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新能源占比要求提高,华北华东区外来电将更绿
近日,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国家能源局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等措施要求落实不到位,截至2019年年底,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接受外送电比例分别仅比2017年提高4.1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比例上升不明显;在可再生能源消纳方面也存在政策协调不力等问题,14条相关输电通道中2条通道输送可再生能源比例不足1%。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共识及国家能源局加强整改,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外来电将持续增长,其中清洁能源占比将持续提升。
多因素致使通道送电未达设计值
众所周知,要实现“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及大容量、低损耗送电,特高压优势明显,因此近年来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主要为特高压。
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投运“14交16直”特高压(国网“14交12直”,南网“4直”),其中送电京津冀的特高压有蒙西-天津南、锡盟-山东、张北-雄安、雄安-石家庄、蒙西-天津南、榆横-潍坊、山东-河北环网等特高压交流工程,同时,上海庙-山东、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的电力也可以通过华北特高压环网在京津冀地区消纳。送电长三角的特高压主要有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西、晋北-江苏、锡盟-泰州、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以及淮南-浙北-上海、淮南-南京-上海、浙北-福州特高压交流工程。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此前发布的《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能源变革转型研究》显示,2018年哈密南-郑州、酒泉-湖南、晋北-江苏、锡盟-泰州、扎鲁特-青州、上海庙-山东、准东-皖南7条特高压直流实际总最大输出功率为4290万千瓦,仅为总设计输送能力的65%。除哈密南-郑州、酒泉-湖南工程外,其他5项特高压工程送电京津冀、长三角地区。而且,近两年来,上述通道利用率并无根本改善,个别线路甚至出现恶化。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的督察情况。
究其原因,配套电源、配套电网滞后及送受两端尚未达成协议等原因导致通道利用效率不高。如锡盟能源基地送出的两项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锡盟-泰州特高压直流工程规划了700万千瓦风电,直到2020年底蒙东新能源汇集“五站五线”工程全面投运才打通关节,实现“配套”。同时,该基地规划的配套火电项目还在建设中。
新增输电通道“绿意浓”
截至1月底,世界首条清洁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累计向中原地区输送绿电50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受端原煤2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青海-河南特高压完全靠清洁能源(水、风、光)自身互补能力独立供电。”国网青海电力相关人士此前向记者介绍。该工程于2020年7月15日启动送电,2020年12月30日全面投运。
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以输送水电为主的向家坝-上海、锦屏-苏南、溪洛渡-浙西等多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同时,积极推动风光火互补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持续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如我国首条探索大规模送出新能源的特高压为2017年投运的酒泉-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该工程要求新能源输送比例不低于40%;目前我国输电能力最大的特高压——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工程设计输送容量达1200万千瓦,配套电源全部建成后,新能源送出比例也将达40%。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风光水火储一体化”侧重于电源基地开发,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和能源特点,因地制宜采取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等多能源品种发电互相补充,并适度增加一定比例储能。对于增量基地输电通道,该意见稿要求配套新能源年输送电量比例不低于40%。
特高压直流功能是送电,特高压交流主要是联网。目前,我国在建特高压直流工程为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陕北-湖北特高压直流工程,前两项工程主要输送清洁水电,后一项工程将实现陕北能源基地风光火打捆外送。由此可见,今后输电通道将更多地输送清洁能源。
多项清洁能源大动脉规划中
国网四川电力董事长谭洪恩近日介绍,“十四五”期间,雅砻江中游、大渡河上游、金沙江上游将陆续投运大型水电站,为此,他建议尽快确定川渝电网特高压交流目标网架方案,将甘孜-天府南-成都东及至重庆的特高压工程纳入“十四五”国家规划,并尽快建设实施,满足甘孜、阿坝西藏水电及新能源开发送出需要,提升成渝双城地区电力供应保障能力。
根据国网《2020年特高压和跨省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项目前期工作计划》,部分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和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原计划在2020年获批复,同时,推动金上水电外送工程及陇东-山东、哈密-重庆特高压完成工程预可研,纳入国家电力统一规划后开展科研设计一体化招标,但因前期工作协调难度大等种种原因,其实际进度大幅落后于计划。
业界人士表示,随着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国家能源局反馈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外来电、清洁能源占比不高等情况后,清洁能源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提速将是大概率。
此外,随着乌东德、白鹤滩、雅砻江等川滇水电站相继开发,水电站开发建设将逐渐西移。西藏自治区近日印发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推动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江等流域水风光综合开发,快速推动藏电外送规模化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接续基地。这意味着西藏水电大规模开发将启动,配套通道建设也将同步跟进。
能源互联网让电力系统更灵活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到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要达到12亿千瓦以上。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特征,大规模高比例接入电网后,电力系统“双高”“双峰”特性明显,带来电力平衡、电量消纳、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等诸多新挑战。对此,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近日表示,未来5年,该公司将年均投入超过700亿美元,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据了解,国网一方面通过大范围联网,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另一方面推进抽水蓄能与储能建设,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目前国网在运在建抽蓄电站51座,容量达6300万千瓦。同时,该公司还搭建新能源云平台,线上办理并网业务,目前接入新能源场站超198万座、容量4.5亿千瓦,为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不仅可为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配置平台,还能提高系统智能化水平,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有力支撑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储能等各种能源设施的灵活便捷接入,同时,有力支撑各类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调节。
此外,辛保安还指出,电网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资源。通过建设能源互联网,对这些海量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利用,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电网资产运行效率,促进电网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可以为电力用户,包括居民和企业用户、建筑楼宇、工业园区等提供用能诊断、能源管理等各种能效服务,引导各类用户科学高效节约用能,助力提升全社会终端用能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