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几招,教您不再痛苦焦虑!

一、 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有人并无客观原因而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常常无缘无故害怕大祸临头,担心患有不可救药的严重疾病,以致出现坐卧不宁、惶惶不安等症状。严重者也可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二、焦虑的症状
1.反复倾诉
有些人遭遇一点小事就向身边每个人反复倾诉,就像“祥林嫂”一样。
2.肌肉紧张
双手握拳、背部僵硬、紧捏下巴,整个身体肌肉都是僵硬的。
3.非理性恐惧
恐惧症是焦虑症的一种。有些人长期心怀恐惧,却没有具体的害怕对象,就可能是焦虑症在作怪了。
4.惊恐发作
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常持续几分钟,伴随呼吸困难、手脚麻木、大汗淋漓、头晕乏力等。
5.睡眠质量下降
难以入睡或睡不安稳往往与焦虑有关。许多焦虑患者睡前对一些事情胡思乱想,就像大脑“堵车”,甚至醒来后也难以平静。
6.重温伤害
一项研究表明,社交焦虑症患者往往存在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类似的重温伤害现象,比如脑海中反复重现以往被人嘲笑的画面。
7.过度担心
广泛性焦虑症的特点就是思虑过多。若一周担忧超过4天,持续半年,并且恶劣情绪让人痛苦,并影响生活和工作,就可能是焦虑症了。
8.慢性消化不良
胃肠道对心理压力非常敏感,因此,焦虑常会通过躯体症状表现出来。最为常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表现为胃部绞痛、腹胀、便秘或腹泻。
9.怯场
有些人对社交存在强烈的恐惧感,甚至花大量时间来思虑即将到来的社交活动;在社交场合极不舒服,也不知道如何调节。这些症状让他们难以维持社会关系,工作或学业受挫。
10.自我怀疑
有些人会围绕某一个问题反复质疑自己,比如“我爱我的丈夫吗”、“我是有能力的人吗”等。这些质疑往往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回答的,也不是绝对的,但他们非要得出一个确切答案,弄得自己很累。
三、应对焦虑思维的方法:
1、开启正向过滤器。
习惯于过虑思维方式的人,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担心害怕的事情上。要克服负向过滤思维,必须转移注意力。
有两种方法转移注意力:
A、关注解决的方法而不是问题本身。把注意力放在解决的策略上,而不拘泥于问题本身。
B、关注常关注问题的反面。有焦虑问题的人关注的都是危险或不安全,既然如此,试着关注周围环境中代表舒适和安全的那些事。对于各式各样的过滤式思维,可以问一个很经典的问题:我看到的玻璃杯是半空的还是半满的。
2、停止极化思维
停止非黑即白的判断,考虑问题是可以使用百分率的方法。“40%我很害怕,60%我在坚持”。
3、防止过度泛化
即过度夸大,克服过度泛化思维,就是学会量化,不要使用“太”“很”“特别”“一点”“极大的”这类词语。例如,孩子考试得了60分,妈妈会说“你太笨了”,可以换成量化的表达“孩子还有40分的进步空间”。
4、避免放大
要克服这个放大思维的方式,就是要停止使用类似于“可怕的”“恐怖的”“无法接受的”“糟糕透顶”的这些话,历史证明,人类可以经受几乎所有的生理打击。忍受无法想象的身体痛苦。你可以适应,可以处理几乎任何事,试着告诉自己“我可以应付困难”“一切都会好的”。
5、杜绝“应该”陈述
对于包含这样字眼的个人准则或期待需要重新审视,加以质疑。因为总会有例外和特殊情况,想出至少三个会导致个人行为不符合你个人准则的例外情况,然后想象那些你想不到,但必须存在的例外情况。用“可以”“同时”代替“应该”“只得”“必须”,或发散思维的方式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希望未来每个人都放下焦虑,让自己轻轻松松的过人生,快快乐乐享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