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田瑣記》燈謎之曹娥格及增損格漫譚

《歸田瑣記》燈謎曹娥格及增損格漫譚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本文取自《歸田瑣記》第七章‧燈謎。梁章鉅於此條介紹燈謎之曹娥格及增損格。

關鍵詞:劉廷璣、在園雜志、燈謎、曹娥格、增損格

第1 節  梁章鉅簡介

《歸田瑣記》乃清‧梁章鉅所撰,全書共八卷,此書之要點見之於卷一‧〈歸田〉。

梁章鉅(1775年至1849年),字閎中,晚號退庵。祖籍福建長樂縣,生於福州,自稱福州人。梁章鉅九歲能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嘉慶七年(1802年)進士。梁章鉅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著作頗多。

第 2 節  《歸田瑣記》所記之燈謎

打燈謎古已有之,清‧劉廷璣撰《在園雜志》卷三‧燈謎條曰:

燈謎本遊戲小道,不過適興而成。京師淮揚[1]於上元燈篷[2],用紙條預先寫成懸一紙糊長棚上,粘各種,每格必具,名曰“燈社”。聚觀多人,名曰“打燈虎”;凡難猜之格[3],其條下亦書。打得者贈某物,如筆、墨、息香、白扇之類,今此風已不熾矣。

照劉廷璣所云,“打燈虎”之風俗打得謎者得贈某物,有清一代未算盛行。

劉廷璣比梁章鉅早。廷璣字玉衡,號在園。先祖世居河南開封,後遷遼陽,編入漢軍旗。康熙年間人。

《歸田瑣記》第七章有燈謎條,梁章鉅於此條介紹燈謎主要之“格”,其文引《韻鶴軒筆談》云:

燈謎有十八格,“曹娥格”為最古,次莫如“增損格”,“增損”即“離合”也。

《韻鶴軒筆談》之作者未詳,書中提及燈謎有十八格,世傳為明末之馬蒼山所創,但書中無此說法,世傳馬蒼山為燈謎“廣陵十八格”之始祖,後世涉及燈謎之作多依此十八格。但《韻鶴軒筆談》無提及“廣陵”二字,另外是否有馬蒼山此人亦存疑。

古之燈謎又名“廋詞”。廋,粵音“收”(sau1,陰平聲),伏也,隱也。廋詞,又稱為廋語,即隱詞也,隱語也,謎語也。

《歸田瑣記》記春秋戰國時已有廋辭之記載:

國語:“秦客為廋辭於晉之朝,范文子知其三。”此謎之緣始也。

以上引文取自《國語‧卷十一‧晉語五》:

范文子暮退於朝。武子曰:“何暮也?”對曰:“有秦客廋辭於朝,大夫莫之能對也,吾知三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也,讓父兄也。爾童子,而三掩人於朝。吾不在晉國,亡無日矣。”擊之以杖,折委笄。

附帶一提,引文指范文子退朝晚,武子問其原因,范文子曰有秦客以廋辭問於朝,無人能對,范文子能對其三,武子怒曰大夫非不能對,先讓朝中長老先對而已。范文子年輕,經常以權蓋朝野,武子遂擊之以杖,折其委貌冠上之簪。

《在園雜志》卷三‧廋詞條曰:

廋詞者,古所謂“詩謎”也,令人猜之,以發一粲[4];本射覆之意,推而廣之,遂因事立名,因名立格。如蔡中郎題〈曹娥碑〉曰:

“黃絹幼婦,外孫虀臼”,

乃“絕妙好辤”四字,遂名“曹娥格”。後述其意作曰:

“單身機匠,難織龍袍”,

乃“大紅紗裙”四字,語句天然,頓覺後來居上,近且用三字叶韻矣。

廋詞即“射覆”,南北朝時已有此名稱,即南北朝時已有“射覆”之猜謎戲,齊‧蕭綱五古《行幸甘泉宮》已提及“射覆”:

…幸臣射覆罷,從騎新歌終。董桃拜金紫,賢妻侍禁中。

不羨神仙侶,排煙逐駕鴻。

“射覆”相信在唐亦頗為盛行,唐‧李商隱《無題二首‧其一》曰: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

“分曹射覆蠟燈紅”寫出晚上相聚時行“射覆”之戲。唐‧無名氏有射覆橘子之廋詞:

