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训: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在如何立身处世这个问题上,千百年来,历代先贤著书无数来论述这个问题。但归结起来,无外乎就是三点:闭住你的嘴,看住你的心,修好你的法。
一、闭住你的嘴
俗话说:'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有人在与别人相处时,夸夸其谈,自认为似乎眼界很开阔,知识很渊博,积淀很丰厚,岂不知给人的感觉却是轻薄、肤浅和狂妄。
还有人与别人相处时,想说即说,毫无遮拦,毫无回避,往往无意中伤害他人。自古以来,祸从口出的例子数不胜数,轻则得罪人,重者甚至丢掉性命。
《艾子后语》中记载:赵国有一个方士好讲大话,他自称自己已经活了几千年了,见过伏羲、女娲、神农、蚩尤、苍颉、尧、舜、禹、汤、穆天子、瑶池圣母等等上古神仙。有一天,赵王从马上摔下来,伤的不轻。医生说,需要千年以上的血才能治愈,于是赵王就命令把方士杀了取血。吓得方士赶紧澄清自己是吹牛,但是赵王不信他,认为他是为了保命而撒谎,还是把他杀了。
难怪庄子在《人间世》一篇中感叹道:'夫言者,风波也!'一句话说不对,人与人之间就出问题,引发风波。所以,学会'闭嘴',也是人生的一种大修行。
闭住嘴不是说不说话,而是会说话,就是孔子所说的'讷言'。孔夫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老子则曰:'大辩若讷。''讷言',即忍而少言,谨慎慢言,说话前要三思,切勿口无遮拦,信口开河。
'沉默是金'不是一句空话,不知道该说什么时,反倒不如保持沉默,不说话。另外,在不高兴的时候不说话;心不平时,不说话;有牢骚、有情绪时,紧闭口,不说话。
二、看住你的心
《易经》里面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众。'讷言之人,必定有极强的自我约束力,从而不至于莽撞冒失。换句话讲,吉祥的人之所以少言,是因为他的心安定,心安定下来就懂得审时度势,察言观色,所以话不多,但是话一出来就会让人家觉得很能够信任,所以他都在适当的时机才开口。
所以要想学会'闭嘴',前提是看住自己的心。心有定力,才会遇事不惊;处之泰然,才能宠辱不惊。临事须有静气,而心定方能静,正如《大学》所言,'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
只要看住自己的心,以不变应万变,不管环境如何变化,不管有什么样的风风雨雨,不受干扰,不受诱惑,沉着应对,就能不被外物所扰,不为外境所转,既使身边乱纷纷,也自能岿然不动。
三、修好你的法
何为“降伏其心?'所谓降者,就是禁止的意思。使心不走作,没有妄想执著,就是降伏其心。
要想降伏其心,靠的就是修法,修正法,修好法,才能修成正果的境界。儒家称之为超凡入圣,道家称之为得道登真,佛教讲见性成佛。
无论是哪种宗教的哪种法门,只要是不离'八正道'的原则,都可以成为我们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不二法门。
何谓'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正见,是如实的看世界,看人生。有了正见,才能对事理有正确的认识,才能破除外道的邪见,只有将正见作为基础,才能精进不懈地修行。
2、正思维,是正确的思考。正思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舍弃执著或自私之心、慈善仁爱、无害,这些是修行的意志决心。
3、正语,是语言的德行,要说真实语,避免说四种语言,即妄语、两舌、恶口、绮语。
4、正业,是正当的活动、行为及工作,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作一切恶行。正语、正业这两个阶梯是很难攀登的,一旦登上这个高度,就已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自制能力,修行的前景就会变得清晰、宽阔。
5、正命,是谋生的德行,要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
6、正精进,是人生努力奋斗的德行。若能坚守一个志愿,力行一条正道,那么就能很快地达成理想与目标,这就是'正精进'。如果平时心存邪念,以自我为重,有所求,就会考虑很多事,走了一段路后,发现对自己没有利益,便想走另外的路,很快就间断休歇下来,这样必难会道。
7、正念,心念活动的德行。修行修什么?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修念头。俗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恶人到成佛,只在一念的放下。不生邪恶之心念,称为正念,反之则是邪念。
8、正定,心得安住、或者借禅定境界而安住、随顺所观察的正法而安住,不掉乱也不散失,收摄自心止于正确的解脱智慧中而且心得决定,这就称为正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