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女排的“魔鬼教父”,他的汗水淌满了走向女排“三连冠”之路

袁伟民的前半生,奋战在我国排坛,曾率领中国女排走向世界,转征南北。他所指挥的这支队伍,所向披靡,征服了排坛,震惊了世界,战果辉煌,为祖国赢得了世界排坛最高荣誉――“三连冠”。他是一位才华横溢,胆识过人的杰出教练。

袁伟民,1939年生于“人间天堂”江苏省苏州市。身高1.80米,落落大方,颇有男子风度。他从小喜爱排球运动,1958年入江苏省排球队,1962年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是主力二传手,参加过200多场国际排球比赛,堪称沙场宿将。他所在的中国男排参赛战绩显赫:在1966年举行的第六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上获得第九名(袁伟民被评为“最佳运动员”)。同年获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男排比赛冠军。1974年夺得第七届亚洲运动会男排比赛的第三名。

1976年起袁伟民任中国女排教练,1981年晋升副总教练。1979年获国家级教练称号。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1年和1982年在第三届“世界杯”和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及第九届亚洲运动会和19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均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英雄的中国女排均获冠军,实现了中国女排在最大的国际比赛中取得“三连冠”的夙愿。袁伟民为祖国的体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磕掉两个门牙

60年代中期的我国男排,是一支很有希望的队伍。袁伟民就是这支朝气蓬勃战斗集体中出类拔萃者之一。他在日复一日的严格训练中,在一次又一次参加国际重大比赛中,经受着千锤百炼,成为驰骋排坛的骁将。

1961年春,袁伟民用全力投入一次普通的训练课,苦涩的汗水顺着他的面颊往下淌,头发早已湿漉漉地贴在额前,运动衣成了“游泳服”,紧紧地箍在身上。为了便于训练,小伙子干脆把运动衣脱了,光着膀子投入更火热的训练,一个接一个险球飞来,均被他飞身鱼跃救起。忽然,他的双手刚刚撑地,被地板上的汗渍一滑, “咚”地一声,嘴巴猛击在地下,他的一个门牙磕掉了,牙神经暴露在外,每吸一口气都感到疼痛。但是,袁伟民脸上却无异样的表情,照样滚翻在训练场上。

两个月后,在一次比赛中,又因抢救一个险球,磕去了另一个门牙。二十刚出头的袁伟民不得不镶上假牙,为了打好排球翻身仗,攀登世界体育高峰,袁伟民就是这样忘我地投入为国争光的每一场战斗!

二、新的挑战

世界排坛一支支新军的崛起,国际排联对排球规则的修改,排球技术战术的新发展,使我国女排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袁伟民从大量的信息中深知:技术、力量、高度和速度的紧密配合是当今排球发展的趋势,单一的亚洲型打法或欧洲型打法都已不能称雄世界。他要博采众家之长,创建一支既有高度又有灵活性的新型排球队。

袁伟民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紧张的战斗中了。他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当运动员时写下的本本日记,以资借鉴;他攻读了生理学和心理学专著,使训练尽量符合女队的实际,他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资料、图片,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召开了一个又一个“诸葛亮会”,以集思广益,研究因人施教的种种方案,使每个队员都有“绝招”,他大胆而慎重地把中国男排的快攻打法移植到女排身上,以活跃全队战术……。

教练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中国女排的根深叶茂。袁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在探索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能攻善守、有高有快、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张蓉芳的四号位平拉开和跑动进攻,陈招娣的快攻,周晓兰的“短平快”、 “时间差”……就是从这时起,定向开花,各放奇香的!

1977年的“世界杯”排球锦标赛,对中国女排初步形成的独特风格作了最新的检验。结果,十余年没有参加世界性比赛的中国女排,获得了第四名。世界排坛权威人士高度评价她们以攻为主,以快为主的崭新打法。

胜利时掩盖着的问题在失败中暴露了出来。时隔一年,中国女排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成绩不佳,未能进入前四名。查究其因,主要是强攻和防守差,影响了我队快速多变战术这一特长的发挥。

