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王步瓷板画,博大精深几人能懂?
王步除辛勤劳动一生留下了丰富的陶瓷遗产之外,其正直、朴素、不依附权贵的品格也为人景仰。他在旧社会曾拒绝给封建官僚画题材庸俗的作品,甘心贫穷失业。解放后为党为人民创作过无数的优 秀作品,尤其是在去世前几年,在探求艺术瓷创新的同时,还希望普通的劳动人民也能使用他的青花,还画了许多民间用瓷的渣胎碗装饰纹样,足见他的艺术和劳动人民息息相关。
王步在青花艺术实践中,大胆革新,创造了“淌水法”,把青花水色的表现力又提高了一步。在坯体上要分出大面积色料平整且淡浓有韵的色面,鸡头笔恐难办到。他采用以勺舀水倒入坯上后,按胸中画意,随手转动坯体,让料水自然地淌到物象的适当部位的方法,然后,依据料水流动的势向而因势利导.进行艺术构思上的勾线处理,往往获得意外而美妙的艺术效果。如他作品中的大块荷叶或葡萄叶等,常运用这种高难的淌水方法,使作品具有水墨画中之泼墨韵味。这种方法的水色效果尤好。但要求高,难度大,不易掌握,一般画工办不到。王步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巧以及深厚的艺术素养,故能“得之心,应之乎,心手相迎,则无不妙矣”。
王步(1898~1968年),江西丰城长湖竹溪人。字仁元,号竹溪,晚年作品常署陶青老人款,斋名“愿闻吾过之斋”。他1907年到景德镇学艺,1968年病逝,毕生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达62年,制作釉下、釉上、堆雕、刻花瓷器数以万计,尤精于青花。其青花作品从浓到淡一次染成,不见细碎笔迹,可谓前 无 古 人,当时在景德镇被尊称为“青花大王”。
王步在青花人物画创作上,一向提倡生活的不断积累,技巧的刻苦锤炼,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胸有丘壑,成竹在胸,进而臻于“神興物游”之境,他曾对古今历代名画家的作品多有摩擦和深究,遍临唐宋元名迹,对西画之造型能力,亦颇用功,复于景德镇大家名匠的熏陶和传授下,涉猎益广,这为他青花人物画承负《红楼梦》书的绘制,打下了雄厚而扎实的基础,于是才能食古而化,跳出古人窠臼。
王步自号竹溪先生,是不是与北宋的廉溪先生(周敦颐)有一种心灵相通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他把《爱莲说》的真谛和诗情完全融到他的画里了。
千百年来中国文人画所奉行的独特美的法则。王步把它“移植"到青花瓷上,增添了画中的“雅”意。他的题画诗是在“高情逸思,画之不足”时“题以发之”的。如《蔬菜萝卜》题诗日:“田园风景绿茵浓,铺叠窗前一望中,如此青春如此日,好将生意比东风。”又如题《紫藤八哥》云。“满眼春光如锦绵,枝头好鸟亦高歌”。诗与画情景交融。他的书法如同他画枝干藤条,柔中见刚,题款用的草书有《十七帖》中的结体,特别是用“分水”之法运笔,料色浓淡均匀,笔划清晰,是传统书法艺术与青花技法的结合。至于印章,因在坯体上不宜钤盖,王步用料色写或刀刻而别开生面,尤其是用压角印,他有独到之处,《竹石图》没有题款,在空虚处有“长湖"二字的不规则印,它与有景之处相映照,起到构图上均衡的作用。另一幅《鸡鸣图》也没有落款,而印章在石块的下端,加重了画面的稳定。他经常用“竹溪”、“长湖”等印章,不仅是对故乡的怀念,而且可以起到使画面上料色变化砰应,破除平板,以及稳定、平衡作用,都能使画面更丰富,更具有独特的形式美。王步把诗书画印结合芷青花瓷上,格调一致,和谐相融。
前 无 古 人、后无来者的王步是那个时代弥足珍贵的记忆,哪怕放任于历史的任何支流之中,他的“青白”之作都无所比拟,他早早就拥有了“工匠精神”,为青花、为陶瓷默默扛起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