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教授:五系寒证,气血津液失调,五通汤主之 | 山海精舍

作者简介

陈潮祖 教授

陈潮祖(1929-2018),号六爱主人,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

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起。1958年入成都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结业后,留校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至今。

1979年任讲师,1983年任副教授,1987年晋升教授。曾任方剂教研室主任,成都市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1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部选定为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曾为成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硕士导师。

推荐
五通汤是全国名老中医陈潮祖教授创制的效方,将肺系津液阻滞的小青龙汤,脾系津气失调的理中汤、平胃散,肝系津血失调的当归芍药散四逆散,心肾阳虚的真武汤五苓散,七方合成一方,主治寒湿郁滞,经脉挛急,气血津液失调的五脏病症,是陈老学术思想“膜腠三焦”学说与“五脏宜通”论的高度体现。

本文详细解析五通汤辨证眼目及运用精要,以飨同道。标题非陈老原话,不当之处请见谅。

 温馨提示:本文约5918字,阅读大概需10分钟。宜泡一壶清茶,慢品。
麻黄10g,桂枝10g,干姜10g,半夏15g,细辛6g,白芍10g,甘草10g,陈皮15g,厚朴20g,枳实15g,柴胡15g,白术20g,茯苓20g,泽泻30g,人参10—20g。
近年综合仲景小青龙汤、理中丸、五苓散、四逆散四方加减,组成此方,意欲由博返约,便于掌握,治疗五系寒证
仲景《伤寒论》方,是据外感风寒立论,多数属于津气郁结病变。由于受寒以后,必然引起心系血络挛急,成为气血津液同病。
所以,外感寒邪,经隧因寒而挛,气血津液因寒而凝,见于一系有之,两系有之,五系同病亦常有之
五脏经隧是由肝系筋膜构成,其中心系血管与肝系三焦膜原、腠理遍布脏腑形骸,无处不有,是气血津液环流全身之路。
《灵枢》《素问》谓其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其实谷精、肾精、胆液之类流动物质也随气血水津运行血管内外,一旦感受寒邪经脉挛急,气血津液运行不利,于是众多征象见矣
寒邪束表,毛窍收缩,血络挛急,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滞留肤腠之间,头身酸软重痛见矣。
津气郁结,阻滞肺窍,鼻塞流涕见矣;阻于咽喉间隙,血络不通,咽喉痒痛见矣;津气阻于会厌,声带变厚,声音嘶哑见矣。
肺脏宜降,津气功能受阻,津气阻于气道夹层,渗入气道,喘咳痰稀见矣。
津气阻于心系冠状动脉,或成心肌肥大,或成心包积液,心区憋闷或疼痛见矣。
肝系经脉布于胸胁,胆管下连小肠,经脉挛急,气血水津郁结,胆液、胰液受阻,胸胁胀痛,不欲饮食见矣。
脾胃纳运水谷,升降津气,胃肠夹层津气阻滞,脘痞腹胀见矣;胃肠痉挛,津气失调,吐泄腹痛见矣;津滞夹层日久,胃肠受湿而弛,传导功能减退,大便不爽见矣;水津不能反渗入肠便秘见矣。
肾为主水之脏,肾命气化不及州都,水津停滞则成小便不利,或呈水肿。
上述种种要皆素体阳虚,或过食生冷,过用寒凉,阳气受损,复感外寒经脉挛急,气血津液升降出入失常使然。