加强强攻和防守这一组新的矛盾摆在袁教练面前。在意见很不一致的情况下,他经过深思熟虑,以军事指挥家的气魄,毅然决定:把北京女排很有培养前途的强攻手、身高1.84米的郎平调进国家女排。三个月后,袁伟民把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推上了重大国际比赛的第一线,郎平重任中国女排主攻手,激战在第八届亚运会排球比赛大厅。十八岁的郎平不负众望,战功卓著,为我国女排夺得亚军立下战功,被称为“中国女排的新兵器”。

郎平的起用,证实了袁伟民的眼力和胆略。

三、琢玉成器

袁伟民认定,教练员的责任在于:从严从难训练,通过千锤百炼,培养运动员去战胜自己,练就一身过硬本领。他严格地履行自己的诺言,耕耘着。有这么一次训练课:内容——跑动快攻扣球练习。要求——20组,每一组连续扣三个好球。措施——扣坏一个补一组。在袁教练的指挥下,训练开始了。几小时苦练下来,人倦马累。

可是,新队员汪亚军和朱玲尚未达到指标。师徒协定严格地执行着:小汪、小朱留了下来受“罚”。袁教练发球,张蓉芳接一传,周鹿敏二传,小汪和小朱一次又一次在网前腾空跃起扣球。一二三,一二三……眼看只剩下最后两组了,由于小汪急于求成,一失手球飞出界外,又受罚一组。接着,她又扣了一个坏球,再罚一组。越急越扣不好,越罚越多,时间又过去了几个小时,还剩十余组。小汪眼泪夺眶而出。

袁伟民温文尔雅,同情着这位“可怜”的灿娘。但他知道:在关键时刻,运动员是进,还是退,这就看教练怎么带了。他平时不骂队员,但是在关键时他也从不放松对队员的要求。这时,他信步来到小汪面前,鼓励着她,指点着她……然后,又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过去狠狠地发球了。时间无情地逝去,精疲力尽的小汪、小朱还在腾空跃起扣球,再扣球。袁伟民严肃地对在一旁捡球的队员说:“你们哪个愿意陪小汪、小朱一起来完成?”话声刚落,郎平应声来到球场陪训。可是,郎平扣了一个好球后,也扣了一个坏球,她也受罚了。

“狠心”的袁教练紧紧“咬住”不放:“你们可以休息一下再练,何时完成,何时回去!”

先期达到指标的队员,浴后归宿,来见补课者回来,顾不得吃饭,跑回球场,给小汪、小朱和郎平加油。姑娘们振作精神,忍受着饥饿和疲劳坚持训练六个多小时,直到晚上九点多钟胜利地达到指标才归营。

多少个岁月,袁伟民就是这样从严从难、一丝不苟地磨炼着女排姑娘,做着琢玉成器的工作,使中国女排成为一支充满活力,顽强拼搏,长盛不衰的英雄集体。

四、盯住“三连冠”

1981年11月7日至16日,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在日本举行,我国女子排球队第一次夺得冠军,也是我国三大球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喜讯传来,震动神州大地,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奔走相告。这时,作为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袁伟民在饱尝胜利喜悦之时,想得更多的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任重道远呵l他满怀激情地说:“创业难,兴业更难。人要有不断进取的目标,这样才能不断腾飞。我们的运动员在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时候,不能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而应不断地进击,向更高的目标奋斗。”

是呀!一个永不满足现状的事业家,在女排荣登世界杯冠军宝座后,新的目标又出现在眼前。保住冠军,誓夺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金牌,立志为祖国赢得世界女排比赛中的最高荣誉“三连冠”。

我国杰出的女排主教练,站在新的高度陶冶着女排姑娘:“不留退路,从零做起,盯住三连冠。”

五、追求中的思索

1982年,中国女排在世界锦标赛上奋勇拼搏,以震惊世界的高比分荣登榜首,夺得冠军。她们在走向赢得世界女排比赛最高荣誉“三连冠”的征途中又前进了一步。

静谧的郴州t城——女排集训基地,沉静在寒风凛冽的冬夜之中。

训练了一天的女排姑娘,疲惫极了,香甜地进入梦乡。四周是那么安闲而美好。

招待所各宿舍的灯都已关熄,唯有袁伟民教练房间的气窗上,还射出一道不知疲劳的光亮:教练两眼凝视着,心里在沸腾,思绪在奔驰——为中国女排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上夺取女排比赛冠军,为实现“三连冠”绘制宏图。

