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读——苏颋之《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解读: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咏史诗。
题中汾水就是山西境内一条普通的河流,然而一旦进入文学,则必然浸染上文人的情感色彩并附生出许多含义来,诗人徘徊于汾水之边,感发秋意,又一“惊”,不知能做出多少好文章。
王国维曾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北风吹白云,万里流河汾”。诗人用简朴的笔调勾勒出渡汾河一带所见的萧瑟景色。汾河在此,更多的时候是与一段历史紧紧相连,而秋天则更多是一种意象。汉武帝曾在秋日巡游汾阴祭后土,并在此作《秋风辞》。而汾阴后土祠是古代帝王祭祀华夏始祖女娲氏的处所,从西汉北宋,曾有多位帝王来此为农祈谷,以保国泰民安。诗人苏颋曾以礼部尚书陪同玄宗来此祭祀,同样文化背景,同样的汾河,身为朝廷重臣却因汉武帝《秋风辞》而惊秋,这其中有多少历史沧桑之感不为人道。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原来陪同皇帝巡行祭祀是一件十分荣耀之事,然诗人却在此地转喜为忧,这不正应了《秋风辞》中所谓“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一代帝王汉武帝尚且有此感叹,诗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回顾自己的一生,自己从早年中举到如今位极人臣,历经了多少考验才成就今日之尊,如今年华已逝,这人生的辉煌还能持续几时,这种心绪是古今文人普遍存在的人生之悲。草木枯黄凋落,连自然而生的秋声此时让人闻之不禁肚肠寸断,心老了,于是有了迟暮之惊,心倦了,于是有了前途茫茫之慨。
这首《汾上惊秋》篇幅短小,全诗不着一字而“惊”意自现,将一己之情和眼前之景融入绵延的历史长河中,是景语,也是情语,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大背景、大境界,盛唐之音即将响起。
苏颋(670—727)字廷硕。排行五,京兆武功人(陕西武功)。十七岁进士及第,授乌程县尉。累迁右台监察御史。中宗时,历任给事中、修文馆学士、中书舍人。睿宗时,升任工部侍郞,袭父爵许国公,世称苏国公。玄宗时,任宰相4年,后转礼部尚书。新旧《唐书》有传。朝廷文诰多出其手,与张说并称“燕许大手笔”。《全唐诗》存诗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