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36期】《智泉流韵》主编最新原创散文《仙乐园遇“仙”记》
雨中三郎庙
在我们慕名拜访三郎庙的时候,正赶上今春的第一场透墒雨。细细的雨丝轻轻地撒落在汽车玻璃上,好像故意遮挡览胜者的视线,车窗外那刚刚披上新绿的群山,那鹅黄婀娜的柳枝,或远或近,若隐若现,把性急的游人对毛郎庙的向往带入了“却疑玉女虚无里,日日垂帘不上钩”的意境之中。
出平顶山市区,经闹店,过翟集,西行约3里许,便到了三郎庙。临行前,我曾查过《康熙字典》,第65l页对“毛”字的解释是:
毛:苏甘切。《海篇》毛郎碑名毛郎神,本毛郎神也。蛮人呼参为毛,转声为三。又毛阳镇在沂州费县。又村名,行唐西有毛赵村。
《康熙字典》虽然告诉了我们“之”的读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那上面却只字未提毛郎庙村。是遗忘?还是编纂者孤陋寡闻呢?
带着疑问,我们的车子驶入了雨中的毛郎庙。我在桥头下车,见一石碑矗立在河边的亭子正中,背面刻有“茶魂”两个大字,正面碑文是《玉泉亭记》,上书:
姚庄茶文化,源远流长,闻名遐迩。烹荼之水汲于运粮河畔毛郎玉泉。玉泉者,春秋楚庄王之谓也。史书记载,周定王元年(公元前六0六年),楚庄王在此平定令尹斗越椒叛乱后,饮此泉水,清爽无比,胜似“玉液琼浆”,即名之曰“玉泉”。两千多年来,玉泉深受历代贤达、文人及回汉群众钟爱。北宋仁崇嘉祜五年(公元一0六0年),大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携眷由川赴汴途中,慕名至此,玉泉问茶,东坡有诗云:“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明、清以来,这里茶肆林立,四方百姓,农时闲暇,纷至沓来,饮茶聊天,海阔天空,棋牌说唱,乐在其中。春夏秋冬,风雨阴晴,南来北往,商贾云集,宾朋相邀,把盏品茗,其乐融融。物换星移,岁月流逝,饮茶之风日盛。玉泉之水斟进杯中,满而不溢;含于口中,甘滑馥郁;咽入腑中,气爽神清。常此饮茶,延年益寿。一九九九年,经国家地质矿产部河南省中心实验室化验,水中富含锗、锶、硒等四十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被鉴定为优质矿泉水。为保护千年“玉泉”,弘扬姚庄茶文化,乡党委、乡政府倡议,社会各界志士仁人,踊跃捐资,建亭于其上,名谓“玉泉亭”。竣工之日,刻石以记之。
公元二0O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立
出玉泉亭,过运粮河桥,隔窗望去,雨密如网,远山近水,若隐若现。我们在村子中间当街处的老槐树下停车观望,雨中的大槐树躯干虬曲,枯似焦炭,一块块皱裂的树皮就像是氧化了的黑铁铠甲。整棵树就像是一个佝偻着身躯的老人,曾经年轻挺拔过的躯体已目趋萎缩和暗淡,然而他还在风雨中站立着,站立在生命和死亡之间,成为一道风景。它己经没有了阔大浑实的树冠,只有几根枯枝横斜交汇着,但它还是在其中的一段枝条上冒出了几片新芽——展露给世人以新的希望和生机。
初次见到它的人都会为它捏上一把汗:那根枝条也就手臂粗细,实在是孤单、孱弱,仿佛随时都会被死亡的手指掐断。可是,一年,又一年,多少人步履匆匆地走掉了,它依然坚挺如故。于是,它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象征,成了人们共有的欣慰。
我默默地为它祈祷。这里的一位老人说:这棵树啊,是树中的神!
