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给爱人写诗撒娇,诞生一个千古名句,很多网友经常用却理解错
我们得承认,古代诗坛一直都是男人占主导地位。但谁都不能否认,才女们给文坛带来的这股别样的风情。
西汉才女卓文君,给我们留下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爱情经典;宋代才女李清照,给我们留下了“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名。大家翻看这些才女的作品,会发现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嬉笑怒骂皆可成文。
才女们写诗词,往往很随性,不为功名、也不图物质,只为抒写心中所思所想。因此,她们的作品多了一份真情、少了一份俗气,往往十分可爱。本期笔者要给大家说的这首诗正是如此。
此诗为2000多年前一位无名才女所写。从当日的情形来看,事情是这样的:那天,这位才女在城楼上等着心上人来相见,但等了很久都没见人影。此时她心中是又怨、又恼,但同时却又深深地思念对方。想来想去,她便写下了这首诗来跟对方撒娇,希望对方快点来见她。诗不长,却成了流传2000多年的名篇,还诞生了一个千古名句。让我们来品一品: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估计这位无名才女自己都想不到,自己随手写的这首诗,2000年后还能这么有名。此诗共有3个特点:
其一,非常率直。“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当真是像极了现代女性,无非就是在说:“我不去找你,你就不知道主动一点来找我嘛!”穿越2000年的岁月,我们仍能感受到那股调皮和可爱劲。
其二,比兴手法用得很地道。此诗之所以会被收录于《诗经》中,很大原因就是前两节的开头用了“子衿”和“子佩”来比兴。这种写法,会让全诗读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韵律之美。遗憾的是,如今这种写法在现代诗里已经很少见了。
其三,抒情和叙事结构安排得有水准。就这么短短几十个字,女主的形象跃然纸上,约会的情形也描述了,浓浓的相思情也一笔勾勒了,无一字多余。曾有一位老外朋友跟笔者说:就样的内容量,要是用其它语言表达,没有几百字是不太现实的。是的,汉字的博大精深就体现在这里。
同时,更有才的是它诞生出了一个千古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8个字音色和谐,读来很有美感,2000多年来一直备受推崇。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喜欢把它挂在嘴边。
遗憾的是,很多网友却理解错了这8个字的意思。他们认为,“子衿”应该就是心上人的名字,这句诗是直接表达对子衿的深情。如果这样理解,那就大错特错了。
事实上,“衿”指的是男子的衣领。我国古代什么人能穿什么衣服,都是有讲究的。青色的衣领并非人人都能用,而是读书人专用的服装。所以才女写这一句,其实也交代了心上人的身份:他是一个读书人。
大家细细品一下,才女不直接说“我想你了”,而是说“你的衣领牵绊着我悠悠的心”。这并不是简单的比兴,而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文艺表达方式,这其实就是藏在古典诗词里高级的美感。换一种说法,是很难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近些年,在给孩子们取名时,一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给女儿取名用《诗经》,给儿子取名和《楚辞》。所以,“子衿”也就成了很多孩子的名字。可能有朋友会问:既然子衿是指男子的衣领,那它是否还适合作人名呢?
对此,笔者的观点是:不用太拘泥于形式。“子衿”二字,经过2000多年的沉淀早就成为了古典诗词里的固定意象,代表着一种对美好的追求。所以,无论男女,用它当名字本身是没问题的。
小结:若干年前,笔者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的感触是:古代女子真可爱。受到一些影视剧的影响,总有人认为古代女子一定是无趣、呆板的。但从目前流传下来的这些诗词作品来看,古代很多女子都和咱们今天的女性一样率直,她们也会嘟着嘴撒娇,也会站在城楼上眼巴巴地等心上人。共通的感情,才是古代文化传承至今的因子。传承古典诗词,其实就是在拥抱古人的情怀。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