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肺癌,胃癌,贲门癌,高血压——生姜泻心汤

48眩晕——陈松筠医案

谌某,女,56岁。多年以来,常患眩晕呕吐,屡治少效,时作时止(经某医院诊断为梅尼埃病)。近半月来,头晕旋转,目黑眼花,卧床不起,起则眩倒,日夜呕吐不止。吐出物纯系黏滑痰涎,饮食不能下咽,烦闷心悸,脉象虚弦而滑,舌苔白腻,中心微黄不燥,面色苍黄,两颧泛红,精神不振。虚阳上僭,痰浊壅阻,病在肝肾二经,法当潜敛肝风,镇平胃逆,尤以温化痰浊为当务之急。药用:旋覆花、枳实、竹茹各9克,煅赭石15克,法夏、陈皮各6克,生姜3片,水煎服。缓缓进药。

3日后复诊,眩晕大减,呕逆渐平,勉能进食。但苔腻未化,脉象如前,原方再进。旬日之内,眩晕呕吐俱止,苔腻渐化,颧红已退,面色隐隐黄红,惟食量甚少,有倦怠乏力等正气不振现象,改以旋覆代赭汤加木香、砂仁、当归、白芍善后,再治半月,逐渐向愈。两年后随访,未见复发。(陈松筠旋覆代赭汤治疗眩晕呕吐50例.浙江中医杂志,1966,7:30)《经方临证集要》

论:眩晕是胆木不降,呕吐是胃气不降,治此病者,以降为主。

注意啊,所谓法当潜敛肝风,此是错误之论,此是胃虚而不和之病,也就是土虚而木贼。治是建中以降逆。此眩晕者,不是肝风内动,而是胃虚不降,胆木失根。木生于水,甲木下降,而戌土培之,胃气不降,则胆木失根,所以升浮眩晕也。

49肺癌——郭志雄医案

刘某,女,58岁,2007年6月24日初诊。主诉:发现右肺癌1个月,频繁恶心呕吐1周。1个月前患者因胸痛经CT、纤支镜检确诊为右中心性肺癌(中分化腺癌)T,N2Mo,I A期。1周前在省肿瘤医院予TC方案(紫杉醇210mg+卡铂400mg)化疗1次,患者即出现恶心呕吐,暖气,厌油,口苦,神疲乏力,纳差,眠差。先后予格拉司琼、胃复安、吗丁啉等。

治疗无效,患者呕吐频繁,无法进食,其家属诉求中医治疗。症见:背入诊室,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声低懒言,频繁干呕,偶见吐出黄绿色及涎沫样液体,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涩细数。证属脾胃气伤,中焦痞塞。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予旋覆代赭石汤合平胃散加减。处方:旋覆花10g(包煎),西洋参10g,生姜5g,代赭石15g(先下),法半夏15g,大枣10g,甘草5g,苍术15g,陈皮10g,厚朴15g,砂仁10g(后下),白蔻仁10g(后下),茯苓15g,4剂,每日1剂,同时予西医补液对症治疗。4日后复诊,扶入诊室,诉呕吐次数明显减少,能进流质饮食,仍厌油,口苦,腹胀。上方加黄连5g,桂枝10g,吴茱萸5g,续服7剂,呕吐停止,饮食基本恢复,能顺利进行下一周期化疗。摘自:向生霞,郭志雄主任医师运用经方治疗肿瘤兼证举隅,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2):2085-2087《经方治验肿瘤病》

论:剂量太小了。甘草补中而化气,生姜温胃寒而降逆,吴茱萸温脏腑之寒。都是很关健的中气药,剂量怎么能小了。剂量也是治病的关键,但剂量的标准,还是以《伤寒》为准,小到5克,即使这个病例治好了,也不能以此为准。学此医案,只取其意就行了。

