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密码”背后的疫情密码(一):为什么是但丁?

序 言

世界上所有的符号探密学,背后必仰仗深厚的文化沉淀功底,才可对显现的、极简的文化符号,进行深度解构。丹▪布朗能够以符号探秘的方式,来构建起他的完整悬疑推理,并在全球取得成功,不得不说,他在西方文化上的深厚造诣。

丹▪布朗于2005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最有世界影响力的100人之一。而跟随着丹▪布朗的视线和思路脉络来行走,着实是一件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方法,如果你想短时间尽快掌握西方文化精髓的话!

作家丹▪布朗

以作品里的主人公罗伯特兰登教授为虚拟核心的符号学作品,丹▪布朗共写了五部:《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失落的密符》、《但丁密码》、《本源》。其中拍成电影的有三部。因《失落的密符》很难通过银幕来表现,而《本源》是其2017年的新作,还未听说有电影开拍计划。

关于对三部电影作品的点评,网上实在很多,更不乏优秀的解读文章。不过,由于对西方文化天然存在的距离感,视线基本上只能停留在作品的表现细节上,而看不到这三部作品其实是丹▪布朗对西方文化(文明)的、三次从不同维度出发的质疑,即:点的质疑(天使与魔鬼)、面的质疑(达芬奇密码)、和对整个系统的质疑(但丁密码)。

归于哲学范畴的人类文明三大原精神——信仰、求知和人学,西方文明占据了两项,也即是另一个说法:“两希文明”——

希伯来,代表的是西方的信仰精神(被绝对化了的上帝),上帝、救世主源于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绝对的信仰)

希腊,代表的是西方的求知精神(绝对的真理),西方的真理至上主义,来源于古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启蒙。

而伟大的人学传统及精神,则来源于我们中国,但暂时不在我们丹▪布朗作品的专题讲述内。

丹▪布朗的质疑,涉及到构成西方“两希文明”这两条支撑腿中的一条:信仰。那我们就从他三次对信仰的质疑视角点上,来解读他三部作品背后所沉淀的文化,而不是光谈电影情节的好坏或精彩与否。

为什么是但丁?

《但丁密码》,小说出版于2013年、电影出品于2016年。与眼下全球病毒肆虐现状特别应景的是,《但丁密码》的故事主线,就是为了阻止一场即将爆发于全人类的、旨在无差别地消灭掉世界冗余人口的“人工开发”型瘟疫(当前世界人口发展,已快速逼近地球所能承载的极限)。所以,此时此刻来炒《但丁密码》的冷饭,是不是变得又很前沿?

不过,2013年作品出版时,可还没有爆发新冠病毒。因此,各种影评中,常出现: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大瘟疫嘛,丹▪布朗为何非要把对各种情节悬念的设置,套上“但丁”这个人设?

比如说,叫“路易十四太阳王”密码、“查理曼大帝”密码,不可以吗?

甚至有评论说,这部电影看起来像“一流的风光片、二流的悬疑片”。因为影片围绕的表现场景,是美轮美奂选取角度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和伊斯坦布尔。不仅如此,还全发生在那些只有观光客去的著名景点里,尤其是佛罗伦萨。聪明的人,因此一定会轻松怀疑,这是赞助商的植入广告手法而已(嗯,这个世道,老练如你,的确见得多了!)

——同学,你图样图森破了!

丹▪布朗先写小说的时候,可没法提前收到电影的植入赞助。换句话说,这几座城市,纯粹是捡了电影宣传的便宜——可,这几座城市,难道是运气砸到自己头上了吗?

还记得我在上面序言中所指的,这部作品,是丹▪布朗对西方文化(文明)之“整个系统的质疑”么?

