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翅效应”到底是个啥?

“蝴蝶翅效应”(又称“油滴效应”)一词是用来形容产自哥伦比亚祖母绿,这种效应仅发生在哥伦比亚祖母绿上,包括姆佐、La Pita、Coscuez 和 Penas Blancas 矿区出产的祖母绿。拥有蝴蝶翅效应的祖母绿,在西班牙语里被称为Mariposa,即蝴蝶。由于地质原因,祖母绿生长时生长缓慢且断断续续,因此出现晶体层层叠叠的现象,看起来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呈现丝绒的质感,就像克什米尔蓝宝石的天鹅绒效应。拥有蝴蝶翅膀效应的祖母绿,外观上看起来绿得更加柔软,透而不闷,就像灯光下反射出柔和光彩的绿色丝绒,或者贴切地形容这种拥有蝴蝶翅效应的祖母绿颜色为“丝绒绿(Velvet Green)”。“蝴蝶翅效应”非常罕见,通常只在顶级祖母绿中观察到。

具有“蝴蝶翅效应”的顶级祖母绿戒指

“蝴蝶翅效应”最早由E.J. Gübelin在1944年冬季《宝石与宝石学》刊登的文章中提出,当时E.J. Gübelin将蝴蝶翅效应,归因为祖母绿内部的方解石包裹体,“大量的方解石包裹体(可能是出现在矿物沉淀生长过程中)使得一些绝美而高贵的哥伦比亚祖母绿出现了轻微油滴现象”。而后John I. Koivula证实方解石包裹体可能对“蝴蝶翅效应”没有影响。

值的一提的是有些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在显微镜下的表现有些类似“蝴蝶翅效应”,因此要十分注意。

镜下的“蝴蝶翅效应”

水热法合成祖母绿内部的水波纹结构

镜下的“蝴蝶翅效应”

合成祖母绿的镜下特征

除了“蝴蝶翅效应”,还有一词叫做“仿蝴蝶翅效应”,是指在某些祖母绿内部存在大范围半透明的两相及三相包裹体,使得祖母绿显现“蝴蝶翅效应”假象,因此称之为“仿蝴蝶翅效应”。如下图祖母绿的镜下照片,其显示了数百个小型气液两相包体,有些可能是二氧化碳气泡,有些可能为固体晶体包体,因此影响颜色传输到眼睛的方式,使其有一种“丝绒般的感觉” ,因此被称为“仿蝴蝶翅效应”。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祖母绿内部的愈合裂隙,愈合裂隙的存在可能会弱化祖母绿的颜色使其呈现“仿蝴蝶翅效应”。

祖母绿内部大量的两相及三相包体

同一颗祖母绿在暗域下的状态和亮域下的“仿蝴蝶翅效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