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有评论家说:毛泽东用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诗词,营构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过去、现在、将来的人们,都想探究这个世界,都有必要认识这个世界。打开这个世界奥秘的窗口,其中之一就是毛泽东的诗词。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在青年时代所做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体会他诗词的魅力,领略这位政治家的诗人情怀。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湘江秋色,诗人浮想联翩,写下这首气势奔放的词作。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开篇三句,大致意思不难理解,寒秋就是深秋,深秋时节,诗人独自站立于湘江河畔的橘子洲头。看清冽的湘江水在他的脚下向北滚滚奔流。秋水长天的背景很宏大。前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诗人所处的环境。因为韵律的限制,句子有倒装。而正是因为这个倒装,诗人的形象卓然而立,是一幅“独立寒秋图”。这个“独立”的意味更加凸显。

诗人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就是把抒情主人公“我”这个形象放在诗歌的开篇“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秋天是草木变衰的季节,也是一般人易动伤怀的时候,刘禹锡说“自古逢秋悲寂寥”。自从宋玉首兴悲秋之叹,历代文人接声递响,秋天落在纸面,只是一颗凄清的泪滴而已。然而,秋天又有着对旧有之物进行否定,对新生之物加以孕育的特点。大凡守成恋旧的人,常会因秋气扫除旧物而感慨盛事变衰;而立志改造社会的革命者,却在心理上与秋天构成同调,对秋风的除旧育新予以热烈的欢呼。

如果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绘,应该是怎样的图景呢?

远望湘江对面的岳麓山上,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眼前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大自然的万物都在这生机无限的秋光里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诗人何以能把湘江的秋色描写的如此生动而富有活力呢?这一方面是诗人这些客观景物上投射了自己的主观的情感,景物就变成了承载情感意象,一组景物变成了一组富有情感和生命力的意象群。另一方面,诗人在选景角度和词语的处理上有一定的技巧。

首先是多角度,有层次。远眺万山,近观漫江,仰视雄鹰,俯瞰游鱼;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立体构图,层次井然。

其次多色彩,有动静。山是红的,水是绿的,天是蓝的,帆是白的;山、林、碧水相对是静态的,鹰、鱼、舸都是动态的。色彩明丽,动静交错。

再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炼字。写山,“万”字极言山之多,描色,“遍”字尽显红之广。 写林,“层”字写出林之密;“染”字活画色之浓。

我们知道秋风过处,总有落叶飘零;霜气袭来,常多萧瑟之响。对于此声此象,作者未写。他是在以心迎物,依据自己的主观情志去选择、驾驭景物。比如,作者用“击”这个字形容鹰,击是搏击的意思,雄鹰搏击长空,表现其矫健有力,正因为矫健有力,所以才能自由地飞翔,进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正因为诗人心中向往自由,所以看到的景物也都是自由的,你心中有什么,你眼睛就会看到什么,你眼前的风景折射了你心中的世界。我们说,这种带有主观情绪或情感的景物,我们称之为意象。象,就是景物的意思;意,表示情感或情绪。被主观情感浇筑的景物,我们叫它意象。《易传》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文心雕龙·物色》中说“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词中的景物是作者主观能动化了的景物,它们融注了作者的感情色彩和思想意识,而成为作者心境的物化和感情的载体。透过这幅壮丽、飞动的秋景图,我们分明读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那是一种意气风发、惊雷隐动的心境,一种意欲除旧布新、主宰乾坤的心境。远望万山,近观湘江,仰头看天空,低头照流水,天上地下,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由景象,这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大自然是自由的,但是人类社会是不是也是这样自由呢?

诗歌创作于1925年,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人类社会不仅不自由,而且充满了灾难,所以,诗人发出了惊天之问: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世间的沉浮、万物的盛衰,究竟该有谁来主宰? 由自然界的沉浮地想到人类社会,想到当时的中国革命,深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虑,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抱负。主沉浮点出了全诗的主旨。实际上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主沉浮的问题。

我们如果回头再看第一层以秋水长天为背景的“独立寒秋”,那个“独”字,恐怕就会读出一点深味了。显然,这里的“独”不是古人“独立小桥风满袖”的悠然,也不是“落花人独立”的伤感,不是孤独,不是落寞,而是一种独临、独登、独行的卓然和伟岸。诗人昂首天宇,独对苍茫,所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不是一种天问?这样,以湘江秋色为背景,一个具有革命先觉、胸怀天下、特立独行的青年毛泽东昂然的身影就呼之欲出了。