我们先来说说但丁,恰好今年是但丁去世700周年之意大利国家大祭年。

但丁在欧洲的地位(注意:不仅仅是在意大利的地位),无论是其文学性和思想性两方面,正如同我们中国的屈原,属于开创性的!(敲一下黑板:请不要把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与思想史上的地位,看作与李白苏轼、或四大名著作者等等类似的差不多。所谓段位差,就在于“首发”两字上)。

但丁的著名代表作《神曲》,其对当时欧洲神性社会的批判、对人性苏醒的推崇,从性质及意义上讲,与中国屈原的《离骚》,两者完全殊途同归。

但丁,被称为欧洲整个中世纪的最后一位掘墓人、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欧洲整个中世纪持续了将近1千年,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神性主宰一切、是人间一切行为的纲领、是人活在世上的终极目的和证明意义。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反神权与搞颠覆,实际上是一个意思。所以,作为佛罗伦萨人,但丁被终生流放,在那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待遇了!(宗教裁判所在那个时代,可是令人瑟瑟发抖的机构,那怕是一国之君王,甚至是君王之上的神圣罗马帝国总皇帝)。

但丁的《神曲》,分三个独立的部分,分别是《地狱》、《炼狱》、和《天堂》。每部分33章,加上序言部分,共100章。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性的作品,旨在唤醒人心、揭露现实。

《但丁密码》这部电影,西文原名是《Inferno》,译文为“地狱”,直接取自《神曲》的第一部分,也是整部作品中最亵渎教廷(注意:不是亵渎宗教本身)的部分。

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内保留的但丁及《神曲》壁画

文艺复兴时期大师波提切利为《神曲》的《地狱》篇、当年再版时加配的著名十八层地狱插图。该图在影片中,以密码隐喻的方式,重点出现

波提切利最著名的两幅代表作:《春》与《维纳斯的诞生》,现保留在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乌菲齐博物馆。关于美第奇家族对人类的贡献,将于后续的“文艺复兴背负的那口锅”章节里详述

说到这里,需要额外提示一下的是,以上这些讲述,包括但丁本人的价值,对西方文化历史存在一定距离感的部分中国读者来讲,或许还能构成一定的知识点。但作为西方人自己而言,这些充其量只能是中学生就应该知道的基础常识,并不构成作品之悬疑组成要素,即所谓的“噱头”。丹▪布朗的内在表达思想,可没那么浅。

老太太的裹脚布,说起来有些长。那,上帝在西方,又如何曾一度地取代一切、包治百病的呢?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如果简明扼要地看欧洲文明发展史——古希腊是它的少年发育期,古罗马是它迎来18岁成人礼的定型期,中世纪是二逼青年的偏激自虐期,文艺复兴则是其35岁后最终奠定世界江湖地位的转折点。现在,欧洲已经是50岁后开始步入中老年人行列的固执期,力气是还没消失,但气短已同时出现。

不过,罗马当初这个成人礼搞得很阔气、很有实力,今天整个西方的政治制度、军事思想、戏曲文艺、建筑逻辑、饮食习惯,零零种种等等,大部分都是通过当年强盛的罗马帝国,来塑造定型的。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相当于我们中国的西汉及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段),当时在全球有多强大呢?以公元1世纪为基准点来看,当时全球人口不足3亿,罗马帝国人口有1.2亿,中国人口是0.65亿。同一时期,首都罗马城的人口是180万左右,而西汉首都长安城当时还不足40万。

罗马是一个世俗化的帝国,虽说大部分时间信奉古希腊留下的多神教,但帝国内其他的各种信仰毕竟也都存在。基督教当年还只是帝国境内的某一个宗教流派,在公元200年之前,根本就未成气候,基本上与现在持有比特币的人群规模差不多大。或者换句话说,不管你信什么教,世俗观念与支配力量,才是帝国境内的最高核心。

公元200年,是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一个分界线。极度的昌盛,带来了极度的物质追求与精神感官刺激。而极度的物质追求与精神刺激,又带来了极度的生活腐化,以及更为严重的社会贫富差距分化。一开始就倡导平等理念的基督教,在这个时期扩展得很快,所谓“形势比人强”,因为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使得基督教有机会吸引到帝国内部越来越多扩大化的穷人阶层,来寻求心理平衡。

历史题材油画:罗马人的生活

这就是上等的罗马式吃饭:卧着吃!不睡下来还真不知道怎么才吃得下!

