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精髓和趋势”教学研讨会

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通识教育与通识课程”两大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全国各地多所高校的100多位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原处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龙永红教授指出,当前通识教育面临以下5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认识上将通识教育误解为通用知识教育;顶层设计不到位;教师对通识教育定位和课程目标定位缺乏认识;学生对通识课程不重视;学院弱化通识课程地位。

复旦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主任任军锋教授认为,新世纪中国大学面临四大结构性危机:教学与科研出现结构性断裂,教师与学生形成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学术与行政之间发生精神性疏离,本科教育沦为大学教育神经的最末梢。为克服上述危机,新世纪中国大学亟需自我革命,而通识教育在教师教学和大学建制两个层面为推进这场自我革命提供了重要契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熊李力教授表示,大学通识教育的第一层次:拓宽视野、传播知识,借助通识教育,学生得以涉猎跨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第二层次:多学科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理论与现实问题基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第三层次:跨学科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将本专业本学科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置于跨专业跨学科的观察与分析框架中,提升本专业本学科的学习与研究能力。由此可见,通识课程不是专业课程的简化版或通俗版,而是专业课程的升级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夏文斌表示,通识教育有五大发展趋势:一为“深”,通识课程是专业课程的拓展版和提升版;二为“广”,通识教育内容广,重在跨学科的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三为“新”,通识课程是一个新的门类,不是简单的其他门类相加堆积;四为“实”,新文科视角下的通识教育引导学生回归观察与分析能力的提升,推进扎实的综合素质养成;五为“变”,通过改革创新,建构新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