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诗咏《应县木塔》

('木塔映霞’——本栏全部图片均系摄影家田春茂先生提供 特此鸣谢)

*

“藏头诗”二首

张湘晋

《应县木塔

应承独无二

县域耸娇雄

木土火金水

塔奇绝代工

注:第三句本为“五行”,此处暗喻应县木塔历经风霜雨雪地震天灾刀兵动乱朝代更迭财富逆转沧桑巨变至今依旧安然耸峙中华大地且声名远播“火”红遐迩惊艳世界!

*

《木塔映霞

木构千年健

塔巍万仞天

映衬今古史

霞晕早晚缘

*

*

(以下图片与配诗无涉 亦来自田春茂先生摄影)

*

《应县木塔“释迦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释迦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清宁二年(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且唯一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景区。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  2016年,释迦塔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高的木塔。

释迦塔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全塔耗材红松木料3000立方米,2600多吨,纯木结构、无钉无铆。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

2020年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文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

释迦塔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建成,由辽兴宗萧皇后倡建,田和尚奉敕募建,至金明昌四年,增修益完。以作家庙,彰显家威,并有礼佛观光和登高料敌之用。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率军出师宣化,给予南侵的鞑靼、瓦剌部以有力回击。回京途中,驻跸应州。挥笔书写了“峻极神工”四字。此匾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五月重装。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鞑靼小王子犯阳和(山西阳高),掠应州。明总兵王勋迎战,被困于应州。明武宗率师援应。十月,两军在应州血战六天,小王子败退。这次决战,给鞑靼一定的打击,从此,边境安宁了几年。第二年七月,为了庆祝应州之捷,明武宗二次来应州,登塔宴赏功臣,书写了“天下奇观”四字赞美木塔。

1926年,冯玉祥军队向山西发展,遭盘踞于此的阎锡山的死命抗拒,冯阎大战在山西爆发。此次战争,木塔共中弹二百余发,大受创伤。1948年解放应县时,守城的国民党军队以木塔为制高点设立了机枪阵地,木塔被12发炮弹击中。

1961年释迦塔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在整修塔内塑像时发现了一批辽代刻经、写经和木板套色绢质佛像画等珍贵文物。

1993年,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矿部华北石油局第九普查大队等十几个科研部门,对木塔塔院及周围地质状况进行详尽勘察。

2012年11月,释迦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2013年9月29日,国家文物局组织吴良镛谢辰生葛修润江欢成等31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学者,原则同意《释迦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方案》。

建筑布局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塔内文物

佛牙舍利

塔内供奉着两颗佛牙舍利,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为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 佛灭度后,共留下七颗佛牙舍利。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发现的两颗佛牙舍利,是南本《大般涅槃经》中记载的捷疾罗刹所隐身盗取的一双佛牙。

莲花台下八力士

木塔底层大门对面有一尊高大的如来像,坐在一个巨大的莲花台上。这个莲花台被八个力士扛着,个个力举千钧,形象生动逼真。这八个力士本是驻守八个方向的护法天神,乘如来古佛外出讲经说法之机,汇聚一处,私下凡尘。他们八个下了凡间,排山倒海。本来天下三山五岳、五湖四海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棋子一样,所以有“星罗棋布”一说。

匾额经卷

明成祖朱棣亲题“峻极神功”;明武宗朱厚照题“天下奇观”。塔内有明、清及民国匾、联 54 块。塔内还有一批珍贵的辽代文物,尤其是辽刻彩印,填补了中国印刷史上的空白。文物中以经卷为数较多,有手抄本,有辽代木版印刷本,有的经卷长达30多米。为纪念慧能大师画家绘制“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保存与应县文物管理所。

修缮记录

元延祐七年(1320)荣禄大夫、平章政事阿里伯奉旨监造,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修缮

明正德三年(1508)武宗令太监周善监工修葺

正德十二年(1517)重塑佛像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知州章弘进行大规模修整

清同治五年(1886)县人集资重修

1928年、1929年木塔经两次战争,多处受炮击,其后,县人集资休整所损

1933年县人集资将木塔各层的夹泥墙换成木隔扇

1950年,时任清华大学营建系副教授的莫宗江,参加雁北文物勘查团再次探访木塔时,发现它已扭转、倾斜,部分构件脱榫、劈裂。

记者查阅莫宗江所著的《雁北文物勘查团报告》,他在书中痛惜:“自夹泥墙被拆除改成格扇门以来,仅仅经过十四五年,塔身已可以看出歪向东北。在第二层内的各柱向东北倾斜最甚,上部的重心已经离开了正中,各柱头的榫口大多已经松脱,或已因倾斜扭转而劈裂,如果听任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将更难修理,甚至可能突然坍毁。”

“拆掉夹泥墙后,木塔的侧移刚度和扭转刚度都变小,因此在风荷载和震动荷载等作用下,比以前的变形量增大了。”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铁英说。