方 义 

五脏功能衰退,复感寒邪,导致五脏经隧挛急,肺系宣降津气功能失常,脾胃升降功能失职,肾命化气行水功能不及,肝系疏泄功能受阻,津气滞于少阳三焦,遍及五系。
遵循《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下者引而竭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训,法当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行气活血,通调津气,舒缓经脉,解其痉挛,才与病理相符。
方中麻黄、桂枝有散寒解表作用,可祛外侵寒邪,消除病因;麻黄、细辛宣降肺卫津气,可以恢复肺系功能,乃治上焦药也。
陈皮、枳实、厚朴,可降胃肠之气,使其肺气下行无阻;配以干姜、半夏、白术温运中焦、健脾化湿,柴胡、枳实升降中焦津气,畅通胆流,乃治中焦药也。
桂枝有温肾阳之功,配以白术、茯苓、泽泻,可呈化气行水之效,乃为下焦而设也。桂枝擅长温通血脉,畅旺血行;细辛、白芍、甘草擅长舒缓五系经隧挛急,则为血行不利、经脉挛急设也
自身阳虚,温必兼补。故用人参益气,振衰起废之功,位居诸药之首,《神农本草经》谓其能“补五脏”者,盖五脏功能活动均赖气为动力故也。
诸药合而成方,可呈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补其虚损通其滞塞之效。因可通调五系气血津液故以“五通”名之。

 应 用 

临证应用此方,当随不同征象加减。
声音嘶哑者,加桔梗泄肺利咽,阳虚阴盛者,再加附片温其少阴阳气,增强心系血运与肾系化气行水作用。
肺气上逆呈喘者,可加桑皮、杏仁降其津气;或加大黄通泻大肠,为脏病通腑,承气下行之法;
咳嗽痰少者,可加桔梗开宣肺气,五味子敛肺止咳,款冬花、白前解痉止咳;
咳嗽痰多者,加苍术、胆南星燥湿和脾,杜绝津凝成痰。
脾系脘痞腹胀,气逆而哕,则重用陈皮,并加旋覆花降其肺胃逆气,如因胃之贲门、幽门松弛,胆液随其胃液上逆,食道灼热冒酸,重用枳实促进胆管、幽门收缩阻止胃液上逆,或加黄连、吴茱萸制酸体现寒温同用之法
如果胸胁胀满,食欲减退,当是胆胰受阻,则宜重用枳实,加入木香、郁金畅通胆流。
如果肝脏肿大,则宜加入当归、川芎活血行瘀,成为气血津液齐通
心区憋闷,心律不齐,减去厚朴、干姜换成生姜(即合《金匮要略》橘皮枳实生姜汤)令其津气下行;
若津凝成痰,阻于心脏冠状动脉夹层,稍受寒侵或情绪激动则痛,则加瓜蒌、薤白涤痰泄浊。
若系心包积液,心体肥大,则加苍术、猪苓增强燥湿利水作用。
若系心功能衰惫,呈为心悸,则减去麻黄厚朴、半夏,加入附子,配合人参温补心肾阳气
上述证象仅见一证便可使用,不必悉具,但须以舌体淡胖为其辨证依据。
近年使用此方数以千计,疗效甚佳,为了中医昌盛以此奉献读者。

陈老医案选:便溏治验案  

查某,女,42岁,2006年5月3日初诊。
主述:长期大便稀溏。
刻诊:纳差,消瘦,低血压,低血糖,长期大便稀溏,每日三四次,每逢春季更甚,需住院治疗方可缓解,已持续四年如此。苔淡白,齿痕重,脉沉细数
处方:五通汤加减
桂枝10g      柴胡12g       麻黄6g
陈皮15g      厚朴15g       甘草6g
枳实10g      白术15g       干姜5g
茯苓15g      泽泻20g       细辛3g
红参10g      白芍10g       法半夏12g
7付,水煎服
药后诸症减轻。效不改方,继服10余付后,便溏失,身体逐渐变佳,精神饱满,随访未再复发。
按:对于顽固的大便失调,陈老从五脏论治。五通汤同时调理了上焦肺之宣降,中焦脾之运化,下焦肾之气化
全方以温通化湿为主,恢复肝主筋膜与疏泄的功能,从而缓解了五系经遂的挛急,使津气不再停滞于肠道夹层,比单纯用理中汤、四神丸等论治便溏更加周全。
舌苔淡白有齿痕为虚寒湿滞之象,为本方的辨证依据。诸药合而成方,补五脏之虚,通气血津液之滞,投之即效。
医案整理/陈逸  按语/李汶峰