我们冒雨游毛郎庙,个个成了落汤鸡,穿着风衣打着伞,先是风衣的下摆如水泡,后是伞透肩凉,脚在水里淌,终于雨顺发流水洗面,浑身上下无干处了。但没有一个叫苦的,年近半百,早生华发如我者,恍如回到童年,淋雨多欢畅,何况沿毛郎庙小巷老街前行,如诗如画如仙如梦……
出村沿运粮河前行,河虽比不上长江黄河的开阔,但纤细秀美,幽静而俊逸,水流不止;而且也许与下雨有关,多见湍急处,纯净见底,飞珠溅玉,更令人迷醉的是,这里绝无人工痕迹,完全是浑然天成,不着装点的原始状态。沿河行,两岸村舍、树林,桃红柳绿,都在雨帘中,峰回路转,柳暗花明,雨遮水绕,雾起云腾,如临仙境。古人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映发,使人应接不暇”。雨中游毛郎庙、运粮河,自有一种朦胧美。
毛郎庙、运粮河确实是美不胜收的长卷画廊,说三步有一景十步一层天不为过。我是在春雨中来游的,这里的千般风物,万种诗情,又随着密集的雨滴图案变幻无穷……
通体湿透的我,忍不住俯下身掬起一捧水,入口清洌甘甜,始信琼浆玉液不过如此。
归来时,已透心凉,老槐树对面的茶馆主人——近七旬的回族汉子张德,热情地拿出干衣让我们换上,忙让座,让茶。
茶馆里都是老茶客,清一色的老翁,慈眉善目,须发飘拂。问起来,他们多为本村人,也有从方圆十里八村赶来的。来了喝茶。他们说,毛郎庙的水是可以解毒的,身上有些小病,喝喝水就好了。
茶客们静静地坐着,喝着,说着,惟有张德老汉不时走来走去,捅火、续水,招呼来客。闲下来,他就白话他的“茶经”。他说,毛郎庙的水可以漂起硬币,边说边拿了几枚硬币擦净放入茶碗,果然不会沉底。他又把水倒得从杯子口凸现出来,成了“汽车灯”,水却不会溢出。
我试着喝了一口,厚厚的,绵绵的,软软的,香香的,含在舌齿之间仿佛不是茶水,而是什么汤;可它分明又是清茶,其醇美香酽早就沁入了肺腑,那滋味不由得你不爽气清神。他说,论烧水是煤气不如煤,煤不如炭,炭不如柴;挑水用桶是胶桶不如铁桶,铁桶不如木桶;烧水用的水壶是铝壶不如铁壶,铁壶不如铜壶。他指着门口的两口大陶缸对我说,烧茶的水都是他用铁桶从老井——玉泉里挑来的,两天挑一回,一回挑满满的两大缸,要先晾上一天,然后才能用。
关于玉泉的来历,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位老和尚在这一带修行。到了他141岁的那年,他己得道成神,即将离开这里了。他想在临别前最后了解一下世人的心肠和才能,于是装作打水途中跌倒于地、气息奄奄的样子。一位善良的农民发现他以后,立刻丢下自己手中的活,把老和尚背回了家中,像对待自己的爷爷一样精心地照料他。乡亲们这家送香菇和木耳,那家赠粉丝与面条。老僧终于被调养好了,他非常感激乡亲们,于是他就对大家说:“老僧今年己141岁了,哪位能为我写副贴心的对联,他要求办什么事,我就帮助他办。”许多人挖空心思,想来想去也没有构思出来,最后,有一位号称“张才子”的隐居贤士这样写道:
“花甲重周尚余三七岁月,
古稀再度又加一载春秋。”
“花甲”是60岁,60岁“重周”为120岁,“三七岁月”为21年,加起来是141岁。“古稀”为70岁,70岁“再度”是140岁,“加一载春秋”即为141岁。
老和尚一见,大喜过望。心中暗想:此地的老百姓不但心地极其纯洁善良,而且富有聪明才智。便对“张才子”说:“那么,你希望得到什么呢?”
