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霞中的泉州开元寺东西塔及周边古城保护核心区。
2021年7月25日,正在福州举办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喜讯:中国“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通过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6处。“申遗成功是个新起点。”泉州市委书记王永礼在7月26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难掩激动,“泉州遗产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泉州的一份荣誉,更重要的是一份担当,是对未来传承保护更重的一份责任。”
△ 泉州南安九日山祈风石刻
泉州,古称“刺桐”,西北负山,东南面海。这座向海而立、因海而兴的城市,虽经千年的涤荡,却从未褪色。宋元时期,各国商人、旅行家和传教士经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到这座“东方第一大港”,千年风华凝结成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这次泉州入选世界遗产是包括市舶司遗址、九日山祁风石刻、开元寺等在内一共22处遗产点,从海洋贸易相关遗址、宗教建筑、文化遗迹、生产基地以及交通网络,共同展现了宋元时期泉州极具特色的海洋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虽然说我们看起来这22个遗产点它分布的范围比较广,但其实它里面是有一个内在逻辑的,里面包括运输的网络、商品的制造产地等,另外还有与之相应的制度体系,即官方、民间统一的制度保障。同时,宋元时期古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等外来文化与中华文化在泉州交融互鉴,成就了这座城市多元、开放、包容的特质,展现了多元社群和平共处的一种典范意义。”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林瀚表示。而对于泉州人,这些古迹遗址,以及历经千年沉淀的城市精神与早已成为日常生活融为一体。“1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就是从这个地方出发,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泉州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长胡家其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向大海的九日山古时曾是“海神祈风地点”,在山壁上留下的祈风石刻都无时无刻诉说着泉州故事。“历史上泉州曾经是经济、文化的中心,加之当时此地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及造船业的发达,使得有不同的语言、肤色与信仰人们在这里汇聚,各地各种文化在这里相遇、碰撞、交融与互鉴,形成了泉州多元文化特色。“而且,这种包容、开放的社会氛围也延续至今,成为融入了我们泉州人的血脉之中。”泉州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结缘,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1986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丝绸之路综合研究”计划,泉州当时在原中国驻阿曼大使袁鲁林推荐下,成为唯一一个'自荐’入选的城市。”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原馆长王连茂在和记者谈起这段故事的时笑称,各种机缘巧合,让泉州再次走进国际视野。“1991年2月联合国考察团抵达泉州进行了为期6天的考察访问,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泉州在国际上声名大振,这也为日后申遗奠定了基础。”他说。泉州的申遗之路可谓二十年磨一剑。当年泉州就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东段——泉州”方案,福建省政府向国家文物局提出申请。之后十几年中,泉州与宁波官洲等城市共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申遗项目成员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做准备。2017年,泉州得到推荐成为单独申报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2018年6月,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召开,泉州怀着紧张的心情等待着结果,看到的却是“发还待议”的建议,它成为了中国首个申遗失败的城市案例。折戟巴林并没有让泉州心灰意冷,相关部门开始重新进行定位思考和配套研究工作。“这3年来,我们支持着泉州市、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与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开展合作,开展更加深入的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工作。”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介绍,这一次重新申请过程中进行了一个重大调整,“2019年我们邀请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及遗产项目负责人苏珊·奥吉来到泉州,在实地考察之后,申遗项目重心做出了重大调整,名称调整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调整为再次申遗成功打下坚定基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负责此次泉州申遗的文本工作,据研究副所长、泉州项目申遗文本技术团队负责人傅晶介绍,第一次申遗的文本中,遗产点按照航海与通商史迹、多元文化史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史迹分为三大组。而这一次团队重新梳理了申报点的逻辑、突出了“宋元时期商贸中心”这个特点,把22个遗产点按照制度保障、多元社群、城市结构、生产基地、运输网络、区域布局六大关键要素重新归类,让泉州的特色更为鲜明。遗产申报是手段,保护传承是目的。申遗成功并非终点,而是泉州历史考古、文化研究、保护和利用新的起点。而“活态”传承,是泉州文化遗产的一大特点。“活态传承,就是说泉州文化遗产与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绝不是冰冷、生硬的建筑物,而是满载人间烟火味。开元寺在内的众多遗产点,除了老君岩所在的清源山、清净寺外,其他都不收门票。”泉州市文旅局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保持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泉州近200平方公里被纳入保护区、缓冲区和景观风貌控制区。在申遗工作中,泉州市政府全力保驾护航,整个泉州古城按照“原真性保护、活态化利用、功能性提升、生态型修复、家园式共造”的理念,开展生态修复、改善人居环境等工作,协调了历史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因此申遗工作得到泉州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对于泉州人来说,这些遗产不只是城市历史的象征,也成为文化自信的来源。如今,历史又一次选择了泉州,赋予其新的使命。“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相关国际专业机构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推广世界遗产保护理念,也将我们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积累的中国经验与中国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分享给世界同行,与各国一道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