袁伟民头脑非常清醒。现今,世界排坛女强林立,除美、日、中三军鼎立外,古巴、苏联异军崛起,形势咄咄逼人。美国女排人马未变,处于成熟期,实力日趋雄厚;“东洋魔女”速度有所突破,技术迅速提高,立下山盟海誓,打败美、苏,与中国决一死战。处于新老交替的中国女排,虽有进步,但不稳定,水平尚未达到老队时期。近年来,三强角逐表明,实力相互接近:中日三战,中国女排二胜一负;中美四遇,各二胜二负;美日十四次交锋,各七胜七负。

中、美、日三强势均力敌,表现在技术上既有共性,即大家都“有高有快”和“高快结合”,又各有优势:中、美相比,高不过快得过;中、日相比,快不过高得过。美国队优势在“高”,日本队的优势在“快”。知己知彼分析断定:中国队的优势必须在“全”了。夺取奥运会金牌的最佳作战方案在追求中探索,在思索中寻找答案……

夜静悄悄,袁伟民还在闭目凝思。

六、希望在奋斗之中

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冬天的训练场上。

室外银雪皑皑,北风呼啸,室内硝烟滚滚,盎然生春。女排姑娘经过几个小时的训练,已是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了。

“训练内容最后一项,强攻实防,要求每人防起两个好球!”这是袁教练为了训练队员的防守意识和反应而安排的特定内容。

话声落时,只见女排姑娘背对墙站立防守,一排陪训教练相隔四米一对一迎面站立扣球。这种近距离重扣,背墙无退路的防守,要求高.难度大,一不小心就会挨打。防得最好的队员也防了三组(每组十个球)才幸得休息。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墙前只剩下北京姑娘杨晓君了。她见队友都已完成,心里急了。越急越垫不起,越垫不起就越挨打。在短兵相接的拚搏中,她好不容易防起了一个球,本来可以下鞍归营了,可是严格无情的教练眉头一皱说:“这个球是闭着眼睛垫起来的,不算!练重防就是要练胆量,练反应,这么'朦’不行。重来。”

杨晓君二话没说,擦擦脸上的汗水继续练了起来。大伙儿在一旁给她鼓劲:“别怕”、“加油”,“再来”!

不知又防了多少个重扣球,姑娘们终于异口同声地嘁出了“好球”两个可贵的字儿。

中国女排在袁伟民指导下,就是这样团结苦练,拼搏奋进的。希望在奋斗之中……

七、血汗铸金杯赢得三连冠

女排姑娘们在夺得世界杯和锦标赛的冠军后,为夺奥运会冠军练得更自觉、更刻苦了。清晨出一小时早操,上午训练三四个小时,有时不睡午觉,下午又来到运动场,有时晚上还得补课训练。一天七八小时大运动量训练下来,手脚不知怎么放才好,但她们都以顽强的毅力与苦累作斗争。有的队员因白天练得太多,半夜常常抽筋惊醒,第二天照样练,有的新队员因为从未承受过这么大的运动量,一时受不了,含着泪、咬着牙坚持练到底。

主力队员周晓兰为提高腿部力量,一丝不苟地练静蹲,开始练三分钟大腿就发抖,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能蹲二十多分钟。每蹲一次,脸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淌,练完后,地上留下了脸盆大一滩汗迹。苦啊!真够苦啊!但大家心里明白:苦尽甘自来。吃得苦中泞,方知甜上甜!

把排球说成是袁伟民的生命,并不夸张。他钟情于祖国的排球事业,一颗炽热的心和排球一起跳动着。他有志同道合的爱人,却过了十年的“牛郎织女”生活;他有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当了一个不称职的爸爸,他有书法爱好,却与文房四宝“断交”;他有高档收录机和彩电,却很少见他坐在它们对面;他患有气管炎和胃病,却从不求医吃药……他不分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辛勤地耕耘在我国的排球事业上,把汗水淌满通向世界冠军之路!

1984年8月7日,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中国女排夺得第23届奥运会女排冠军,实现了“三连冠”的宏愿,在世界排球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伟业之丰碑,女排拼搏精神被誉为“国魂”。

2004年12月,65岁的袁伟民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休。 2007年10月13日, 袁伟民被美国的排球名人堂授予优秀教练员奖,成为第二个被选入排球名人堂的中国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