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悟道

来到龙场那年,王阳明36岁。

不夸张地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来。

此前,王阳明任职兵部,是个京官。

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逮捕戴铣、薄彦徽等官员。王阳明义愤难平,向明武宗上书直言。

皇帝看没看王阳明的奏折我不知道,反正刘瑾是很认真地看了。刘瑾非常生气,后果非常严重:王阳明被打入大牢,杖责四十。

这种刑罚,身体不好的人根本扛不住。当时戴铣被廷杖三十,直接死于杖下。

王阳明的运气还算好,至少他活了下来。

但刘瑾的心肠可就没那么好了。随后,王阳明被贬官,担任贵州龙场驿站站长(龙场驿驿丞)。1508年,他抵达龙场。

驿站站长是个几品官?对不起,没品。

当年的龙场,是一个荒芜的小村落。关于这个村落,《阳明先生年谱》里有这么两句描述:

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

一句话,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而且,这里住的基本都是少数民族兄弟,语言根本不通。只有少数从中土逃亡过去的人,估计可以帮忙做下翻译。

说白了,这就是个彻彻底底的蛮荒之地。

既然没让你死在眼皮底下,那就让你死在万里之外吧——刘瑾当时应该是这么想的。

在龙场,活下来也确实不容易。

龙场的普通一天。

王阳明突然看到了三个从北京来的人——一名吏员带着儿子和仆人途经龙场,在一户苗族人家里住了下来。

王阳明隔着篱笆看到他们,想去拜访下(这地方来个外人确实难得)。但当时正值阴雨,天也有点黑,王阳明想想就算了。第二天一早,王阳明派人通报,却发现三人已经走了。

中午,有人告诉王阳明,蜈蚣坡下面死了个老人,旁边有两个人哭得很伤心。王阳明有些伤感:肯定是吏员死了。

黄昏,又有人来说:“城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

第二天,又有人从蜈蚣坡来,说:坡下有三具尸体。

这位不知名的吏员,和他的儿子、仆人,全部死在了龙场的荒郊野岭。

这位吏员大概也是因为被贬官,而从北京前来的。类似的经历让王阳明心生不忍。他带上僮仆将三人一一安葬。

僮仆开始有些不愿意,王阳明说:我与你,就像他们一样啊。僮仆听完,潸然泪下。

埋葬好三人后,王阳明写下了一篇千古传诵的祭奠文字:《瘗旅文》。在王阳明看来,吏员之死,几乎是必然的。

王阳明说,你们一路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外临瘴疠,内存忧郁,怎么能免于死亡呢?我知道你们一定会死,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啊。

确实如此,“职业生涯”的巨大落差,身体的高度疲惫,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面对心理和身体上的多重煎熬,真的很少有人能扛下来。就算扛下来了,也得脱好几层皮。

但王阳明却异常坚韧地活了下来,而且活得很好。

在这个是人就得脱几层皮的地方,他不仅没有走向“死地”,反而完成了生命中的“脱胎换骨”。

王阳明是怎么做到的?他在《瘗旅文》中,也讲出了自己的心得: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二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

翻译一下:我没有一天自怨自艾,恐惧忧伤。

秘诀很简单:心态好。

一个人的心理状况,确实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身体状态。遭遇重大挫折时,撑下来的人,往往靠的是那“一口真气”。

道理很简单。但关键的问题是,这口“真气”该怎么练呢?

从王阳明的经历来看,他能保持这样的心态,有几点可能是最重要的。

第一,多了解世道人心,但同时,多培育内心信念。

简单的生活往往令人向往。但很多时候,我们难以承受某些事件的打击,也很可能是因为简单的生活经验,让我们没有想到世道人心可能会如此复杂。

和靠技术吃饭的很多现代人不同,在王阳明的时代,一般读书人能期望的最好职业就是从政。明朝官场,那可真是个世道人心的“万花筒”啊,是非善恶,云波诡谲……

王阳明的父亲王华,1481年中状元后,便官授翰林修撰。这一年,王阳明九周岁。在耳濡目染中,王阳明对明朝官场应该了解得非常清楚。

当遭遇不公、打压时,一个人如果缺少对世道人心的了解,恐怕会很容易想不开——命运为什么会对我如此,人性为何竟会这样;但同时,如果缺少自己的信念,恐怕也只能强行自我宽慰,甚至失去对世界的信心,转头用同样的行为伤害他人——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

但王阳明有自己的信念。他的信念,是儒家的君子人格。

来到龙场之后,王阳明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圣人处此,更有何道?”王阳明想知道,如果孔孟这样的圣人面临类似处境,又会怎么做?

