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木性,就读懂了中国人
在早期,中西建筑都经历过“木结构”时期。后来,西方很快转向冰冷的“石材”,而中国长期保持了温暖的“木材”。
石材质地坚硬、刚烈、沉重、整饬,木头质地自然、朴素、熟软、亲切。在中国人看来,木材比石材更富有自然情调,更富于人文意味。
当西方人诵读“石头的史书”的时候,中国人坚持数千年连续不断诵读“木头的史书”。
木的质地性格与石的质地性格,即“木性”与“石性”,成为解释中西文化差异的重要切入点。
木者,生火、蓄水、固土、炼金、接地、养气、纳福,可谓盛木为怀,一木佑人。中国人恋木,崇尚木,也珍视木,以木为万物之源、森为万物的情怀,这也是木质家具在中国长盛不衰的一个内在因素。
大千世界,万物繁盛,想要几千年维持一种选择,实属不易。中国人恋木,崇尚木,几千年来,始终对它不离不弃。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为何对木情有独钟?
传统的五行学说中,“木”代表即白的东方,代表着生生不息。古人种树为林,伐木取材,运用高超的木作工艺将取自天然的木盖成房屋,制作家具,雕刻成件。吃,穿,住,行。用。每个生活细节无一不与“木”息息相关,与木有着千年之缘,中国人乐得其所。
木是迟钝的,才有“呆若木鸡”的形象比喻,而对于季节变化的感应,我们也说“草木知春不久归”。实际上正是木的这种“迟钝”,契合了传统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和讲求稳重的心理。
万物生长,消亡,繁盛皆因缘生起,有缘则合聚,无缘则离散。木,冒地而生,春生之性,发自春天的生命之源,带着一种温存的属性,在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的今日,木制家具无疑成为了环保装修的主角。发于自然,体味生命后归于自然,生生不息。
儒家思想将中国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教导的规矩而内敛。其倡导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发散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是生命的最高追求。
中国人在建筑以及陈设方面追求这种“天人合一”时,发现唯有木源于自然,是最好的与自然融合的介质。于是将这种介质运用的颇为精妙,宏伟壮阔,简练淳朴,巧夺天工,玲珑雅致,几乎所有的美好的形容词都用在木制的事物上,这是一种骄傲,也是一种最高的追求。
当一种事物始终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时,你也就自然而然的将他视为己出。木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家具,生活道具等方面,几千年来,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盛木为怀的理念,也始终有着木的情结。
即使现在科技发达,高科技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中,但是中华儿女还是将心中一方地席留给了木。而且还在默默的影响着国际。如同汉语般的将中式家具文化流传于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