50胃癌——郁仁存医案

刘某,男,68岁,1999年11月26日初诊。患者于1997年12月25日行胃底贲门癌切除术,病理为贲门腺癌,淋巴结未见转移。术后曾化疗3个周期,因反应剧烈而停止。近数月来,反酸明显,胃胀,恶心,呕吐,食后加重,便干,眠差。有冠心病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舌质暗胖,舌苔薄黄;脉沉细弱。患者老年男性,素体肝郁气滞,胃失和降,故见暖气、反酸、胃胀、苔薄黄等症;手术伤及气血,致使患者气血不足,气虚鼓动无力,而致血瘀,舌暗为血瘀之象。辨证属气虚血瘀,肝胃不和。以益气活血、疏肝和胃、解毒消肿为治。

处方:旋覆花10g,代赭石15g,半夏10g,枳壳10g,玄参15g,陈皮10g,焦三仙各30g,焦槟榔10g,丹參15g,生黄芪30g,藤梨根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20g,砂仁10g,鸡内金10g,瓦楞子10g,党参12g水煎服,每日1剂。

复诊:患者初诊时症状较多,需住院卧床治疗,体质很弱,经长时间调整,逐渐好转,症状明显消失或好转,生活质量良好。此后坚持服药,至今已7年,上述诸症控制较好,定期复查肿瘤无复发转移迹象。摘自:贺兴东,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中册·内科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680《经方治验肿瘤病》

51贲门癌——刘嘉湘医案

李某,男,68岁。患者2002年2月出现吞咽哽阻感,伴呕吐胃内容物及白色黏液痰涎,就诊于上海某医院,经线钡餐、胃镜检查确诊为贲门腺癌,因拒绝手术治疗,2002年3月起服用中药治疗。2002年9月起进食梗阻及呕吐症状逐渐加重,胃镜复查提示:贲门处可见结节样隆起,大小约3cmx3cm,周围黏膜浸润,B超检查提示:肝内多发性转移灶,2002年10月拟诊“贲门腺癌,肝转移”收住入院。刻诊:饮食难下,仅能缓慢进食流质,呕吐黏液频繁,大便干结,舌淡红,苔薄腻,脉濡滑。辨证:脾虚失于健运,痰气交阻于中焦,传导受阻。治法:健脾理气降逆,化痰解毒散结。处方:太子参15g,旋覆花12g,代赭石(先煎)30g,茯苓15g,生半夏30g,八月札30g,菝葜30g,野葡萄藤30g,藤梨根30g半枝莲30g,枸橘李30g,瓦楞子30g,枳实12g,生马钱子(打)3g,川石斛15g,全瓜蒌(打)30g,天龙6g,制大黄15g,地龙30g二诊:诉服药1周后,进食梗阻症状改善,可进食半流质,未呕吐胃内容物。服药2周后,能进软食,晨起泛吐少量黏液,大便转顺畅,自觉咽中干燥,苔根白腻,舌质黯淡,脉濡滑。宗原法效不更方,改生半夏为50g,加水蛭6g。

三诊:又服上方14贴,偶然吐少量黏液,体重有增,原方进退,续服上方加减4个月,病情稳定。《经方治验肿瘤病》

论:这方子的药,很多我都不认识。

52贲门癌——周仲瑛医案

徐某,男,69岁。患贲门癌,手术后化疗1个周期,出现恶心等消化道反应,上腹部有梗塞感,大便干结,口稍干,舌偏暗,苔淡黄厚腻脉小弦滑。证属痰气瘀阻,胃失和降。旋覆代赭汤加减。处方:旋覆花(包)6g,代赭石(先煎)、石打穿、白花蛇舌草各20g,法半夏、太子参、麦冬、失笑散(包)、炒枳壳各10g,生薏苡仁、煅瓦楞子各15g,山慈菇、泽漆各12g,降香3g。每日1剂,水煎服。配合中药治疗到化疗6个周期结束,消化道反应不明显,饮食顺利,临晚暖气,餐后无饱胀感,两下肢麻木,大便正常。舌暗红,苔中薄黄腻,脉弦。仍以化痰消痞、清中和胃为主法,上方加桃仁、莪术各10g,砂仁、白豆蔻(均后下)各3g,生薏苡仁15g。服药后病情稳定,仍宗上方加益气健脾之剂调理善后。《经方治验肿瘤病》

若又外感,有外邪就加桂枝,配合生姜,通经解肌,行经阳之寒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