2004年,山西省文物局在《关于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情况的报告》中,提到木塔“病情”:塔体已扭曲变形,荷载失衡,出现严重的倾斜压缩,塔身整体向东北倾斜65厘米,塔身累计压缩88厘米,二层外槽西面北角柱相对下沉值达20厘米,西南面南平柱柱身向东北方向倾斜达50厘米等,塔身下部承重部位多处出现构件劈裂、梁枋折断、结构走闪错位等险情。

1999年6月至2000年5月,受原应县木塔修缮保护工程管理委员会委托,原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对木塔进行了残损状况专项勘测,仅测绘就持续了6个月。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下了苦功夫,对危险、隐蔽之处的残损构件也进行了测绘,发现劈裂、折断、缺损等残损点300余处。

2007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经过十余年监测,该研究院发现,近年来二层明层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持续稳定增加,但倾斜变形过程未出现突变。

在应县木塔保护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馆员永昕群,就监测结果向记者做了详细说明。他说,木塔变形还在持续稳定发展,变形最大的位置在二层西南侧,其中编号23号柱的现有倾斜量最大,2015年测量的柱子倾斜量(柱头中心相对于柱脚中心)超过56厘米。近5年,它的倾斜水平偏移量发展也最大,平均每年2毫米多。

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的修缮保护工作再次提上日程。但因为存在争议,始终没有落地。近30年来,木塔的研究保护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91年应县木塔维修工程正式立项,到2006年“抬升修缮”方案暂缓进行。第二个阶段从2007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至今。

2007年,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接手了前期成果,成为木塔保护工程的技术牵头单位。针对木塔持续发展的病情,2014年底,应县木塔严重倾斜部位及严重残损构件加固工程启动,后因效果不明确被国家文物局叫停。

2020年10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文《千年国宝扭曲变形倾斜,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别让“病歪歪”的应县木塔在议而不决中倒掉》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木塔修缮就正式立项,修缮方案却“难产”近30年。

结构特点

释迦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从30年代开始,中国许多专家学者就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减震设计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可明和江欢成认为,保证木塔千年不倒的原因首先从结构力学的理论上来看,木塔的结构非常科学合理,卯榫结合,刚柔相济,这种刚柔结合的特点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这种耗能减震作用的设计,甚至超过现代建筑学的科技水平。

从结构上看,一般古建筑都采取矩形、单层六角或八角形平面。而木塔是采用两个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内槽供奉佛像,外槽供人员活动。内外槽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普柏枋和梁、枋等纵向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

木塔外观为五层,而实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都设有一个暗层。这个暗层从外看是装饰性很强的斗拱平座结构,从内看却是坚固刚强的结构层,建筑处理极为巧妙。在历代的加固过程中,又在暗层内非常科学地增加了许多弦向和经向斜撑,组成了类似于现代的框架构层。这个结构层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有了这四道圈梁,木塔的强度和抗震性能也就大大增强了。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结构形式,靠它将梁、枋、柱连接成一体。由于斗拱之间不是刚性连接,所以在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了调整变形的作用。除此之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枋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这样,一柔一刚便增强了木塔的抗震能力。释迦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

地质基础

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付与的荷载。所以,直到现在仍然不必担心木塔会有因“底虚”而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这些麻燕以木塔上的蛀虫为食,千百年来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这些已经成为视木塔为神圣的应县人最喜欢讲给外地瞻仰者的真实“神话”。

世界纪录

最高的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建造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是古代应州城的标志性建筑,是现存最高的全木结构高层塔式建筑,堪称木构建筑的奇迹。(世界吉尼斯)

传说习俗

鲁班建塔

在应县的民间传说中,将木塔的建造归功于中国传说中的木匠鼻祖鲁班。传说鲁班的妹妹与哥哥赛手艺,妹妹说在一夜里能做十二双绣花鞋,哥哥鲁班要是能在一夜之间盖起一座十二层的木塔就算哥哥的手艺高。结果,鲁班真的修成了十二层的木塔,只是修完之后土地爷承受不住,塔直往地下陷,鲁班便举手一推,将塔分成两截,上半部被他一掌拍到了今天的内蒙古一带,留下的五层慢慢地钻出地面,就成了如今的释迦塔。

水火不侵

应县民间流传中,玉皇大帝为了保护鲁班的劳动成果,使木塔与岁月并存,便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

灵芝草

木塔第六层的莲花顶周围长着一圈灵芝草,而且一年四季葱郁旺盛。传说慧能大师应梦把灵芝草采回宝宫禅寺,栽在木塔第六层顶的莲花座上。从此,这灵芝草年年旺盛,四季常青。应州大地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为了纪念慧能大师的这一功德,由名画家给他绘了一张图。 这图叫“采药图”,原来藏在第四层佛像腹内。现在保存在应县文物管理所。\

佛塔护人

传说康熙年间的一次修缮过程中,一个木工不慎掉落一把斧子,而地下恰好有两名儿童在玩耍,大家正为两名儿童的性命担忧之际,斧子不偏不倚地落在了两个孩子的中间。人们说:“这是神仙在保佑,因此从建塔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夜间放光

