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扎针的一幕

我伸长脖子将头探出输液隔断门外,并把脸扭向了“穿刺台”,定睛在传来孩子哭声的地方。只见两个大人趴在穿刺台上,背对着我“护着”孩子,一名护士站在里面弯腰在给孩子打针。三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弯身、忙活的画面一下子让我“看见”了曾经的自己。而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刺向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我的眼睛渐渐噙满了泪水,当泪水禁不住流淌在脸颊上时,我的思绪也被拉回到了曾经类似的一幕。

事情要追溯到我的孩子出生七个多月时第一次生病的时候。第一次面对孩子生病,焦急不安的我赶紧把妈妈叫来,抱起孩子一起去了我们那里最大的一家医院。不熟悉医院的我们在硕大的医院里“跑东跑西”地忙活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在医生的“指定”下来到急诊科输液室给孩子“输液”治疗。当时,输液室里人满为患,难以找寻一张空床位。我求得他人允许才得以坐在床边准备抱着孩子打“吊针”。虽说焦灼的心总算有了一点点的缓解,但接下来给孩子扎针的一幕竟同上面看见的“如出一辙”般地上演了。我和妈妈狠心地把持着孩子的身体,尽可能地不让孩子动弹,然而扎进孩子身体里的针却一次次不肯带来“一针见血”的期盼。惊恐的孩子发出凄惨刺耳的哭声,哭得我心乱如麻且几乎崩溃,情绪也几近失控。

“打针”这件事是会让有些人心怀“恐惧”的。平日里见不得血的人在打吊针时都希望“一针见血”,但是哪有百分百的“准确率”呀。一针扎不好,只能再来一次,多挨几针的情况虽无奈却只好忍受着。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尚可承受,可对于小孩子可就更需要“有的放矢”了。那一刻恨不得自己能替孩子去挨针,那一刻失控的情绪也确有可能发泄到护士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治病强耐着心中的“痛苦”,忐忑不安地把孩子送到护士手里,那种感觉无以言状,那种心情也无法言说。看着儿子的小手小脚被贴上一块块胶布,头被剃成了“阴阳”头,心疼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夺眶而出。在接下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和妈妈几乎一动不动地守着胜利的“成果”,抱着孩子尽可能地保持着一个姿势,即便腰酸背痛、手脚发麻了也要竭尽全力地坚持着。妈妈、孩子和我,我们三个人历经了一次又一次的诸如此类的“锤炼”。“切肤之痛”感同身受,“母爱深邃”感受至深!

我们的“眼泪”是心里固有的一种同情弱者的表现,我们的“痛苦”是骨肉之情特有的一种流露。曾在网上看到过一张照片,是小伙子抱着瘦弱的母亲等候在医院看病的座椅上。照片上母亲双手紧紧地搂着儿子的脖子,儿子则稳稳地抱着妈妈,那个画面看得人心酸也欣慰,它仿佛告诉我们——“小时候,你就是这样抱着我看病的!”它同样提醒着我们——“别忘了我们是从哪里来的!”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刚才的那两个女人坐在了我对面的椅子上,老妇人抱着孩子且全力以赴地哄着孩子,年轻的妈妈则想都没想就坐在了地上,双手捧着孩子扎了针的一只小脚,就那么擎着,一动也不敢动,眼泪和汗水混杂着湿透了孩子的整张脸……我想我该做点什么,便伸出没有扎针的右手比划着各种手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以使他不再哭。很可惜,我的举动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孩子依然在哭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