圓似珠,色如丹。儻能擘破同分喫,爭不慙媿洞庭山。

以上為今之所謂“謎面”,其“謎底”為橘子。

廋詞之“曹娥格”源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5]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 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爲絶。幼婦,少女也,於字爲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爲好。韲臼,受辛也,於字爲辤。所謂‘絶妙好辤’也。”

故“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射“絶妙好辤”四字,“絶妙好”三字之謎面“黃絹幼婦外孫”較易理解;唯“韲臼”須說明。“韲”或作“齏”,指辛辣之調味物也,古人有“搗辛物作韲”之說,“韲”一般指“五辛”,佛家以葱、蒜、韭、薤、興渠為“五辛”,或曰“五葷”。故“韲臼”乃研搗辛味物之石製或木製器具,稱為“臼”,“臼”為“受辛之物”,故“韲臼”射“辤”字。注意“辤”含“受辛”二字,“辤”即“辭”之古字,若“辤”字寫成“辭”或“詞”,則難釋“韲臼”之義。

因八字廋詞源於曹娥碑,故稱此格為“曹娥格”,其要點為二字隱一字之左右或上下部分,次序可不拘。

《在園雜志》引另一“曹娥格”之謎語:“單身機匠,難織龍袍”,“單身”,一人也,合成“大”字;“機匠”,絲工也,合成“紅”字;“難織”,含絲不足而難織之意,“絲不足”即“絲少”,藏“紗”字;“龍袍”,君之衣也,君衣乃“裙”字;四字為“大紅紗裙”。“單身機匠,難織龍袍”八字合成有義,唯“難織”射“紗”字頗曲折,曹娥碑之黃絹、幼婦、外孫、韲臼四詞獨立,合成無義,此乃兩廋詞之異也,劉廷璣曰“語句天然,後來居上”,大概指此,可惜其作者未詳。

今之製謎者,多製“曹娥格”獨立之廋詞,蓋合成而有義者難製也。“曹娥格”又稱為“碑陰格”、“拆字格”或“碎錦格”。

梁章鉅認為謎以“曹娥格”為最古,次古為“增損格”,又稱為“離合格”,東漢末孔融始作離合體詩,其四言古詩一篇題為《離合作郡姓名字詩》(《藝文類聚‧卷五十六‧雜文部二》載此詩,其題作《離合郡姓名詩》)曰: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時進止,出寺施張。呂公磯釣,闔口[6]渭旁。

九域有聖,無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予[7]匡。海外有截,隼逝鷹揚。

六翮將[8]奮,羽儀未彰[9]。龍虵之蟄,俾也可忘。玟璇[10]隱耀,美玉韜光。

無名無譽,放言深藏。按轡安行,誰謂路長。

注意以下之離、合成字法:

漁父屈節,水潛匿方。﹝漁字離“魚”字,即取“魚”去“水”。﹞

“水潛匿方”指漁字之水字旁“潛匿”,含“不用水”之意。

與時進止,出寺施張。﹝時字離“日”字,即取“日”去“寺”。﹞

“出寺施張”指除去時字之寺字,含“不用寺字”之意。取“魚”、“日”而合成“魯”。

呂公磯釣,闔口渭旁。﹝呂字離“口”字,即取“口”。﹞

九域有聖,無土不王。﹝域字離“或”字,即取“或”去“土”。﹞

“無土不王”指除去域字之土字;“王”字如無土則不能成王。今取“口”、“或”而合成“國”。

好是正直,女回予匡。﹝好字離“子”字,即取“子”去“女”。﹞

“女回予匡”指除去好字之“女”字,“女”字如孔子受困於匡,即不用“女”字。疑出自《論語‧子罕》:“子畏于匡。”故“予”字疑作“于”字。

海外有

,隼逝鷹揚。﹝

字離“乙”字,即取“乙”去“隹”。﹞

“隼逝鷹揚”用“隼逝”二字指除去

字之“隹”字,取“子”、“乙”而合成“孔”也。注意“

”古同“截” ,“海外有

”句源自《漢度尚碑》:“

彼海外”。“隼”若作“隹”則更合。《藝文類聚》亦作“截”,應以“

”為是,否則不能解釋“離乙”字之說。或曰以“隼”代“隹”,蓋“鷹隼”相類也。

六翮將奮,羽儀未彰。﹝翮字離“鬲”字,即取“鬲”去“羽”。﹞

“羽儀未彰”指除去翮字之“羽”字。《說文》曰:“翮,羽莖也。”