那位隐居贤士郑重其事地回答道:“本地历年干旱,百姓困苦不堪!我个人别无所求,惟愿一泓甘泉,味如鸡汤,滋润土地,灌溉庄稼,供乡亲们饮用。”
话音未落,老和尚己腾空而起,只见他把一颗霞光万道的宝珠朝远处投去。顷刻之间,石头间涌出一眼永不枯竭的清泉,有碗口那么大,泉水晶亮,水质纯净。从此以后,不管是何等大旱之年,它一年四季都流出晶莹澄澈的甘露,从来没有一分种的停息。夏天,乡亲们在此痛饮甘泉;冬天,乡亲们盛水煮汤,品尝牛、羊、鸡肉汤的鲜美;春秋时节,乡亲们用它泡饭充饥。久而久之,大家的许多病都被治好了,精神也健旺了。而那位老和尚却得道升天了,人们都说他就是“毛郎神”,为了纪念他,就在村里修建了毛郎庙,塑了毛郎神像。据张德老汉回忆,毛郎庙占地有15亩大,有三间大殿,木卷棚,砖柱子,钟楼,大殿后有山门,门前有碑,东墙画有24孝图,长有24棵大柏树,24棵大桑树,庙里有池,池里有鱼。民国时建洋学堂毁坏了一些建筑,其余建筑文化大革命时全被毁完。
毛郎庙茶名远震,但这里不出茶叶,只出水。玉泉里的水特养茶,不论是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碧螺春、乌龙茶、“工夫茶”,只要用玉泉水沏泡,就格外出色出味。在一座幽雅的茶楼里,我耳边萦绕着舒缓悠扬如溪水流淌的音乐,欣赏了身着古装的茶博士的茶艺表演:
其一为“烫洗”。即将玉泉水烧得滚开,立刻烫洗旁边的茶杯和茶壶,使它们迅速提高温度。
其二为“高冲”。在宝丰出产的紫砂壶内放好珍茗后,把滚开的玉泉水端至离壶20公分的高处,使沸水对准壶口飞流直下,让茶叶在开水中翻卷飞舞起来,把茶叶中的杂质、微尘冲上水面并漫出壶外。
其三为“低斟”。茶壶嘴紧贴茶杯,以免茶汤起泡。
其四为“关公巡城”。倒茶时绝不可能倒满一杯再斟第二杯,而应逐杯轮流着倒茶,以至各杯茶汤多少一样,茶色相同。
其五为“韩信点兵”。即从壶嘴向杯中一滴一滴滴茶汁时,也要逐杯滴。这样,三、四杯香、色、味俱佳、俱同的玉泉水“工夫茶”,就奉献在长辈或客人的面前了。
其六为“李逵旋风”。喝罢第一杯茶之后,要用滚开的水洗茶杯。洗杯有好几种方法,最佳洗法为“李逵旋风”。没有一定的“茶龄”,是不会有这种洗杯工夫的。洗时,要用三个手指拿着茶杯,使杯沿在另一只盛满开水的杯子里飞快的旋转并灵巧地翻动。
此外还有“凤凰三点头”等等20多道招式,格调高雅,韵味无穷,令人陶醉。
由于毛郎庙的茶名声远播,历史悠久,饮者、品者众多,免不了还要吃菜。所以,毛郎庙的牛肉也随之名声远扬。郏县本是红牛产地,加上毛郎庙在加工牛肉时的独特配料和操作,使毛郎庙的牛肉成了一道名菜,其色、味与其他地方加工的牛肉截然不同。现在,在平顶山辖区各县、市、区进饭馆吃饭,人们都要点“毛郎庙牛肉”这道特色菜。
这正是:
雨中醉游三郎庙,
饱餐秀色品玉泉。
老妻不识白发变,
笑问谁家美少年。
2005年5月2日下午5点20分写毕于鹰城
仙乐园遇“仙”记
我佩服大自然崇高而卓越的神力,为人类缔造了多娇秀美的山川河流;我更佩服先人们的聪明才智,为秀丽的山川编织了贴切而优美的动人故事。这里咱们且不说以峨嵋山和西湖为背景编织的《白蛇传》,也不说以西岳华山和洞庭湖为背景编织出来的《宝莲灯》和《柳毅传书》,就拿小小的仙乐园来说吧,《邓仙姑》那生动传神的故事,也是以令人陶醉的。
荷花盛开时节,我们应仙乐园园主张振华先生的邀请,来到仙乐园赏景、垂钓、寻访仙踪。出平顶山市新城区,沿着鲁平大道西南行约5里,便来到了应都滍阳,这里分布着应山、应水、应都故城、应国墓地和星罗棋布的鱼塘。山青水秀如画,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应水渔歌”最近被平顶山市炎黄文化研究会、文化局、旅游局、社科联评为鹰城内八景之一。
在应国墓地,我们驻足观望。在这里曾出土过一件西周晚期的白玉线雕鹰,色泽白青,两翅及头顶部有赭石红浸色。玉鹰呈立式,作展翅飞翔状,头向右扭曲,以嘴叨右翅,形成一个穿孔;鹰眼、背、翅为线雕。玉鹰是西周贵族用的一件佩器,同时也是身份的标志。古时应鹰通假,此鹰具有族微的意义。因此,后人又称这里为鹰城。
