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一生很短,这才是成年人最好的四种心态
人民论坛哲思,用灼热的观点启迪思想,用温暖的文字抚慰心灵。
每晚九点三十分,带你看清世界,认识自己,慢品人生滋味。
01
不怕孤独
庄子说:“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有智慧的人,都喜欢独处,内心清静,便是自在。
很多时候,人是需要一点点孤独的,远离热闹,和尘世保持一些疏离。这不是清高,是为了更清醒地审视自己。
孤独和自由,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奢侈品。
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孤独,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孤独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孤独不是孤单,更不是孤僻,它是一种灵魂更高的境界,是心有所向。
懂得享受孤独,在独处中修炼自己,是一种极高的智慧。
02
容纳他人的声音
寓言《鸟的评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幅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一个人的认知都不同。
容纳他人的不平之声,容纳他人的议论之语。我们该看重的,并不是他人说了什么,而是自己做了什么。
心胸宽的人,心知肚明,不争对错,因为对错上天看得见;够智慧的人,看穿之后,不去揭穿,因为此后不是同路人。
不要浪费时间,在不值得的人身上。
有的时候,我们选择不与人争,不是理亏,不是怯懦,而是为人睿智的表现。
容言,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修炼。
03
不自卑
人这一生,有无数种可能。今天的弱者,也许就是明天的强者。由弱到强的转变,关键在于既不高估别人,也不看轻自己,自始至终都努力让自己做到最好。
有一位知名的老画家讲过一个故事:
多年前,一位青年拿着自己的画作到省城想请一位敬仰的前辈指点。不曾想,那个前辈看是个无名小卒上门,连画轴都没让他打开,就说自己有事,下了逐客令。
青年走到门口,转过身说:“大师,您现在站在山顶,往下看我这个无名小卒,的确十分渺小;但您也应该知道,我从山下往上看您,您同样也十分渺小!”因为这件事,青年更加发奋努力,后来终于有所成就。这位青年正是年轻时的老画家。
一个人形象是否高大,并不在于他所处的位置,而在于他的人格和修养。
身处高位时依旧谦逊待人,会赢得更多尊重;居于低处时,不自卑,同样会让人刮目相看。
不管何时,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不卑的心,如此才算活得明白、活得有智慧。
04
不狂妄自大
南宋时有一位名士,自认为自己学识渊博。他听说诗人杨万里特别有才华,非常不服气。于是,他给杨万里写了一封信,说要当面拜见,一较高下。
杨万里早就听说这位名士很自负,但还是很谦和地给他回了一封信,说:“我很欢迎您的到来,并冒昧地向您提一个小小的请求,听说你们家乡的配盐幽菽非常有名,很想尝一尝,请您来时顺便捎带一些。”
名士拆信一看,不禁愣住了,他从未听说过什么配盐幽菽。但碍于面子,他不好意思放下身段去问别人,只好空着手来找杨万里。
杨万里见状笑了笑,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书,翻开其中一页递给名士,只见上面写道:“豉,配盐幽菽也。”
名士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配盐幽菽就是生活中经常食用的豆豉。
谦虚不狂妄,才能更好地认清自己、超越自己、成就自己。
有时候,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遭遇,但能控制我们的心态;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能改变自己。
愿我们不管经历什么,都能拂去浮躁,淡看得失,不乱于心,不困于情。用最好的心态,过最美的人生,做最好的自己。
本期编辑 | 王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