王阳明是找到了答案的。在龙场,王阳明将新建的小木屋命名为“何陋轩”。随后,他又在附近建了座“君子亭”。

读过《陋室铭》的人都知道,“何陋”这个典故出自《论语》。王阳明引用这个典故,确实非常贴切。

《论语》记载,孔子想搬到九夷(淮夷)去住。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在“有人”看来,中原才有灿烂的华夏文化啊。蛮夷之地,怎么能去?但孔子不这么看。

龙场,同样是“南蛮”之地。而龙场的小木屋,也绝对算得上“陋”了。但王阳明却叫它“何陋轩”。

君子人格,是支撑王阳明龙场生活的重要精神力量。

第二,放下身段,找事去做。

刚到龙场,王阳明的随从就抑郁了。

知道龙场苦,不知道有这么苦啊。

翻山越岭,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浑身疲惫。到龙场后,估计大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先赶紧睡上一觉。

睡觉?对不起,没地方睡。

什么,驿站不是有建制的吗?驿丞怎么可能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

不好意思,这个,真没有。

洪武年间的建制,如今只剩下虚名。

不知道在谁家凑合了几夜,反正到龙场没多久,随从们就扛不住了,纷纷病倒。

这时候,王阳明心甘情愿当起了“仆人”。他亲自烧水、劈柴、煮粥,伺候这些病号;还经常唱点家乡小调,讲讲幽默段子,宽慰仆人们。在王阳明的悉心照料下,仆人们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

但是,身体好有什么用呢?人家派你来,就是折腾你的,没打算让你干正经事。

行,你不让我干事,我就自己找事做。

第一件事:没房子?那就盖房子。王阳明和仆人开始搞起民生工程。先把自己的茅草庵盖好,然后,教会当地人盖房子。自此,龙场第一次有了土木结构的房子。

第二件事:没政务?那就读书、育人。王阳明在山上挖了个洞穴,改成居室,取名“玩易窝”,在这里研读《周易》。

然后,王阳明办起了教育事业。很多学子仰慕王阳明,纷纷前来求教。王阳明带着他们,一边畅游山水,一边随处传道,真是不亦乐乎。

除此之外,王阳明还干了不少事。比如说,贵州水西地区少数民族叛乱,他就写信警告当地少数民族最高长官安贵荣。后者听从王阳明的劝告,出兵平息了这场灾难。

可以说,在龙场这几年,只要能干的事,王阳明都想办法干了。

人是要有所寄托的。心里的精神力量是基础,在此之上,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做事,来充实自己。

对于一个习惯了好生活的人而言,放下身段去做一些琐事,一开始并不那么容易。

但承认现实,从能做的事做起,才是走出困境,重新开始的第一步。

第三,别把生命的意义,寄托在外物之上。

科举时代,不少读书人都将当官(顺便发财)作为人生目标。一旦官场失意,人生仿佛失去方向,很难不陷入抑郁之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对王阳明来说,科举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标。

有一次,王阳明科举落榜。同舍中也有考生落榜,并以此为耻。王阳明于是说:世人以不得第为耻,而我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不管上榜还是落榜,我都不动心。

这话今天听起来有点像在唱高调。不过,王阳明说这话时,确实是非常诚恳的。

《孟子》说过:我四十不动心。

如果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禄,内心当然会随着外在得失而不断起伏。

王阳明也很重视科举,他认为这是做事业、养父母的一个条件。但这永远不是最重要的事。

最重要的事,是做第一等人:圣贤。而成为圣贤,同样不靠外人。

千圣皆过影,良知是吾师。

良知来自内心,意义源于自己。

社会是一个组织,要在组织中取得成功,本质是需要满足他人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的价值和意义,也确实在满足他人中得到体现。

但我们可能也会忘记一点:事业遭遇挫折,失去组织中的位置,并不代表一个人的意义就消失了。

真正的意义,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寻。

生活不讲道理。谁都难免遭遇挫折。

我们有时确实可以在挫折中进步;甚至由于被逼到墙角,爆发出想象不到的能量。

但事情并不会自己这样发展。挫折不会负责教你成长。

面对挫折,不管有多少希望,我们只有一条办法: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它。从现实出发,自己找路去走。