应国贵族墓群所珍藏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截至目前,这里共发掘清理古墓葬300多座,相继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件,1986年被列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誉。其中的45号墓是春秋早期时有代表性的一座。从出土的五鼎四簋及随葬的数百件车马器、兵器、玉器、陶器来看,墓主人应申姜是申请嫁到应国的一位女子。引起专家们感兴趣的是,在相邻的另一座墓坑中出土的这四件“邓公簋”,通高20厘米,口径19.5厘米,腹径24.5厘米,深11厘米,圈足高3厘米,扁足高2厘米,重4.8公斤。敛口,鼓腹,圈足,有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盖面饰仰瓦纹,圈足饰斜角云纹。圈足下3个小扁足。上端饰兽面纹。双耳为兽头衔环。器外底部有方格形铸痕。簋盖内与器内底部均有“邓公作应媪毗媵簋其永宝用”铭文3行12字。据考铭文可知,铜簋为周代邓国邓公为其女媪毗嫁给应国贵族时所铸的媵器,媪毗死后又作为随葬器埋入地下。因其铭文为“邓公作”,故名为“邓公簋”。此簋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另有一鼎器壁内侧有铭文“封虎作食鼎,其万年永宝用”11字。此鼎与邓公簋同出一墓,鼎的主人应与邓文有一定联系。
每一件青铜器都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故事!
每一件青铜器都闪烁着古代文明的光辉!
闹市风流不足夸,
滍阳古镇觅芳华。
湖滨柳絮飘春韵,
楼外桃花映彩霞。
鱼跃池塘忙钓客,
鸢飞云汉乐村娃。
邓姑惊诧沧桑变,
福满寻常百姓家。
吟咏着胡吉祥先生的新作《应水渔歌》,我们来到了一处名曰“仙乐园”的地方,园主张振华笑容可掬地迎了出来。他首先领我们来到了一尊汉白玉雕像前,只见雕刻精工,实感明显,人物形体丰满俊俏,面容清秀慈祥,两眼生动传神,衣纹舒适流畅,似乎胸股随着呼吸在起伏,血管随着血液循环而微凸。刻划的心里变化,举止神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张振华园主介绍说:“这尊汉白玉雕像名叫《邓仙姑》,是我10年前建仙乐园时,根据民间传说,特意请名家雕刻的。提起邓仙姑,还有一个很美很美的民间故事呢!据说周代邓国邓公的女儿媪毗云游来到应国,应国那青青的山,绿绿的水,烂漫的野花,葱翠的杨柳,看得她眼花缭乱,这里的一泉一石,一草一木都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耐人寻味。邓媪毗欣欣然景慕而来,依依然留连忘返。媪毗出身皇室贵族,才貌双全,书画音律无不通晓。她贪恋应国山水之美,就在应水边的一座楼阁里住了下来,每日游应山,观应水,乐而忘忧。在一个长空如洗,明月皎皎的夜里,媪毗一边赏月,一边吹奏起了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这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阁楼,回荡于应水上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清越,从空而来。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媪毗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就进入了梦乡。