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寿宫夜话 】 几件器物与一个产业
由于老城拆迁,每天都会收到几件老器物,时间一长,一些老器物就在万寿宫中聚集起来。而有一些器物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就比如下面要谈到的三件(套)器物,它们延生出来的东西甚至在丰城诞生了一个很大的产业——循环经济产业。
木碾子
第一件器物木碾子大家见到的比较少,一般的石碾子、铁碾子见到的较多而木制的很少,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才使用,比如碾制麦芽糖的麦芽和碾制酒药子时必须用的木碾子。这些产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含有活性酶,不适合接触使用金属物品,而石制品又大硬没柔性,碾出的产品不适合。而木制的碾子则正好适用,尤其是杉木楠木类的,木呈中性软硬合适成为首选用木。此外木碾子也用一些中药品种的碾子。这也算是先辈们的知慧结晶了。
第二件物品麦芽糖榨篓则是用于榨制麦芽糖,属于专属用品,用上了它,则距麦芽糖成品不远。
麦芽糖榨篓
如果说第一第二件物品是制麦芽糖的作坊用品的话,第三件物品就属于商业流通用物品。小时候我们叫它“叮朵”,使用它的换货郎我们叫他们“换糖的”。因为这些换货郎用于交换的物品就是麦芽糖,而可用于交换的物品则有鸡鸭鹅毛废旧金属等等,换货郎们认为可以卖到钱的所有物品。
用小锤子敲击铁板发出的声音“叮朵、叮朵、叮叮朵”是“换糖的”专用敲击声,也是小孩们的福音。用一段铜铝线或是一个铝(或锡)的牙膏皮可以换“叮朵”们从整饼麦芽糖上敲下的一小条麦芽糖,这一小条麦芽糖的长度大致和那铁板的宽度相当,这个长度太概就是一个牙膏皮所能换取的量。致于糖的厚度则取决于牙膏皮的质量,铝的溥一点,锡的则厚一点。当然也有用家里的古董换的,但这毕竟是少数,多的主要还是羽毛和废金属。
锤子与敲板(换物货郎的工具)
“换糖的”挑一担竹箩,箩上放一个四方的木盒,木盒中放一饼麦芽糖。竹箩中则放交换来的废品。“换糖的”走村穿户,边走边“叮朵、叮朵、叮叮朵”的敲铁板。他们多为丰城河洲、拖船、孙渡、荣塘这几个乡镇的人,以围里一带最为集中。
别看就一担箩筐走四方,收废品却是利润率最高的一个产业,集腋成裘,成就了一个个的废品大王,围里一带也成了闻名全国的废品集散地,继而又建立了循环经济基地。现在的那些羽绒老板铝业老板铜业老板甚或古董老板,虽然身价亿计,但无一不是过去的“换糖的”出身。
有一次与一个老板聊天时说起他年轻时“换糖”的经历。他十五六岁时就下乡“换糖”,有时收获大了担子就重了,返回时走一段歇一段,走时累得哭,歇下时想到箩筐中物品能换到的钱数又高兴的笑,就这样一路哭一路笑的返回家中。更有一次出县换货时换到很多古董瓷器,这些瓷器是不能在当地废品站换到钱的,就带回家,奇怪的是返回时还一路收到,箩筐中放不下就一路上将差一些的瓷器藏到途经的水塘中,准备待下次经过时再取,可能是当时年龄太小,这些瓷器以后再也没有找到,但这些瓷器放到现在也是不错的古董。
我们现在常常说蝴蝶效应,讲的是异地效应。而这几件旧物当时所对应的作坊和行业所产生的效应却是当今丰城市的循环经济的产生。这是一种纵向时间的同地效应,也算得上是另一种“蝴蝶效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