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卓雨农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妇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和中医学的其他各科一样,从整体出发,根据辨证论治的精神,着重调整和恢复全身机能。因此,必须运用四诊、八纲,仔细诊察形、气、色、脉,结合气候、季节、地区、饮食、起居、性情、旧病等,追寻起病原因,分清寒热虚实、气血痰郁,然后确定治疗方法。妇女由于其生理特点的关系,感情容易激动,往往引起气血不调、脾胃失和、肝肾亏虚、冲任损伤等现象,进而导致经、带、胎、产等疾病。所以,在临床上,除辨证施治外,还须注意以下治疗方法:
一、调气血
妇女以血为本。汪石山说:“妇人属阴,以血为本,但人肖天地,阴常不足,妇人加有哺乳、月经之耗,是以妇人血病者多。”但气为血帅,朱丹溪说:“血为气之配,气热则热,气寒则寒,气升则升,气降则降,气凝则凝,气滞则滞,气清则清,气浊则浊。”指出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主持和推动。唐容川说“运血者气也,守气者血也,气病则血不能独行,血病则气不能独化”,就是血和气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很好说明。妇科病虽然以伤血为主,但血病必连及气。也有一些疾病是气病连及血的,如气滞引起的痛经、经少、经闭等。因此,治疗妇科疾病,首先着重调气血,气血调匀,则诸脏安和,经脉通畅,胎产经带等疾病就可痊愈。即使需用清凉、攻下诸法,也应注意不要伤及气血,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和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敷布精液。水谷入胃,通过腐熟运化,才能上奉于心而生血。《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灵枢·决气》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都明确指出脾胃的重大作用。《素问·阴阳别论》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说明由于情志不舒,影响脾胃,不能受纳、腐熟、运化、敷布,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于是心无所生,肝无所藏,冲任无血以荣,就必然发经、带、胎、产等疾病。所以,薛立斋说:“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则上为乳汁,下为月水,故虽心主血,肝藏血,亦皆统摄于脾,补脾和胃,血自生矣。”这就把脾胃在妇科上的重要性说得很透彻了。和脾胃正是为了调气血,可见和脾胃是治疗妇科病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老年妇女,经断以后,肾气衰弱,气血俱虚,全赖水谷滋养,此时补脾胃以资化源,就更为重要。
三、养肝肾
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如情志愉悦舒畅,肝气冲和,则血脉流通,经血正常。反之,木郁不达,化而成火,发而为怒,则血横溢,甚或内灼津液,成为血枯。肾藏精而系胞,通诸经之血,为冲任之本。肾为肝之母,主闭藏;肝为肾之子,主疏泄。两者一开一阖,同处下焦,互相依存,互相制约。因此,在临床上,往往肝肾并称。《傅青主女科》说:“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肾郁而气必不宣,前后之或断或续,正肾之或通或闭耳。”说明了肝肾相互为用的道理。而肝肾经脉所过之处,又与冲任有密切关系。冲脉起于气街,并少阴之经,挟脐上行;肝经之脉,起于足大趾之端,上循足趾上廉,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上行至颠顶与冲任之脉并行。所以,古人有“八脉隶于肝肾”的说法。妇科疾病多为冲任损伤,冲任损伤将影响肝肾,肝肾有了病变,亦可影响冲任。临床常见的妇科病,如经闭、崩漏、带下、滑胎等,既由于冲任损伤,又和肝肾失养有关。因此,在治疗时,常常从肝肾入手,治肝肾即是治冲任。肝肾得养,则冲任的功能自然恢复。故养肝肾也是治疗妇科疾病的原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