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一座你所不知道的千年古城
安陆,这是你所不知道的一座古城,经历了2500余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根据秦简《编年记》记载,“安陆”之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
儿时起,就知道安陆的另一个名字叫德安,后来又知道它是历史上郧子国(春秋)、江夏郡(三国)、安陆郡(唐)、德安府(北宋)所在地,止于1911年清朝灭亡。
安陆位于鄂中腹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楚文化发祥地,孕育了许多名人志士。24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黄香(约68年—122年),唐朝宰相、李白的太岳父许圉师,北宋藏书家张君房,明代太常卿巡抚、被称为“吉阳先生”的何迁(1501-1574);近现代有辛亥武昌首义战将、国民党陆军中将、曾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张笃伦,国民党台湾时期外交部长周书楷,著名岩石学家、地质学家、温家宝总理的恩师池际尚,等等。更有历代游人士子、墨客骚人李白、杜牧、苏轼、欧阳修等涉足安陆,流连忘返。
古老的城墙
安陆这座古城,形似一个大大的钱袋子,北城门就像那钱袋进口,以北门为顶点,东西两边成弧形向南拓展。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轴线相通,四面是砖砌的城墙,护城河环绕。四城门口的护城河上都建有砖石结构的拱桥,城门上有城楼,东西城门为三层,南北为两层,俗称“城门楼子”。如此城楼,据说是同治光绪年间按照清制“东西三滴水,南北两层楼”的标准而建。
古城安陆形似钱袋子
据旧《安陆县志》记载,安陆城墙大约建于北魏时期,从宋至清朝都进行了较大规模修整。当时四个城门分别称东门“资生门”,南门“来薰门”,西门“阜城门”,北门“拱辰门”,各修城楼以便登城眺望。城围环1314丈,计程7里3分。城墙上浮云楼、太白楼、文昌楼3座楼阁远近闻名,引来众多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吟诗颂词。
其中浮云楼为唐宋时期江南名楼,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庾楼齐名,声名显赫。唐代诗人题咏很多,杜牧曾写有一首关于安陆浮云楼的诗作《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郎中》:去夏疏雨余,同倚朱阑语。当时楼下水,今日到何处。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楚岸柳何穷,别愁纷如絮。此诗在唐、宋时期传颂一时,影响数百年。
唐人赵嘏将《登安陆西楼》诗作题写在浮云楼墙壁上,宋时尚存。两百多年后,曾巩(宋)客游至此,感而题诗《浮云楼和赵嘏》,成就了一段诗人题咏的佳话,也使得这两首诗作流传至今。宋时郑獬更写下《浮云楼》: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处见朱栏。山光对入郧城紫,溪影横飞梦泽寒。”诗句,颂传千年。
旧时的东门——资生门
安陆古城墙在60年代中期之前大部分保持下来。因没有效保护,有些荒废,长满杂草,有些人在城墙上种菜、种庄稼,还有人私自扒拆,再到后来大规模开发建设干脆被夷为平地,好端端的古城因此被毁,只留下些许残垣断壁,其砖石大都被附近居民作了民宅墙脚,部分散落在原城址的水边。至此,古城模样已经荡然无存。惜哉!痛哉!
少儿时就在这四方城里玩耍,翻爬高大的古树,坐在高高的城墙,到护城河里摸鱼,赤脚跑在老街石板路上,躺在府河沙滩上晒太阳,打伙到凤凰山偷桃子…… 古城的一切都是我快乐与幸福的记忆……
旧时的古城墙
记得有两个东门入城口,一个在北边,一个在南边。实际上,正东门在北边,有城楼,城门外护城河上有拱桥,叫迎春桥;南边的那个门应该是个边门或者便门。
从迎春桥进入东门是儒学路,过去叫东门正街。之所以叫做儒学路,据说德安府时,儒学盛极一时,设府学、督学府,建龙门桥,也就有了儒学路、龙门路。儒学路一直就是莘莘学子进士之路。古时进入东门的这条街府学、县学齐集,学子如云,故而称东门为“资生门”。