对龙场的王阳明来说,他也在寻找着自己的真正道路。

为此,他日夜端居澄默,苦心思索。

龙场,一个普通的深夜。

人们都已入睡。万籁俱寂。

最终,在一个月明星稀之夜,王阳明先生从噩梦中惊醒,不是恐惧而是狂喜地喊叫起来:我知道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从前向心外寻求真理,大错特错。一切真理,皆在我们心中,不在心外。

这就是龙场悟道,它标志着阳明心学就此诞生。

一直以来,提到龙场悟道,大多数人都认为,王阳明悟透的“道”就是“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这八个字,浓缩为三个字,则是“心即理”——心外无理。

看上去特别简单、直观的三个字,怎么可能帮助日后的王阳明创建那么伟大的事功?

其实,“心即理”没那么简单。

首先,如果一切道理、真理、天理都在我心中,那么我从心而做的任何事就符合真理,遵循天理。凡是符合真理、遵循天理的事情就是伟大的事,做出伟大事业的人就是伟人。

你发自真诚地爱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件伟大的事。否则,纵然你位高权重,却不以良知为行事准绳,你所做的事纵然再惊天动地,也不能称为伟大。

人人皆可伟大,人人皆可为圣贤。

其次,如果一件事是伟大的事,那么你做这件事时,心中是充满狂热使命感的。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不忘初心,你就会奋勇向前,担当精神会保证这件事的成功。

再次,倘若人人皆可为圣贤,那大家就是平等的。当你为人处事自大时要记得,你不比别人优越;当你自卑时也要记得,你不比别人差。当有人压迫你时,你要勇于反抗,自尊无畏的精神,是阳明心学的灵魂。

最后,如果一切真理、天理都在我心中,那么,我们就不必耗费时间向外求取真理,这样,就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不过,“心即理”容易让人想歪,既然真理、天理在我心中,我从心而作的任何事就是伟大的事。那么,杀人抢劫是否也符合天理?

王阳明告诉你,从心而做,不是随心所欲。在我们内心深处有个东西叫良知,它随时监控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只有被它认可的事,才是伟大的事。

而之所以说,真理、天理在我们心中,也无非是我们心中有个监督官——良知。

这不能怪有人多想,因为1508年王阳明创建心学时,他还没有把“良知”这个词汇作为其学说的正式概念。直到13年后的1521年,才有“良知”和“致良知”概念的诞生。

图片发自简书App

心外无理,意味着真理不在我们心外,不在权威人士那里,这也就是说,我们对流行于世的那些所谓真理,必须要有怀疑的态度,看它是否和我们的心相契合。

要勇于挑战与我心不契合的权威,不以权威之是非为是非。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扛着自己的脑袋,但不是每个人的脑袋都装着自己的东西。我们脑子里装了很多别人的东西,必须要以良知作为判断,它是否符合真理,遵循着天理。

我们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由意志,惟有如此,我们才是真正的人,而不是乌合之众中的一个傀儡。

王阳明心学的基石“心即理”,是其龙场悟道所悟出的最简易明快的“道”。这个“道”就是一,这个“一”就是做自己的主人,不做他人的奴隶。

你肯用心,必有真理出现。王阳明说,你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必然会产生孝顺父母的理,你真有忠诚君主的心,必然会产生忠诚君主的理。孝和忠这种理,不必去外寻求,它就在我们心中。

所以,世间一切事,就怕你用心,但凡你用心,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因为真理会自现。如果你不用心,那再简单的事也不会被解决,因为真理不会出现。

王阳明说,心,在物为理。即是说,心,必须要去事情上呈现,才有真理出现。如果你不行动,你的心不过是个器官,真理永不可能再现。

你只有行动起来,才有真理出现,才是真的“心即理”。

王阳明心学被称为行动哲学,缘起就在他龙场悟道的起脚——心即理——处。

(0)

相关推荐

  • []《卷下•陈九川录》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读<传习录下卷>,我上次简单提到过<传习录·下卷>开头几段,是陈九川记录的,下面这一段对话同样应该发生在陈九川和王阳明之间. 一.心上寻理 此正所谓 ...