陈老从胃痛便秘案谈寒热真假辨 

肖某,女,24岁,2008年1月18日初诊。
患者胃脘痛3个月,加重7天。自述胃中痞塞难受,不能下咽干性食物,食后欲呕,大便秘结,已3日未解,微咳,有少量白痰,口干苦而多饮
平素四肢欠温,喜食热饮,7天前曾淋雨而感冒,自购“康泰克”等药服用,感冒渐愈而胃痛加重。
月经量偏少,色黯,夹少量血块,经行腹痛,舌淡胖,苔薄黄腻,脉弱。陈老曰:此寒证也,令疏五通汤
余甚迷惑不解,患者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苔黄而腻,当是热证,何予温散、温运、温补之方药?
犹在踌躇之际,陈老又曰:此证服汤后苔当变薄,口苦、口干当减轻
遂提笔书方五通汤如下:
桂枝15g     白芍10g    麻黄10g   干姜15g
炒白术20g  北细辛6g   苍术25g   厚朴20g
茯苓30g     猪苓10g    白晒参15g  法半夏15g
柴胡15g     枳实15g    陈皮20g     泽泻20g
炙甘草10g
上方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1月21日,二诊:服上方3剂后黄腻苔已褪净,胃痛、胃胀、口苦、口干等症状都有明显好转,大便日解1次。原方加广木香15g、桔梗15g,续服3剂,诸症悉愈。嘱以上方再服2剂,2日1剂,1日2次以巩固疗效。
按:五通汤乃陈老综合仲景小青龙汤、理中丸、平胃散、五苓散、四逆散五方加减组成的方剂,意欲由博返约,便于掌握,治疗五系寒证。
此方可外散寒邪,内温阳气,补其虚损,通其滞塞之效,因可通调五系气血津液,故以“五通”名之。
人体阳气虚则气血津液正常运行乏力,水津不化,滞而不畅,阻于少阳三焦,水津渗入气道,则咯白痰;阻于胃肠,阻滞脾胃气机升降,胃肠经脉挛急,可见呕吐,胃胀,胃痛。
气滞津停,水液输布失常,不能下行,夹带胆液从其咽隘溢出,则见口苦;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口干;便秘者乃津液不布肠道,气虚推动无力。
胃脘胀痛痞闷,呕吐,口干,便秘为脾系病变;咳嗽咯痰为肺系病变;月经色暗,夹块,经行腹痛为肝肾两系病变
法当温散、温补、温通,舒缓各系挛急经脉,通调气血津液,予五通汤于证始惬,故治无不效之理。
本案之口干苦而思饮,苔薄黄腻当如何认识?
陈老常说:现今临床所见寒证较多,寒热夹杂相兼证象间亦有之,如何从纷繁复杂的证象中分辨出寒热真假来,乃是临床诊疗难以掌握之处。
近二十年西医不论何病动辄输液打针,临床见到热证的机会大大减少了,平日所见十之八九都是寒证,即使所剩也是气郁化热,通调气津即可
现在某些医生在临床上一见西医诊断属于某炎症,就大量使用清热解毒药物,明明是小青龙汤证,一见西医诊为肺炎立即改弦更张以《千金》苇茎汤;明明是肾气丸证的小便不利,一听说前列腺炎立即使用八正散加减。临床因寒证误治者,比比皆是
此案之口干苦而思饮,苔薄黄腻并非湿热内蕴,而是阳虚生湿,郁久化生浮热之征,舌淡胖,脉弱即是明证
此浮热治不在寒凉直折,关键是温补阳气,流通气津,气行津布自无郁而化热之患,不治热则热自除。
另外本方尚借麻黄、桂枝透散之性,导郁热出表,与《伤寒论》第46条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眠。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
声明:
· 本文根据陈潮祖教授著作《中医治法与方剂》等相关内容整理而成,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使用不当的地方,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0)

相关推荐

  • 三焦经脉解伤寒82

    [cp]三焦经脉解伤寒论第82条 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 茯苓 芍药 生姜(切)各三两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 ...

