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烟锁池塘柳”,考生:“太难,太难!对不出来!”,结果成状元!

从古自今,人才的选拔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统治阶级培养一批具有优秀品质的人才也是必要的。各朝各代为了能够巩固统治,想出了很多方法来招揽全国各地的人才。秦朝时期战争比较多,建立军功爵制激励民众建功立业,同时统治者也能够任用贤能。

后来出现了九品中正制,即使是以门第出身为标准,但是也在一定时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选拔人才最成功的制度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相对来说比较公平,它打破了阶级固化的现象。

在乾隆时期,有一次科举考试中殿试的时候,乾隆出了一道题,没想到最后录用了那位因为太难而拂袖离去的考生。

乾隆皇帝出的题目到底有多难?

历代皇帝之中有不少皇帝是非常喜欢诗词书画的,清朝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欢这些东西。乾隆皇帝十分喜爱文学作品,他不仅饱读诗书,而且非常有才华,还留下了大量的作品。

在科举考试中殿试是最后一次选拔,而殿试的出题人就是当朝的统治者。乾隆皇帝作为主考官,他出的题目肯定不会那么简单,不然也会显得自己孤陋寡闻。

“烟锁池塘柳”五个字的上联,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难对,但是对对联主张的是工整,还有意境。这五个字虽然非常简单,但是却描绘出了一幅唯美浪漫的山水图,意境悠远。不仅如此,这五个字的偏旁分别是“火、金、水、土、木”,此乃五行,用意精巧。想要在短时间内对出好的下联,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乾隆皇帝为什么钦点对不出来下联还拂袖离去的考生为状元?

乾隆皇帝钦点他为状元之后,面对大臣们的疑惑,他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这个上联并不好对,难度也是显而易见的,不过大部分的考生看到这个题目时并没有放弃,还是在想下联该怎么对。

但是,拂袖离去的那个考生当时就说自己对不了,可见他在短时间里就分析出了这个上联的结构,面对如此困难的事情他选择不去浪费时间。乾隆皇帝觉得他分析能力特别强,而且在做决断的时候也非常的果决,才钦点他为状元。

有时候放弃并不是失败,而是一种另外一种成功。当然这种说法是存在漏洞的,乾隆皇帝不可能就这么潦草的钦点一个人做状元,更何况他还在考试的时候拂袖离开,更是对皇帝的大不敬。

出于对皇族尊严的维护,乾隆皇帝也不会轻易饶过他,更别说让他做状元。真实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乾隆皇帝在微服私访的时候,遇到了赴京赶考的考生们,他也想感受一下科举考试。于是,就想到了殿试时出这么一个题目,来看看那些考生们会怎么应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