  • 朱熹与王阳明对格物致知的不同理解

    格物致知来源于<大学>,是儒家研究事物道理的理论,格物致知在儒家思想史一直存在争议,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版本,而最被大家所熟悉的当属朱熹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观点. 朱熹是宋代理学代表,什么是& ...

  • 王阳明的心学精华语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

    不会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王阳明的心学精华语句,以及王阳明心学精髓句子如果觉得不错就请收藏一下,下面咱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去做才是孝 2.良知提醒我们,要把万物和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对万物说,我爱着 ...

  • 王阳明:心灵之所以无法提升,关键在于良知被现实假象所遮蔽

    心即理.海纳百川,万物一体,皆从心而得. --王阳明 阳明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成为圣人,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实际上,王阳明的一生就是竭尽所能追求成圣的一生. 王阳明一生都在追求圣人的理想人格,在其十二 ...

  • 人道的宝典1:阳明心学

    最近,有幸到了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阳明洞观瞻. 阳明洞是王阳明先生从朝堂之上被贬贵州后居住三年的地方,期间夜里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龙场悟道,阳明先生悟了 ...

  • 人人都可“龙场悟道”!领悟终极智慧!

    作者 l 灵哥哥 来源 l 灵哥哥 大家好,我是灵哥哥. 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王阳明心学,一直在学王阳明心学,一直在悟,更多的是一直在写. 有做过公众号的朋友应该知道,公众号的红利已过去.每天日更是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龙场悟道”,我的朝圣之路

    修文 修文最开始的名字没人知道 因为有了王阳明 便有了修文 便有了书院 便有了彼时尚为"夷"地的黔文化 便有了我本次旅行 在读王阳明的时候,不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如此贴近圣人. 但对& ...

  • “龙场悟道”,王阳明到底悟出了什么?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王阳明 王守仁,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明世宗嘉靖七年(1529)去世. 年少时随父从浙江余姚迁至越城,后在距离越城不远的阳明洞天结庐,自号阳明 ...

  • 王阳明为什么会在龙场悟道?

    大明正德三年的一个春夜,偏僻的贵州龙场驿传来了一阵大笑.这笑声出自一个三十六岁的中年大叔之口,它如同一声惊雷划破夜空,又如同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震撼了世人的心灵.伴随这阵大笑,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极其 ...

  • 龙场悟道 去发现你的心之力 《传习录》2

    龙场悟道 去发现你的心之力 《传习录》2

  • “龙场悟道”与王阳明的成圣之路

    有人提过这样的问题:王阳明与朱熹谁更厉害?这个当然不好回答.我认为,朱熹是宋代以来正统的官方思想家,他的影响力主要限于学术界.但是王阳明不一样,他不仅在学界,而且在政界.商界都有超量的粉丝群,可谓&q ...

  • 36岁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来到龙场那年,王阳明36岁. 不夸张地说,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活下来. 此前,王阳明任职兵部,是个京官. 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逮捕戴铣.薄彦徽等官员.王阳明义愤难平,向明武宗上书直言. 皇 ...

  • 王阳明龙场悟道:所有困境,都有出路

    让历史照进未来,让良知照亮人生! 各位同仁,新年好!我们终于在阳明心学课堂见面了.在这个十年交汇的节点上,让我们的心灵恢复澎湃的力量,去迎接无限精彩的未来. 01 阳明心学的当代意义  1500年在人 ...

  • 观点丨张新民:论王阳明实践哲学的精义——以“龙场悟道”及心学的发生学形成过程为中心

    论王阳明实践哲学的精义 --以"龙场悟道"及心学的发生学形成过程为中心 作者简介丨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教授. 原文载丨<浙江社会科学>,2018年07期. 摘要 ...

  • 王阳明龙场悟道总结出了,人生无非就是十个字

    人活一世,最终的归宿很简单,一方土壤一木盒,简约到了极处. 生活也从来都是越朴素越高贵,越简单越幸福.牵挂太多费心劳神. 在社会的快节奏中,最好的修行就是断舍离. 纵观王阳明的一生,历经坎坷,遭遇的磨 ...

  • 傅佩荣:王阳明龙场悟道,参透了什么奥秘?为什么后人很难学他?

    王阳明有一句话说得非常有力,鼓舞了后世很多人,但是也因此留下后遗症-更多精彩课程请关注国学馆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