  • 《陈潮祖医案精解》——胃痛(一)

    肖某,女,24岁,2008年1月18日初诊. 患胃脘痛3个月,加重7天.自述胃中痞塞难受,不能下咽干性食物,食后欲呕,大便秘结,已3日未解,微咳,有少量白痰,口干苦而多饮.询知:平素四肢欠温,喜食热饮 ...

  • 津液与气血关系的失调

    今天继续来学习津液与气血功能失调的基本病机. 在讲津液与气血功能失调的基本病机之前,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津液与气血之间的关系.但是我宁愿把这句话换成气与津液和血的关系,因为气属阳,而津液和血都属阴.所以气 ...

  • 桂枝加葛根汤的正宗配方组成剂量、方歌速记歌诀、用法用量

    桂枝加葛根汤 [正宗配方组成剂量]葛根12克,桂枝6克,芍药6克,炙甘草5克,生姜9克,大枣3枚.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 [方歌速记歌诀] 桂枝加葛太阳方,汗出恶风项背强: ...

  • 施杞证治经验

    一.外伤论治,强调明辨机理,巧用手法 外伤一症,不论骨断.筋伤.脱位,施氏既遵历代前贤所论之法则,又有所发挥.临证坚持"以气为主,以血为先" 的学术思想.外用手法以整筋骨之移位,内 ...

  • 陈潮祖:五系寒证,气血津液失调,五通汤主之

    作者简介 陈潮祖(1929-2018),号六爱主人,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 ...

  • 【陈潮祖:五系寒证,气血津液失调,五通汤主之】

    陈潮祖(1929-2018),号六爱主人,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鹊 ...

  • 陈潮祖教授讲真武汤(五)

    启示 1.在治疗时要谨守病机,不可只看表面现象. 应通过现象去分析它的病变本质,这40几个表象并不易分析出是少阴阳虚. 2.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 不同的症状可以有相同的病机,同一个方剂可以用来治疗很多 ...

  • 陈潮祖教授讲中医思维(五)

    方剂共性 临床组方从结构来看,组方主要是针对病机三要素:病因.病位.病性,包括三组常用药: 1.消除病因的药 2.调理脏腑功能的药,也就是定位 3.流通.补充或固涩气血津液的药 有些方有四组药.除了这 ...

  • 陈潮祖教授医案拾遗(五)

    (一)便秘 多年以来,我一有时间就会阅读各种医学书籍,特别是老岳父所著<中医治法与方剂>,每多读一遍就多一些领悟.岳父对于<仁斋直指方>的"调肝散"有独到的 ...

  • 陈潮祖教授解小柴胡汤方义

    小柴胡汤原方剂量为:柴胡八两,黄芩.人参.生姜.炙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大枣十二枚.方歌"柴胡八两少阳平,枣十二枚夏半升,三两姜参芩与草,去渣重煎有奇能".柴胡用八两之多,为主药, ...

  • 陈潮祖教授临床经验方选读(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发表者:赵东奇 陈潮祖(1929--),男,四川省宜宾人.因母亲宿疾久困,常延医诊冶,长期耳濡目染,渐至心有所感,情有独钟,遂矢志岐黄,以济世活人.18岁时,从同里名师孙芳庭习医,学成,悬壶桑梓,医誉 ...

  • 业师陈潮祖教授经验介绍

    发表者:赵东奇 业师陈潮祖教授,是首批选定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从医5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治病,善于把握病机,依法处方,用药看似平常,却每能获良效,有独到之处.临证尤擅运用经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