释迦塔内既无灯又无火,周围也是一片漆黑,不会有灯光或火光的反射。而民间传说却道:木塔夜间有放光现象。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曾托梦给佛宫寺中的慧能大师说,当地人虔诚信佛且经常布施修缮佛殿,应得好的报应,于是便在塔内放了一颗夜明珠,以使人们对报应有所察觉。所以,每当木塔修理完毕,宝塔就会放光。当地人也都认为木塔夜间放光是吉祥的预兆。

塔乡习俗

每年的端午节,当地百姓都要身着新装,全家老少一起相伴到木塔前烧香拜佛,并登上木塔的最高层,表示节节高升。如今,木塔受到文物保护,人们虽然不能集体登临塔上,却还是要到塔前烧香祈祷的,场面十分隆重。

景点价值

释迦塔1961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是现存最高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全塔整体架构所用全为木材,没用一根铁钉,全塔共应用54种斗拱,被称为“中国古建筑斗拱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对释迦塔的评价是,现存世界木结构建设史上最典型的实例,中国建筑发展上最有价值的坐标,抗震避雷等科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宝库,考证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部“史典”。

*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最早的木塔·山西应县木塔

        应县地处山西省北部,全县国土面积1708平方公33万人. 山西应县木塔在山西的位置 应县木塔在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佛宫寺 佛宫寺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隅,据明万历<应州志>记载, ...

  • 【山西老建筑-朔州: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的北佛宫寺内.建于公元1056年,公元1195年增修结束.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q ...

  • 世界最高木塔正在倾斜,千年国宝修缮困难重重

    中国有一座木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它就是应县木塔. 应县木塔是我国现存最早.最高的木塔,也是唯一的木构塔式建筑,建于辽清宁二年,距今有1000多 ...

  • 榫卯:一榫一卯,木头间的天荒地老

    文/红豆豆包 在<鬓边不是海棠红>里,程凤台重金从国外请来了一个洋人设计师辛博士,想要为他加固留仙洞.没想到辛博士却亲自来道歉,原来经过他勘测计算后,他发现自己做不来. 因为他无法解决留仙 ...

  • 《新京都文艺》作者:徐云​《藏头诗·咏夏荷》总796期②2021年146期②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藏头诗·咏夏荷 作者:徐云(凤鸣朝阳) 夏 来水涌蛙鸣唱, 荷 开塘池真漂亮! 花 色艳丽游客爱, 放 ...

  • 黄祥本【诗歌】藏头诗.咏福彩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藏头诗.咏福彩 文//黄祥本 中华倡导做慈善 国内彩民一亿半 福佑 ...

  • 七律·十咏重阳(外藏头诗二首)一登高此际...

    七律·十咏重阳 (外藏头诗二首) 一 登高此际趁晴柔,放眼江山一望收. 日月恒生总交替,春秋不尽任飞流. 衔杯邀友擎新醁,捉笔吟诗消旧愁. 遥向云边乡梓处,亲情无限梦中酬.   二 雁字织天星启航,桂 ...

  • 《新京都文艺》作者:馮鹰翔《祝福天下母亲节日快乐》(藏头诗)总779期⑤2021年129期⑤

    请点⤴ 新京都文艺关注公众号!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祝福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藏头诗) 作者:馮鹰翔(顺德雄鹰) 祝词心语颂母亲, 福至虔诚表儿心. 天地人间 ...

  • 母亲节|藏头诗“母亲大人,节日愉快”

    持续更新原创诗词,今天是母亲节,用"母亲大人,节日愉快"为藏头的字写了一首藏头诗,也祝所有的母亲,母亲节快乐.后面还有更多原创的精彩内容,喜欢的话记得关注下哦.

  • 【深圳诗歌】No.81329期A版||仿古风藏头诗 飞雨长虹巧生彩霞 (一唱五和)

    欢迎阅读 深 圳 诗 歌 <深圳诗歌>平台旨在打造华语文学的精神新高地!我们从杂录的角度编发作家老师朋友们的作品,诗歌散文小说等全部文体我们都可以收录.仿古体我们也收录,读者朋友们可以领略 ...

  • 立夏|藏头诗“花开立夏,绽放年华”

    持续更新原创诗词,今天是立夏节气,用"花开立夏,绽放年华"写了一首藏头诗.后面还有更多原创的精彩内容,喜欢的话记得关注下哦.

  • 如何用“江月无声”写藏头诗?

    如何用"江月无声"写藏头诗? 好久没有写藏头诗了,权且一答,以为练笔. "江月无声"四字藏头,很明显是一幅月夜江景图,突出夜的静谧,那我们要完成命题作文,自然就 ...

  • 《藏头诗》中神智体诗3首

    <藏头诗>中神智体诗3首1 乌云细雨半边风,东倒西歪月内空.地虎盘龙高山上,道人不见一口钟.2 海偏斜日断云横,反照长江一点清.到处小舟可成兴,垂纶大手钓长鲸.3 垂钩入水可横舟,片月当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