这是由庞贝古城出土的、罗马贵族的就餐专用床

受当时医学发展的限制,公元120年和165年,罗马城内分别爆发过两次大的传染病,前一次蝗灾引起的瘟疫,导致100万人的死亡,而第二次天花,则导致500万人的死亡。并且,第二次大传染背景,是当时天花大疫覆盖了亚非拉三大洲,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全球化”的生化危机!于是,在当时基督教信仰群体里,出现了“天谴论”这一说。

公元250年,罗马又爆发了第三次大瘟疫。而比起前两次,这场瘟疫的影响面更大,波及到当年已知西方世界的各个地区。不仅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会传染,而且病人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东西,也成了传染源。依据史书中描述的发病特征,后来的科学家认定它是伤寒。

并且,第三次瘟疫前后猖獗了二十年,最后导致约2千5百万人死亡!高峰时,单首都罗马城内,每天就有5千人规模的死亡,就连皇帝克劳第乌斯也因感染而毙。当时有不少欧洲人甚至认为,整个人类都有可能再也无法生存下去了!

这场死亡人数前所未有的瘟疫,引发罗马帝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瘫痪,构成了西方史上著名的“三世纪危机”。而这个“三世纪危机”,也正是基督教在帝国境内短时间里急速得到扩张的重要条件。

从左至右,罗马帝国时期爆发的三场疫情危机之历史油画插图

进入四世纪。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签署著名的“米兰敕令”,大赦帝国境内所有基督徒(在这之前,基督教与帝国推崇的希腊多神教有冲突,因此一直处于半地下的状态)。又到了公元380年,基督教更是进一步跃升为帝国全境的“国教”,全民开始炒上帝的股票。

随着信众基本盘的扩大,基督教倡导的“人应当甘于清贫、把一切献给上帝”,加之第三次瘟疫带给人民的恐惧,“活着就要享受”的罗马式生活信仰,遭到“天谴论”的大力鞭挞,整个欧洲开始步入“集体反思罗马式的骄淫”阶段。而事实上,几次大疫情危机下来,人们的世界观,也的确改变了,过去的“三观”几乎已彻底碎成渣!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皇帝没了,取而代之的精神领袖是大主教(当时还没出现“教宗”一说。中国人后来又把“教宗”翻译成了“教皇”,总之一个比一个听起来牛逼),但东罗马帝国还在、皇帝也还在(首都君士坦丁堡,最早由君士坦丁大帝开创,今伊斯坦布尔)。

公元541年,当时发展到鼎盛的东罗马帝国,突然爆发了“查士丁尼鼠疫”查士丁尼是历史上著名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历史地位仅次于君士坦丁。最辉煌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就是通过他实现的。

这是人类世界爆发的第一次鼠疫。据记载,在高峰期,君士坦丁堡每天死亡1.6万人,而整座城市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75%!要知道,君士坦丁堡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然到了瘟疫末期,整座城市竟已没有空余的土地埋葬尸体——最后只能把尸体填满城市所有的塔楼,然后再把屋顶直接封上!

此外,这场瘟疫的持续周期非常长,在帝国各地此起彼伏近150年,从公元541年直到公元700年左右。而整个东罗马帝国在整场疫情中,总人口共减少了5千万,简直翻了上一场疫情的一个倍数!

