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形似“碗”,为何却称作“盏”?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至今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现在,仍有以茶代礼,以茶会友的风俗。

伴随着茶而生的是各种各样的茶皿器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茶文化一直伴随而行,茶具因此也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茶具在历代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都会有所差异,其中以近年来重新兴起的“建盏”为例,曾经在宋朝风靡一时,是吸引了帝王都为其代言的流行茶具。

然而,“建盏”中的“盏”,究竟是何含义?为什么形似“碗”,却称作“盏”呢?

事实上,茶与酒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然而,在遥远的古代,茶并没有占据主流位置时,喝茶所使用的器皿往往与酒皿、食物器皿混为使用。

自进入秦汉之后,茶的地位越发提高,才逐渐所形成自己的器皿。

在宋朝之前,古人把盛茶的器皿称之为“碗”、“瓯”,正如著名诗人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的“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由于宋朝以前的煮茶技以煎茶为主,讲求的是茶汤的色泽与变化,为此茶皿具有碗口口径大、矮小的特点,喝茶如喝酒,一样具有大碗豪饮之风,也与早期民风开放、社会包容性广等因素有关。

然而,当发展到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从粗犷慢慢地转变为内敛、沉稳、儒雅、精致,而斗茶风气盛行,传统的低矮茶碗无法满足斗茶爱好者的需求。

以苏东坡《送南屏谦师》的“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为例,更出现了“茶碗”转变为“茶盏”一说。茶之清澈见底,白沫消散,想要更好地体味到斗茶之乐趣,自然需要寻找更为合适的釉面来衬托。其中,建阳的建盏演变为主流茶盏

复杂的纹路,绚丽的色彩,多变的纹理,都为建盏谋得一席之位,甚至为了追求更高深的茶理,在佛教盛行之下,建盏千变万化,无法实现究极的完美的自然缺陷,也成为部分文理哲学家门探索的一大道具。

从茶碗到建盏到茶杯,看着茶皿的变迁,也似乎从中看到了一个个时代在更替交迭。这也是建盏内在的魅力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