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沃尔沃合并动力业务,吉利与长城从此渐行渐远?
10月7日,有消息称,吉利汽车(以下简称吉利)和沃尔沃汽车(以下简称沃尔沃)正在探讨剥离各自发动机业务、并将它们合并为一个独立部门的可能性。目前该计划尚在接洽阶段,后续包括沃尔沃工会、双方董事会及两国监管部门都会参与其中。
对此,沃尔沃汽车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汉肯 · 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给出的解释是,业务合并后,双方可通过规模化效应来削减成本,整合资源、团队及技术,打造更加先进的动力系统,全力向电动化转型。
收购沃尔沃9年,吉利一直在极力表达其与沃尔沃的关系,但外界始终不明白,沃尔沃在技术层面到底给了吉利多少帮助?前两年自主品牌还是吉利、长城、长安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两年随着市场大环境下行,自主品牌领域变成了吉利和长城双雄争霸的局面。如今吉利与沃尔沃在技术业务上更进一步,是否意味着将来吉利会甩开长城,在自主品牌领域一枝独秀?
收购9年,吉利汽车用了沃尔沃多少技术?
“沃尔沃技术加持”、“沃尔沃全程参与”……消费者经常在吉利的产品宣传中看到这样的字样,通过沃尔沃给吉利技术和品牌双背书,但消费者一直疑惑的是,被收购9年来,沃尔沃到底给了吉利哪些帮助?
当年从福特集团手中收购沃尔沃汽车(并非沃尔沃集团)的主体单位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收购的内容包括沃尔沃汽车10963项专利和专用知识产权,但并购协议中的条款中明确表示“吉利汽车不得直接使用沃尔沃汽车的技术”,即沃尔沃的技术只能用于沃尔沃品牌汽车的生产。
此外,沃尔沃在福特集团时双方共同参与研发的技术,其知识产权只与福特共享,并且之前同福特签订的合作协议也仍继续执行。也就意味着,这部分技术只能在福特同意的情况下,沃尔沃才能够使用,吉利就更无从说起。比如二者共同研发的SI6六缸发动机,沃尔沃可以继续使用,吉利则不行。
吉利与沃尔沃之间的技术交流,更多的是其收购沃尔沃之后二者展开的合作。比如吉利集团与沃尔沃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成立了中欧汽车技术研发中心(CEVT)、二者共研的CMA模块化平台、吉利-沃尔沃技术合资公司、领克汽车等。这些公司的技术成果才能完全被吉利汽车使用。
大体思路可以这么理解,吉利集团只是购买了沃尔沃汽车的股份,决定它的发展规划走向以及部分专利的使用权。后来二者之间的技术交流,也就是二者的合资公司产出的技术才能被吉利汽车使用。(如果追求细节,这个说法依然不太准确)
所以,现在看来,吉利汽车在沃尔沃汽车处获得的技术支持有限,比如生产管理体系,海外运作经验,品牌背书等,但在纯技术领域的收获仍没有达到吉利的要求。这也就有了二者今天在技术领域更进一步的交流。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为什么背靠沃尔沃,吉利在技术水平高上依然与一线主流汽车存在巨大差距的原因,甚至是自主品牌的同期争雄者长城汽车也难分伯仲。吉利博瑞冲高失利,领克与WEY难分高下皆是此结论的侧面证明。
合并沃尔沃动力业务之后,吉利能否就此甩开长城?
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吉利和长城一直针锋相对,堪称一时瑜亮。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合并动力业务的消息传出之后,很多人更关心的是,它是否就此甩开长城汽车,在自主品牌里一骑绝尘?
目前看来,局势尚不明朗,此话言之尚早。原因有三:
首先,根据双方设想,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动力业务合并后将成为独立的动力系统供应商,未来有望外销。换言之,未来二者的合资公司很可能扮演博世、博格华纳、麦格纳等零部件供应商一样的角色。若果真如此,那么以长城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它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个“大客户”,如此“技术封锁”就无从说起。
面对突如其来的汽车新四化,通过与其他厂商分享技术成果分担成本压力也是未来汽车厂商应对变局最安全的方式。在吉利与沃尔沃动力业务合并的消息之前。“大众汽车将开放其PPE平台技术”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大众集团正在与其它制造商进行谈判,计划向其它玩家分享其保时捷和奥迪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作为扩大规模、分摊研发成本的一部分。
而在更早之前,大众牵手福特,奔驰联合宝马共研自动驾驶无一不在证明,面对未来更多的未知,寻找合作伙伴共担风险的可行性。基于此,我们甚至可以有更进一步的假设:未来吉利与沃尔沃的动力业务可能会向新能源动力系统之外的自动驾驶、网联化等更多领域延展。如果二者的合资公司能取得重大突破,其投入必然不菲,通过对外销售来回收成本也在情理之中。
对此,奥迪联合工程项目开发主管乌尔里希 · 魏德曼的观点一语中: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生态上,通过共享技术以产生规模效应是 “实现电动汽车转型的唯一途径”。如此看来,吉利和沃尔沃的动力成果对外销售的概率极大。
再者,长城汽车自身在新能源领域也布局深远。从地域来看,其新能源研发布局遍布中国、韩国、德国、印度等全球各地;从种类来看,长城汽车采取的是氢燃料和动力电池双管齐下的套路;从全产业链来看,长城汽车从动力电池的原材料到中端的技术研发,再到最下游的产品组装,全产业链均有涉及。即便有沃尔沃助力,吉利也未必能轻易甩开它。
更重要的是,长城汽车手上还有宝马这张王牌。我们在此前的分析中就重点分析过这个问题,长城和宝马的合作绝不会停留在mini品牌上的浅尝辄止。如果顺利,甚至不排除二者也成立技术合资公司,分担成本压力,携手进军新能源产业的可能性。如果是这样,二者在技术上的交流与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本质上殊途同归。并且宝马在新能源领域比沃尔沃更有话语权。
综上看来,即便吉利和沃尔沃将动力部门剥离出来,技术回报短期内也难见成效,长期市场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完全甩开对手一枝独秀现在言之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