儒学路街北是安陆一中,进入大门是个很大的操场,校址为德安府时的教厂和府学一部分,还有准提庵、马王庙、火药局、守备署那些块地。60年代中后期,当时的纺织工业部占用安陆一中的土地建棉纺厂,一中迁至凤凰山。
一中隔壁是以前府学(一部分)、县学的地方,以前门口有条小河穿过,河上有座雕有两条石龙的石桥,相传过去考生跨桥赶考,考中即为鲤鱼跃龙门,故称龙门桥,对着的路就叫龙门路。不知什么时候龙门桥不见了,后来翻修龙门路挖出龙门桥,非常壮观。
老安陆一中旧址,古时的府学所在地
旧时的普爱医院,坐落在儒学路与龙门路交汇处
龙门路上的安陆一小,前身是基督教循道公会所建的进文小学
正街,过去叫大街,是连接东西门的一条街,与东西门处在一条统计曲线上。从东外正街起,沿着这条轴线依次是迎春桥-东门口东门正街-龙门桥-东正街-西正街-犁弯街-鲜鱼街-西门口-玉带桥,形成古城一条主街。后来截曲取正,建儒学路,拆龙门桥,东头就断了,这条曲线也就看不清楚了。再后来棉纺厂对面修建了一排房子,这跟轴线就不存在了。
青石板路
正街与南大街交汇形成东十字街,是古城的轴心,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大体等距离,南北连接南大街、北正街,南通南门,北达北门;在玉石街交汇形成西十字街,再往西与石灰街交汇形成第二个西十字街,西边就是西门口了。
西门是安陆四城门中最为有名的一个,城楼南边是得月轩,北面是太白楼,是晚唐为纪念李白而在城楼上直接改建的,历代文人墨客多有题咏。《登安陆西楼》(唐)诗中“楼上华筵日日开”、“云雨暗更歌舞伴”描绘了当时西城楼的鼎胜与豪华。
西门城墙是保持最长久的,80年代以前,西门门洞下早上就有摊点,买油条、米粑、叶子粑,还有卖菜、粮票换鸡蛋的。2000年前后,西门还保留着一座长约12米、高7米的主城墙残垣和一座墙垛,有些城墙被居民做了房屋的“山墙”,有些地方用砖石填塞成“箭垛”,因未被日晒雨淋,且经粉刷保护,城墙壁保持完好。
通往西门的西十字街
旧时西门——阜城门遗址
西城门外护城河的拱桥叫做玉带桥,过了桥就是河街。河街临涢水,安陆人称其府河,河水自北向南顺城而过,与自西而南的漳水相连,河两岸是长又宽的银白色沙滩,细细的沙子地柔软而有弹性,夏时人们都在府河游泳,躺在沙滩晒太阳。
府河东岸是砖石砌成的高高的岩壁,直立式的,很难攀爬。东北角有个龙头寺,寺下河边石崖矗立,怪石林立,当时没有水电大坝,河水从上游急拐弯涌向这里,形成很深的激流,打着漩涡,是个充满危险的处去。但是许多安陆小伙很喜欢到那里去游泳,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一个翻跃,猛扎入激流,展示雄性与冒险精神。
旧时的河街
实际上,古时最显赫的在北大街。北门城墙高大厚实,城墙外有很深的壕沟,就是北护城河,河上的石桥雕有两尊石龙,以示镇风水,人称“双龙桥”。护城河外则是大片农田。古时北门城楼前建有祖师殿,西边是浮云楼,东边是玉皇阁、碧霞台,形成一组壮观的城池楼阁。
进入北门是北门正街,街西面清时是社仓(粮仓)、卫署址、经厅,再往西是前朝老衙门所在地,府署、盐局都在这里。府署、盐局前那条路叫做百步穿心街,街对面是紫金台。这一带住的非官即富,所以有北门富或银北的说法。也许正因为如此,北门被叫做拱辰门,取自《论语·为政》,意思是拱卫这些个衙门。北辰属龙,故北门石桥建二龙桥。
后来,政治中心南移,北边清净起来。60年代中期这里被拆,建了个粮机厂,那些老建筑很多都消失了。所幸的是,90年代以后,北门靠近安陆棉纺厂办公楼附近还有一处50米左右的城墙保存比较完整。
旧时的北门——拱辰门
南门一带是普通百姓居住地。在儿时的记忆中,南门护城河上有座石桥,叫海子桥,过了石桥就是城南,大片菜地、农田。城南一带的城墙是土垒的,护城河就是海子河,因年久失修,许多地方与池塘、农田连在一起。海子河水向西流进凤凰山下的大荡、二荡、三荡与西护城河相连,我们常常到那里摸鱼虾、抓泥鳅,弄得满身泥污。
城南不远处是凤凰山,这是城关镇外最高处。同书记载:“凤山,在府东南。以形得名。”按照方位应当指现在的凤凰山。凤凰山满山桃树,每到四月桃花盛开,一片粉红世界;到了夏季硕果累累,桃子挂满枝头。我们常常爬到树上,像孙悟空那般偷吃仙桃,悠哉乐哉。后来安陆一中搬迁到这里,满山的桃树都被砍光,凤凰山再也见不到那粉红的世界了。
老南大街
这就是古城安陆过去的模样。在四方城墙之内,东西、南北两个十字轴线上,形成市井老街。整个城关,青砖黛瓦,青石板路,加上星罗棋布的老井,活脱脱一幅古典丹墨画面。
青砖黛瓦的老宅
来源:美篇,作者: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