诗人这时想起一件往事:“携来百侣曾游”,他想到了以前他上学时曾和同学们一起到橘子洲旅游。所以,毛泽东今年是故地重游,只不过上次是春天,这次是秋天,上次是一群人,这次是一个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描写他们在湘江中流击水的一幕往事,写游泳时推起的大浪遏制了飞驶的船只。这个生活细节看似与革命斗争无关,然而在凸现青年革命家的果敢坚毅的精神上,正与前文暗中扣合,一脉相承。你看,中流弄潮,这个意象本身就带有抗争的意味,它实际上是青年革命家峥嵘岁月的艺术缩影。如果把中国革命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这群中流击水者正是长河中的弄潮儿,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弄起了震天动地的漫江雷涛!有了这种伟大精神和力量,又何愁不能改变中国历史?一个“忆”字引出往昔峥嵘岁月,诸多英雄之举,做出了肯定的回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四个排句,激昂顿挫,节奏鲜明,活画出一群青年革命家的英姿俊采。一九一四年,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结识了一批胸怀革命大志的学友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王一知、何叔衡,他们经常在湘江岸边、岳麓山中、橘子洲头聚会。他们正值青春年华,思想敏锐,才华横溢,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启示下,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的激励下,他们纵谈革命理想,探讨改造中国的途径,满腔热情,正如汹涌的湘江浪涛奔腾无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三句艺术地概括了这群青年革命家的实践活动。于是“曾记否”的试问语气,更显得语重心长,沉雄慷慨,摇曳多姿。作者仿佛是在自问,又仿佛是在遥问往昔的战友,一种磨砺旧志、重振雄风的呼唤,飞出了纸面,回荡于湘江两岸,岳麓山间……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继往开来的英雄斗志。诗人在问自己,也是在问战友,还是在问着近百年后的同属于青年的我们?你是否找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答案了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主宰国家命运的,是这些有激情、有理想、有担当、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诗人毛泽东1925年写下了《沁园春·长沙》,提出了惊天之问“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多年后,1936年,他和他的战友完成了中国革命的惊世创举——二五五千里长征,来到陕北。长征途中,他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对“谁主沉浮”作出了回答——“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又是10多年过去了,他和他的战友登上了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城楼,《诗人 领袖》中写道: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的诗词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和浪漫主义。它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即使放在整个古典诗词的长河中,也是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以阳光壮美、大气磅礴为主的诗词意境,如天地之苍茫,如星汉之灿烂,如江河之奔涌。带给我们别样的审美体验……他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诗雄词豪。青年毛泽东的理想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永远值得我们和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学习。

毛泽东的思想和人格,还有他的诗词,已经汇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长河,成为了青春中国珍贵的记忆,成为了一个民族的意志、情感和文化的象征。

岁月推移,不会磨灭永恒的诗篇;

时光流逝,没有沉埋诗人的形象。

诗篇注入了心血,自然会生命绵长;

形象经历了沧桑,更显得新鲜明亮。

似乎读懂了他,便读懂了这片古老土地上堆积的沧海桑田,和在二十世纪舞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

似乎读懂了他,便读懂了中国的过去,并加深着对现在和未来的理解。

因为,历史不会随风而去,滚滚向前的时代也不会凭空而来。

(0)

相关推荐

  • 诗朗诵:《峥嵘岁月》

    作者:鹤舞滦河       诵读:张田 <峥嵘岁月> 作者   鹤舞滦河 (编者按)    橘州,亦称橘子洲头,位于湖南长沙岳麓,系湘江之江心小岛,长约十里,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颇具浓厚 ...

  • 文学原创《游橘子洲记》-林岱

    游橘子洲记 作者 林岱 游橘子洲是天快向晚的时候.我对于这处胜景的向往,早已在心中长成了参天大树,今天终得以领略到"橘子"的滋味了. 在云姐的带领下,我们乘地铁抵达位于湘江中的橘子 ...

  • 登橘子洲

    深秋返乡,途经长沙,临橘子洲,温毛公旧篇,感世事变迁.时秋风瑟瑟,人潮涌涌,栾树披红,丹桂飘香,高楼林立,汽笛声声,一派祥和景象. 橘子洲,乃长沙城西湘江中一狭长沙洲,因曾经遍种橘树盛产橘子而得名.现 ...

  • 古诗词日历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在寒冷的秋风里,独自一人站立在橘子洲头,湘江汩汩向北流去.看到群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都被染成了红色:湘江碧绿清澈,众多舟船争相往前.雄鹰展翅搏击长空,鱼儿 ...

  • 《沁园春・长沙》名校名师精讲教案、课件、音频赏析

    关 注 我 们 爸爸妈妈都爱看,老师学生更喜欢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境界壮阔,气魄宏大,乐观豪迈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把握意象,感受意境,学习写 ...

  • 《沁园春&#183;长沙》教学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激扬".单元要求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 ...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翻译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 【周慎诗词】烛影摇红·湘江

    ​烛影摇红·湘江 诗/周慎(长沙) 源起灵渠,合流潇水飙驱泻. 凿开峭壁走湍流,乘势齐飞射. 少驻衡峰雾野. 过长沙.遥观台榭. 随波岳麓,映月洞庭,长驱直下. 岁月绵长,难忘舜帝巡南夏. 遥闻屈子唱 ...

  • 张运玲:红色之旅—游橘子洲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红色之旅-游橘子洲 作者 | 张运玲 原创 | 乡土赊旗(ID:gh ...

  • 湖南五日游(一)

    本文作者:杨润锁 2017年3月初,定居在辽宁葫芦岛的好友王大夫,约我参加旅游团共游湖南长沙韶山.张家界等景区.我从呼和浩特乘火车,约12小时后,于3月3日早晨9时到达了葫芦岛车站,5号出发又乘火车到 ...

  • 细雨课堂|必修上知识点总结笔记(1):《沁园春·长沙》

    写在前面课本知识的主导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只会"答题公式"而缺少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全靠所谓"套话"在高考中很难拿到高分.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自主复习预习笔记,帮助大 ...

  •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应很多老师的要求,为了帮助老师降低备课成本,下邳语文搜集精选[部编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 (共10页),希望对老师们高中新教材教学略尽绵薄之力.具体内容如下: 教材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