷加入了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在焚烧的符纸中往往也是事先暗地浸泡有药物成分的。所以,在他们故弄玄虚、夸张表现手法的祝由过程中可能已经暗地里对病人实施了药物口服或药物熏蒸等治疗手段。
《灵枢·贼风》道破了“祝由”治病的天机。祝由之所以能愈病,不仅要求实术者要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即“知百病之胜”),而且“祝由”之前必须了解患者发病的原因(即“先知其病之所从生”),然后才能采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借“祝由”之名行“医治”之实,所以“可祝而已”。
I 版权声明
  • 本文摘自:论《黄帝内经》之邪气理论,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刘锋,2011年。编辑/大熊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28: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自我康疗28: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 <黄帝内经>指出:"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这里大意是说, ...

  • 自我康疗16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

    自我康疗160: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 地支循环配天干,清浊升降岁运变.天干地支有阴阳,五运六气风水转.上下六合天地人,盛衰盈亏同三参.九宫八卦察正风,四时八节看流年. 虚邪贼风违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贼风第五十八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对于经典,任何翻译都有可能曲解原意,因此,希望同学们只能以译文作辅助,而把精力放在原文的阅读上,也许读一遍两遍不懂,读十遍乃至百遍定能了然于心.切记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3:生之有度,四时为宜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53:生之有度,四时为宜 四方上下六合间,万物生灭阴阳变.十二时辰五色谱,脉冲波动磁力线.寒热湿燥四季风,五行生克自循环.损有余以补不足,清浊升降气聚散. 人体五脏藏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48: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48:标本不得,邪气不服 仰观天文书无字,俯察地理合人事.取象比类见大同,形声会意通玄机.地球公转绕太阳,寒来暑往知节气.夏至阳极必生阴,阴极生阳又冬至. 春分秋分往 ...

  •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篇原文与译文

    痹论篇,论述的要点 一.风.寒.湿邪 论述了风.寒.湿三邪及杂合伤人,是痹病(类风湿)的主要成因.由于身体感受风.寒.湿三种邪气的轻重有别,以及邪气侵犯的部位和体质的不同,因此就产生了不同的病症表现. ...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72: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72: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 有无相生玄又玄,气象万千阴阳变.黑洞白洞引力波,寒热虚实双循环.九九制会分地支,天干六律三乘三.五行生克有定数,时间空间逢机缘. 心有宇 ...

  • 《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之“虚邪”

    在<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给出了一个虚邪的概念:"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王冰对此经文注解为:"八正之虚邪,谓八节之虚邪也.以从虚之乡来,袭虚而入为病,故谓之 ...

  • 《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之“正邪”

    刘锋 中医思维十 今天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 ...

  • 《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之“淫邪”

    刘锋 中医思维十 今天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准备用1年左右的时间,一周直播2次的频率,用视频号免费直播的方式,带领中医爱好者系统学习中医入门课程.周二内容为中医基础入门,周三内容为五运六气.欢迎大家扫 ...

  • 《黄帝内经》中的邪气概念之“阴邪”与“阳邪”

    刘锋 中医思维十   一.阴邪概念   "阴邪"在<黄帝内经>中一共出现了约4次,分别见于<素问·疟论>.<素问·水热穴论>.<灵枢·官针 ...

  • 眉毛在黄帝内经中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诊断疾病!不是摆设!

    眉毛也有价值,黄帝内经根据眉毛诊断疾病!不可不知也! 内经说眉毛能反映五脏六腑的盛衰,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在眉毛上也有反映! 灵枢篇:岐伯曰:美眉者,足太阳之脉,气血多;恶眉者,血气少;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

  • 黄帝内经中的膳食营养金字塔!

    现代社会 为指导人们合理营养,中国营养学会提出了食物指南,并形象地称为"4+1营养金字塔"(即"营养金字塔"). '4+1'指每日膳食中应当包括"粮. ...

  • 陈延大夫讲中医/中医杂谈/谈谈中医八纲辨证中的“虚实”概念

    虚证与实证,是八纲辨证中最容易被人提及的概念,在门诊很多患者会表述自己身体虚弱,需要调养:但对于虚实的认识,并非像大家看上去那么简单,否则,在古书中也不会反复强调治疗疾病时"勿犯虚虚实实之戒 ...

  • 《黄帝内经·中毉真炁养生》生命健康提升免疫力研修营

    健康中国·公益行动! <国家十四五规划刚要>第七章:生命健康.脑科学等项目,提升免疫力是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 人体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主要是针对外来性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 ...

  • 冰山原理是萨提亚中的一个概念,萨提亚女士...

    冰山原理是萨提亚中的一个概念,萨提亚女士将人的"自我"比喻成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巨大冰山,能够被外界看到的行为表现或应对方式,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山体,则是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