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我坐了木船》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16分)
我坐了木船 叶圣陶
从重庆到汉口,我坐了木船。
木船危险,当然知道。一路上数不尽的滩,礁石随处都是,要出事,随时可以出。还有盗匪——实在是最可怜的同胞,他们种地没得吃,有力气没处出卖,当了兵经常饿肚皮,无奈何只好出此下策。——假如遇见了,把铺盖或者身上衣服带下去,也是异常难处的事儿。
但是,回转来想,从前没有轮船,没有飞机,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就是如今,上上下下的还有许多人在那里坐木船,如果统计起来,人数该比坐轮船坐飞机的多。人家可以坐,我就不能坐吗?我又不比人家高贵。至于危险,不考虑也罢。轮船飞机就不危险吗?安步当车似乎最稳妥了,可是人家屋檐边也可以掉下一张瓦片来。要绝对避免危险就莫要做人。
要坐轮船坐飞机,自然也有办法。只要往各方去请托,找关系,或者干脆买张黑票。先说黑票,且不谈付出超过定额的钱,力有不及,心有不甘,单单一个”黑“字,就叫你不愿领教。”黑“字表示作弊,表示越出常轨。你买黑票,无异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一个人既不能独立转移风气,也该在消极方面有所自守,邦同作弊,赞助越出常轨的事儿,总可以免了吧。——这自然是书生之见,不免通达的一笑。
再说请托找关系,听人家说他们的经验,简直与谋差使一样的麻烦。在传达室恭候,在会客室恭候,幸而见了那要见的人,他听说你要设法买船票,或是飞机票,爱理不理的答复你说,”困难呢……下个星期再来打听吧……“于是你觉得好像有一线希望,又好像毫无把握,只好挨到下星期再去。跑了不知多少趟,总算有眉目了,又得往这一处签字,那一处盖章,看种种的脸色,候种种的传唤,为的是得一份充分的证据,可以去换张票子。票子到手,身分可以改变了,什么机关的部署,什么长的秘书,什么人的本人或是父亲,或者姓名仍旧,或者必须改名换姓,总之要与你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最有味的是冒充什么部的士兵,非但改名换姓,还要穿上灰布棉军服,腰间束条皮带。我听了这些,就死了请托找关系的念头。即使饿得要死,也不定要去奉承颜色谋差使,为了一张票子去求教人家,不说我自己犯不着,人家也太费心了。重庆的路又那么难走,公共汽车站排队往往等上一个半个钟头,天天为了票子去跑,实在吃不消。再说与自己暂时脱离关系,换上他人的身分,虽然人家不大爱惜名气,我可不愿滥用那些名气。我不是部属,不是秘书,不是某人,不是某人的父亲,我是我。我毫无成就,样样不长进,我可不愿与任何人易地而处,无论长期的或是暂时的。为了走一趟路,必须易地而处,在我总觉得像被剥夺了什么似的。至于穿灰布棉军服更为难了,为了走一趟路才穿上那套衣服,岂不亵渎了那套衣服?亵渎的人固然不少,我可总不忍——这一套又是书生之见。
抱着书生之见,我决定坐木船。木船比不上轮船,更比不上飞机,千真万确。可是绝对不用请托,绝对不用找关系,也无所谓黑票。你要船,找运输行,或者自己到码头上去找,找着了,言明价钱,多少钱坐到汉口,每块钱花得明明白白。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木船好极了,我可以不说一句讨情的话,不看一副难看的嘴脸,堂堂正正的凭我的身分东西归。这是大多数坐轮船坐飞机的朋友办不到的,我可有这种骄傲。
决定了之后,有两位朋友特来劝阻,一位从李家沱,一位从柏滨,不怕水程跋涉,为的是关爱我,瞧得起我。他们说了种种理由,预想了种种可能的障害,结末说,还是再考虑一下的好。我真感谢他们,当然不敢说不必再行考虑,只好带玩笑的说,“吉人天相,”安慰他们激动的心情。现在,他们接到我平安到达的消息了,他们也真的安慰了。
【注释】①书生之见:指读书人不切实际或不合时宜的见解。
17.文中有个词语直接传达出“我坐了木船”所蕴含的主要情感,该词语是“ ”。(2分)
18.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我坐了木船”的理由。(3分)
① 。
② 。
③不愿为买票请托找关系。
④ 。
19.作者为什么将自己的观点多次说成“书生之见”?(3分)
20.如何理解第⑤段中划线句的含义?(4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交代“两位朋友特来劝阻”和“我”的回应,有哪些深层含义?(4分)
阅读答案:
17.骄傲
18.①“历来走川江的人都坐木船”;②不愿买黑票;④可以堂堂正正凭自己的身份东归。(每点1分,)
19.表明“我”的观点不合时宜(1分),但自信是正确的(1 分);表达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1分)。
20.①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买到船票或飞机票(1分),普通人要想买到船票或飞机票,必须换上别人的身份(1分);②表明坚决不愿改变自己身份,坚决不愿滥用别人名气(1 分);③表达对当时腐朽、不平等社会现实的愤激之情(1 分)。
21.①坐木船确实危险;②“请托找关系”非常普遍,人们习以为常;③“我”决定坐木船的态度坚定;④有堂堂正正坐了木船抵达汉口的自豪。(每点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