忽见一童颜仙骨,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飘飘然从空而降,只见他手持紫玉箫,风韵动人,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细柳丝丝,白云悠悠,小溪潺潺,媪毗听得心神飘荡,如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她即问:“此何曲也?”少年答:“应山吟第一弄!”并说:“我叫封虎,是应国国王的儿子,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从此,封虎和媪毗深居凤楼,互传技艺,夜夜把笙箫声送于太空,常常引来凤凰落在石上合鸣。邓国国王和应国国王看到生米已经做成了熟饭,也就同意了媪毗和封虎的婚事,并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仪式,邓国还给媪毗陪送了四件“邓公簋”,作为嫁妆。他们婚后,夫唱妇随,恩恩爱爱。说来也怪,封虎每奏一支曲子,财主家的金银宝就滚一堆到他的身边;媪毗每唱一支歌,富户家的绫罗绸缎就飘一匹到她身边。他们一连在此吹奏欢唱了九天九夜,附近财主富户家的金银财宝和绫罗绸缎全部被搬到了她俩身后,他们全部把这些东西分给穷人,使应水两岸的人们都过上好日子,从此没有了贫富之分。媪毗还扯来天上的五彩云霞做成衣服,送给父老乡亲们。
后来,媪毗升天成仙,封虎哭得死去活来,一头扎进应河中,以死表不对媪毗的忠贞。可河又把他漂了上来,他发现一块红手帕上写着一首小诗:“奴死应河流,鱼虾水中游,只要肯流汗,吃穿不用愁。”封虎看罢仔细一琢磨,才知是邓仙姑给他留下的遗言。于是,他便带着他与邓仙姑生的九个儿女天天下应河捕鱼捞虾,然后又把鱼虾送到九个州,供那里的人们享用。
啊!多么有趣的故事,多么动人的神话啊!我们在张振华园主的引领下,经过一段曲径长廊;只见几个头戴红帽子的游人。正在悠闲地垂钓,两湖碧水,中筑钓台,并有曲桥与湖岸衔接,凭栏观赏,山影倒映,游鱼相乐,水天一色,饶有意趣。湖边有两个石龙,口吐清流,潺潺有声,清风送爽,柳丝婆娑,使园林景观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更加赏心悦目。客房后有一荷塘,其时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只见荷叶出水,像婷婷舞女的裙。碧绿的荷叶间,有的喷蕊绽朵,脉脉含笑,犹如刚刚出浴的美人儿,散发出迷人的馨香,蜂来蝶往,游人如织。
我们踏着幽幽曲径,在仙乐园中漫步。那满园数百亩的苍翠欲滴的林木,用青黛浓绿装点出青色的城,绿色的海,组成了幽静的基调,风乍起,绿漪碧涟,起伏荡漾。邓仙姑塑像前有一眼泉,流水萦洄,凉气袭人。泉水以清、静、甜、醇闻名。清流脉脉,如线似缕,碧波闪闪,如锦似缎。我捧了一掬泉水,一饮而尽,颇觉甘甜可口,清凉透骨,颇有醇酒甘露之美。席间,张园主特为我们上了老土鸭、鲜鱼多吃、野鸭咸鸭蛋等,真是鲜美可口,别具风味。尤其是仙乐园中的几幅诗联,更为奇绝。如“山水多情,振衣濯足无穷境,襟怀有寄,秋实春花自在天。”“仙韵仙风,仙之所在;乐山乐水,乐以忘忧。”“仙园曲径飘垂柳,乐土方塘举钓竿。”“清风无价归仙境,明月有情照乐园。”“自在花飞轻似梦,无边鸟语美如歌。”等等,再加上名家的书法,各有韵致,游览观赏,颇足玩味。
这远离尘嚣、野逸自得的生活,岂不有点“仙”味吗?张振华园主岂不就是我在仙乐园中遇到的“仙”吗?正如杨晓宇先生诗云:
应水舒山碧野,
渔歌桨影波翻。
勤劳致富换新天,
麦浪稻香比岸。
湖畔乡音谁唱?
金鳞撞开心田。
游人尽是画中仙,
莫负风光无限。
著名诗人胡吉祥也在《题平顶山仙乐园》中写道:
如画如诗仙乐园,
天光云影照清潭。
鱼吹细浪芙蕖里,
鸟唱春风杨柳间。
应国兴亡随滍水,
伊人消息问舒山。
借来陶令生花笔,
重写桃源世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