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里,国军有12个军参战,为何只有11个军被歼灭?

在电影《大决战之辽沈战役》的结尾,导演用一段解说词,对辽沈战役进行总结:

“1948年11月2日,东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沈阳解放。同日解放营口。辽沈战役前后52天,歼灭国军一个'剿匪’总部、四个兵团部、十一个军、三十三个师,共47万2千人……”

在辽沈战役爆发之际,驻扎在东北地区的国军有一个东北“剿总”司令部。东北“剿总”司令部下辖4个兵团,分别是郑洞国第1兵团、卢浚泉第6兵团、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第1兵团辖第53军和第6军,第6兵团辖新编第5军和第93军,第8兵团辖第6军和第53军,第9兵团辖新编第1军、新编第3军、新编第6军、第49军、第52军、第71军。屈指一算,4个兵团一共下辖12个军。

那么,既然有12个军驻扎在东北地区,为什么只有11个军被东北野战军歼灭?另外1个军去了哪里?

答案是:这个军从东北战场逃了出去。这也是辽沈战役中唯一成建制逃出东北战场的军队。

这个军,就是第9兵团下辖的第52军。

第52军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陆军军官学校所属的6个教导团。1930年春天,6个教导团被改编为教导第2师。当年5月,教导第2师改编为第4师。1932年,第4师扩编为第17军。1937年,第17军将主力部队第25师剥离出来,扩编为第52军。这是第52军正式成军,下辖第2师和第25师。

在抗日战争时间,第52军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大型战役,为保家卫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了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威胁到中国的大后方安全。第52军奉命奔赴云南南部,驻扎在边境上,防止日军进攻。

抗日战争结束后,第52军被投到东北战场,隶属于廖耀湘第9兵团。

廖耀湘第9兵团一共有6个军,其中新1军和新6军都是国军五大王牌军之一。其实,剩下的4个军也非常有战斗力。比如第52军,因为凶悍的战斗作风,被称为“国军第六大王牌军”。

然而,再凶悍的王牌军,到了东北战场后都会被打回原形。1946年10月,东北野战军在新开岭战役狠狠打击了第52军,将其第25师歼灭,开创了东北野战军在一次作战歼敌1个师的先例。虽然随后第52军补充了兵员,恢复了第25师的编制,但已经元气大伤,雄风不再。

1948年4月,在辽沈战役即将爆发之际,刘玉章奉命接任第52军军长一职,随廖耀湘第9兵团驻扎在沈阳附近。

刘玉章是一个深谋远算的人。他到了东北地区后,看到战场形势,就预感沈阳迟早就会落到东北野战军手里。辽沈战役打响后,廖耀湘率第9兵团组成西进兵团,前往锦州援救范汉杰。刘玉章想方设法让第52军脱离了第9兵团的序列,接受了另外一个任务——前往营口,为国军打通一个海上通道。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好任务呀。当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后,就关上了东北地区的大门,形成“关门打狗”的局势。营口,则相当于东北地区的唯一的逃生窗口。刘玉章率领第52军前往营口,即可避免跟着廖耀湘去与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硬碰硬,又可提前占领一个逃生窗口。

刘玉章占领营口后,对外封锁消息,“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将东北野战军蒙在鼓里。后来,东北野战军终于反应过来,派出第9纵队星夜兼程,前往营口拦截第52军。双方在营口附近展开了一场激战,互有损伤。

不久,国军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乘坐“重庆号”巡洋舰,带领3艘商船来到营口,接应第52军。刘玉章便带着第52军余部1万多人乘坐巡洋舰和商船离开营口,渡海到达葫芦岛,再经由葫芦岛回到关内,成为辽沈战役中的“漏网之鱼”。

刘玉章带着第52军回到关内后,驻扎在江南地区进行休整。1949年5月,上海战役爆发。刘玉章率第52军参加上海战役,在月浦之战中让第三野战军的第28军和第29军受到一定损失。随后,刘玉章率第52军撤离上海战场,经过舟山抵达宝岛。

刘玉章率第52军先后两次逃脱东北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打击,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段奇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