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出台新规严防互联网贷款业务“资金池” 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业务
本报记者 李冰
日前,重庆银保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从合作机构管理、合作业务管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三方面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出明确要求。
《通知》强调,互联网贷款业务严防“资金池”,严禁在支付和回收流程中嵌入不具备合法支付业务资质合作机构,细化了“客户归属地”标准。
互联网贷款业务
严禁嵌入不法合作机构
在银保监会此前出台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基础上,《通知》结合辖区内实际,提出更为细致的规范。
《通知》要求,重庆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覆盖各类合作机构、明确统一的准入退出机制及程序。
《通知》强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金支付和回收必须逐笔确认,单独管理,严禁在支付和回收流程中嵌入不具备合法支付业务资质的合作机构,防止形成“资金池”。对于不能有效防控信贷资金和还款资金被挪用的合作业务,应立即停止合作,在整改完成前,不得新增业务,妥善处置存量业务风险。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贷款资金支付和回收管理,是从资金支付和回收流程的角度考虑风险,防止资金被挪用,实际上是明确了银行对合作机构合法合规的管理。”
《通知》强调,银行应审慎开展带有“预付金”性质涉及远期交易的互联网贷款业务,原则上应根据交易完成进度,经借款人确认后逐期支付贷款资金。
苏宁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认为,重庆是全国互联网小贷机构的云集地,目前国内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旗下的持牌小贷机构注册地均在重庆。除相关细则更为具体化之外,“可以说,《通知》对全国其他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具有较强的样板意义。”
《证券日报》记者查询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注册地在重庆的小贷公司均是国内较为知名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包括蚂蚁、苏宁、海尔智家、小米、度小满、京东、神州数码、拉卡拉、美团(03690)等等。
今年1月27日,央行发布全国小贷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贷款余额8888亿元,较2019年末减少203亿元。其中,重庆(1772.08亿元)贷款余额列首位。
重庆银保监局局长蒋平在《中国金融》撰文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重庆辖内机构与助贷平台合作开展的线上零售信贷业务产品共104个,累计发放贷款2.11亿笔,并强调其风险隐患较为突出。
于百程认为,《通知》在合作机构管理,贷款资金支付和回收管理等方面,要求更加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和金融发展程度有所不同,各地辖区内互联网贷款开展的情况和突出的问题也有所差异,因此各地监管局需要做出更加适用本地的细化监管方案,因地施策,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跨地域经营
细化“客户归属地”标准
针对跨地域经营,《通知》与国家相关规定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做了进一步原则性明确。
2020年7月份发布的《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中,中国银保监会规定“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主要服务于当地客户,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有效识别和监测跨注册地辖区业务开展情况”。
今年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中对于跨地域经营再次强调,应服务于当地客户,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但具体如何鉴别“当地客户”并没有进一步明晰,所以业界对于如何鉴别“当地客户”一直存在争议。
“对于跨地域经营的认定,尚存难题待解。”黄大智表示,由于人口的流动性,用户的手机号、户籍地、常驻地、工作地等均可能有所不同,这给银行对客户归属地的认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此次重庆发布的《通知》就客户归属地问题,做了进一步细化。《通知》强调,严控跨地域经营问题。要求辖内陆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和异地分支机构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根据科学审慎原则、数据可获得性、现有技术手段等综合确定客户归属地认定标准,确保可追溯、可核查,不得简单根据客户自主填报认定。
于百程指出,根据科学审慎原则及技术手段综合确定,在客户归属地上认定上较为科学合理。
黄大智进一步表示,对客户归属地的认定要实事求是,既要有助于防控实质性的金融风险,又要发挥好互联网贷款缓解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难方面的积极作用。所以如何识别“当地客户”十分必要,《通知》细化了客户归属地标准,对全国其他地区因地施策,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