龍虵之蟄,俾也可忘。﹝虵字離“虫”字,即取“虫”去“也”。﹞《藝文類聚》亦作“虫”,非“蟲”,蓋“虫”為部首也。

取“鬲”、“虫”合成“融”。﹞《藝文類聚》亦作“蛇”,“蛇”雖同“虵”,但以“虵”為是,因下句為“俾也可忘”,即忘去“也”字也。

玟璇隱曜,美玉韜光。﹝玟字去“玉”成“文”,不須他字合。﹞《藝文類聚》“璇”作“琁”,兩字相同。

無名無譽,放言深藏。﹝譽字離“與”字,即取“與”去“言”。﹞

“放言深藏”指除去譽字之“言”字。

按轡安行,誰謂路長。﹝按字離“手”字,即取“手”而“安”走。﹞

取“與”、“手”合成“舉”。《藝文類聚》作““離“才”字合成“舉””,誤,以“手”字為合。

此詩離合“魯國孔融文舉”六字,故此詩可視之為離合格之廋語詩。宋‧葉夢得《石林詩話》曰:

徐而考之,詩二十四句,每四句離合一字。如首章云:“漁父屈節,水潛匿方,與時進止,出寺弛張。”第一句漁字,第二句水字,漁犯水字而去水,則存者為魚字。第三句有時字,第四句有寺字,時犯寺字而去寺,則存者為日字。離魚與日而合之,則為魯字。下四章類此。殆古人好奇之過,欲以文字示其巧也。

梁章鉅《歸田瑣記》多用《石林詩話》之文意。《歸田瑣記》曰:

此詩離合“魯國孔融文舉”六字,如第一句漁字,第二句水字,漁犯水字而去水,則存者為魚字。第三句時字,第四句寺字,時犯寺字而去寺,則存者為日字。離魚與日而合之,則為魯字,餘皆仿此。

《藝文類聚‧卷五十六‧雜文部二》尚有其他離合詩,但其風格與孔融詩迥異。

梁章鉅認為“增損格”又稱為“離合格”,若依《在園雜志》所云,“增損格”是另一種謎格。

“增損格”又稱為“增減格”,以下為《在園雜志》所云之“增減格”:

增減格:

字謎,二古人名,曾點成湯。

字謎,《四書》一句,修道以仁。

注意謎面

字之寫法,此字增一點則成“湯”字,故二古人名為“曾點”與“成湯”。“增”與“曾”諧音;曾點,字皙,又稱曾晳、曾晰,春秋時魯國南武城人,曾參之父,孔子弟子。“成湯”,商朝開國之君,子姓,名履,今人多稱之為商湯或成湯。

謎面

字加仁字則成“道”字,故曰“修道以仁”。此謎底源自《中庸‧第二十章》: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將以上之“增減格”與孔融之離合體詩比較,可知兩者絕不相類。

本條之“增減格”須要自創新字,當然未必所有“增減格”皆如此。第二謎題打《四書》一句亦不易為之,蓋須熟讀《四書》者也。

燈謎之格雖繁多,據今之謎家云今較多用者為上述之“曹娥格”及“增減格”。

《歸田瑣記》亦提及另一謎格名為“蘇黃格”,梁章鉅又稱之為“諧聲格”,《在園雜志》卷三‧燈謎條曰:

蘇黃格,本東坡、山谷戲作命名。如:

“貓兒尾遇鼠則搖”,鼠通暑,遇暑則搖,乃扇也。

“夫差兵遇越而圍”,越通月,遇月而圍,乃風圈也。

蘇東坡與黃山谷常以廋語為戲,故以二人之姓為格名。此格之特色為謎面不用原字而用諧音字,見上二例,“鼠”諧音“暑”,“越”諧音“月”,遇暑則搖之物,扇也;遇月而圍者,風圈也,風圈者,月暈之屬也。

本格之病為諧音之字難知,故此類之廋語難製也。

除以上之謎格外,《歸田瑣記》尚記有以下之謎格:皓首、粉底、正冠、正履、分心、素心、重門、垂柳、會心諸格,其中以“會心格”為最古,但《歸田瑣記》無詳細說明其特色。


[1]淮安市與揚州市之的合稱,常指淮安、揚州一帶之文化。

[2]多燈懸掛似篷。

[3]指謎格。

[4]笑也。

[5]魏武帝指曹操。

[6]閉口也。

[7]疑作“于”字。論語:子畏于匡。

[8]一作“不”字,但以“將”字為佳。

[9]顯也。

[10] 玉類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