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炳璋:京胡的指法与气口处理
1、滑音:滑音一般指用一根手指在琴弦上滑奏,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种:上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低音滑向高音。下滑音,是指用一根手指由高音滑向低音。回滑音,是指由本音滑向较低或较高的音,再滑回本音,滑动幅度应用的最多的为大二、小二、小三几种。
2、打音:俗称”挂”。是指在奏出本音的同时用按弦指之外的手指在弦上快速地打一下,二音虽有前后之分,但听起来几乎同时发出,如:66实际效果为66。
3、颤音:俗称打”嘟噜”。即用按弦指之外的手指迅速地连续地打弦(两下以上)。如:2实际效果为23232。”颤音”与”打音”容易被归为一类,其实从实际应用上来看,两者一个打得多一个打得少,”打音”与”倚音”相似,它与”颤音”的听觉效果还是有区别的。
4、揉音:这是弦乐器(特别是弓弦乐器)普遍应用的一种技巧,它的目的是使音的起伏呈波浪状,京胡的揉弦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我国民间乐器普遍采用的方法,即手指一紧一松地按弦,我们称之为”压揉”;另一种采用小提琴的揉弦方法,即手腕带动手指在弦上来回滚动,我们称之为滚动法。除了以上四大类指法外,京胡还有一种特殊的指法——”泛按”(俗称”开花音”)。即用手指先虚后实地按弦,随着弓子的运动人为地制造出短暂的”撕裂音”。这种”泛按”在伴奏中应用非常频繁。京胡的指法运用往往直接关系各行当派别的区分,不可乱用。如:老生唱腔指法运用要硬朗;旦角唱腔要柔和;梅派大方;程派要阴郁,忌大抹、大滑;尚派则要大抹、大滑;荀派要活泼。总之,京胡指法看似简单,但在实际运用中则要演奏者对各个流派有深刻了解,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指法的长处。
京剧《打龙袍》选场 王玉敏饰李后、马名群饰包拯 (操琴:吴炳璋)
关于气口的处理
气口处理不单单是演唱者必须注意的问题,对伴奏者来说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气口的作用并不全在于演唱者的换气需要,更重要的是它对唱腔起着运气自如、行腔贯穿、阴阳顿挫分明的作用。因此对于伴奏者来说应和演唱者”共呼吸、同心气”。有时还必须在演员演唱运用气口时给予一定的补充、烘托来加强艺术的感染力。
1、气口在伴奏处理上和演唱完全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则要求伴奏者与演唱者心气齐。例如:荀派新编剧目《桃花酒店》李凤娘[高拨子回龙]这段唱腔的前面部分顿挫比较多,感觉比较俏,所以这里的伴奏顿挫感要与演唱一致,音量也无需太强。演唱到”惊”字时,预示着唱腔高潮部分即将到来,所以这里的伴奏不可拖拉,在6567与2之间不要抢,要稍留一个空隙给演员换气,不至于使演员演唱感到吃力,使整段唱腔能顺利进行。
2、演唱上的顿挫,有时换气有时并不换气而只是造成一种短促的顿挫感,在这种情况下,伴奏大多运用顿弓,气口前音符的时值也应缩短。例如:荀派《金玉奴》[二黄原板]这句唱腔结尾处有两个气口标志,第二个5123演员并不一定换气,只是造成一个顿音,然后转原速,那么这里的伴奏也需要在6音上顿一下,强调符点以配合唱腔。
3、过门和唱腔衔接上的气口处理。伴奏与演唱衔接的气口处理上,无论是大气口还是顿挫小气口,伴奏都必须把节奏交代清楚,留出气口,使开唱衔接自然。当过门作为前一唱词(字)的补充词或作为一乐句的短暂逗留时通常最后一音奏得略短,留出很小的气口以便演员张嘴。例如:[西皮原板]过门(6125' 3612' 16')一般用推弓下滑音6'的时值较短,后面要稍留一个气口,以便演员接唱。又例:[二黄原板]过门的结尾处(56565'''' ' 07'61')要把节奏交代清楚,开唱前的61'上往往就决定了整段的基本节奏也交代给了演员气口的缓急,所以我们可看出演员张嘴前的伴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马虎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