欧洲古文献中,关于查斯丁尼鼠疫的记录插图

鼠疫重创帝国经济,国力和民力均被迅速掏空,东罗马帝国从此一蹶不振——看!这就是不可一世的皇权,在上帝面前弱爆了的骄淫证明——君士坦丁堡,这个当时欧洲最大、最繁华的都城,再次遭到“天谴论”的责难与证明——上帝才是人间正道。

公元700年前后,正是欧洲整体陷入疯狂宗教热情的高峰时段,欧洲彻底进入了一切以“神的思想与教会”为最高指导中心的“信仰疗法”——被后来称为“黑暗中世纪”的宗教时代。上帝,正是从那时候开始在欧洲完全掌权,大主教升格为“教宗”,欧洲所有城市、小镇、乡村的最中心地段,全部拿出来建教堂侍奉上帝。

上帝,的确保全了接下来又一个近700年的、欧洲人相对集体健康期,一直持续到1346年。

上帝好像有点使不上劲了,还是老人家故意要惩罚人类?1347至1353年,欧洲爆发了第二次鼠疫!而这场鼠疫,更是旷古奇闻——竟然夺走了欧洲2亿4千万人的性命!

1347年大爆发的欧洲第二次鼠疫历史记录插图

“天谴论”此时又一次抬头——难道,这就是我们虔诚信仰上帝、把日子过成比原始人没豪华多少的实际报答?只不过,这次的“天谴”质疑,是回旋镖转了个身,并且一开始还只敢在心里犯嘀咕。况且,教会在几百年里,的确也以“上帝”的名义,做了不少只有人才会干出来的腐朽事、甚至是残忍事。更有人开始认为,就算不是“天谴论”失灵,也是上帝在抛弃人类。

这时候,人们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去世的那位头上长角的反骨——但丁!想起了他对教会的嘲讽、鞭挞,想起了他对人性温情的召唤!

第二次鼠疫于鞭挞教会的但丁在去世之后二十年爆发

人类历史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一定是集齐了“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这两个刚性元素。“必要条件”上讲,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土地经济已不可承受人类的生命之重,手工业者开始大量出现(记得经济学中有这么一句重要的解释——手工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标志)。而从“充分条件”上讲,就是人本身的主观思想,要同步发生深刻改变。只有两者合一,才能完全推动变革。

佛罗伦萨,正是这次回旋镖倒打的源头与桥头堡——欧洲的文艺复兴,正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从佛罗伦萨开始,蔓延到各地,最终在欧洲境内全面爆发!

而文艺复兴运动,又是西方文明接下来通过第三个700年的周期,最终发展成当今世界主流文明的起点,也是欧洲继古希腊之后,最重要的一次再度开智: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宗教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哲学狂飙突进►两次工业革命。西方最近700年的历史,正是以这样的发展脉络,一路走到了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耳边仿佛响起了Music)

以文艺复兴为起点的话,但丁,自然就成了一个最为标志性的历史转折点人设。

“上帝死了”,这是西方哲学狂飙突进运动时期代表人物之一尼采,所发出的最为振聋发聩一句总结性警世恒言。

然而,西方之后所引领的工业文明,终又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呢?

——“上帝被死”的700年来,当年罗马式的物质主义,再次在全球滥觞(除了伊斯兰教主义地区,但也深受影响)。现在,就连现代西方思想界自己的代表人物,都在自省自问:为什么人类社会越是按照西方文化模式走向“进步”,人类对待自己的同类越是表现出冷酷无情、甚至残忍凶狠?这样的“进步”,又究竟会把人类推向何处?

这,正是作者丹▪布朗在《但丁密码》一书中假设的遭遇——走向世界的尽头——人类为自己无度的欲望增长,再次迎来体性的毁灭危机!而这样的假设危机,恰恰折射了作者对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系统性的一次质疑。

——从上帝崛起、到上帝包办、转而上帝被死,期间的西方历史脉络,恰好跨越了三个700年的轮回。

但丁,恰好站在了上帝“来”与“往”的分界点上;而上帝的到来与离去,除了社会客观生产力的发展因素,在主观思想层面,又都基于西方人一次次大的健康灾难!

不得不说,作者的创作脑洞之大、视线所及之广阔而聚焦之精准、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着实叫人心底钦佩!!

未完待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