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节气到


2021年7月7日【辛丑年五月廿八】5点05分19秒,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也标志着“上蒸下煮”的模式正式开启。入小暑,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到大热,但节令路过小暑,阳光便把所有的能量悉数注入了土地。此时凉风尽,温风至,暑气蒸腾,万物浮躁。此时节,宜纳凉,但要小心过度贪凉伤身;宜安睡,避免过度劳累心力衰竭;宜静心,不疾不徐,忌怒忌躁,谨防“情绪中暑”。人在草木间,若想去浮躁,得清凉,就要修闲心。想在浮尘的喧嚣里,辟得一处清凉,需要拥有一颗闲适之心。心若安静,自得清凉。心若清净,自得怡然。境随心转,心即平常。不要为了面子去买房,房子再小,只要温馨,便是幸福。不要为了炫耀去买车,车再普通,只要敏捷,便是实用。不要为了攀比去结婚,人再平凡,只要品正,便是良人。少些贪婪,心就多份纯净。心纯净了,就会少些浮躁。

 小暑节气,人体阳气浮于外,脏腑寒重湿重,人易头脑昏沉,倦怠,头疼,眩晕,胃气不降,哕,吐而不出,便溏等。此时更有失眠、耳鸣、抑郁诸症蜂起。季节转换时节,小孩老人最为敏感,小孩易高热,老人防心衰。兼之天热耗精,即使身强力壮的青壮年也要注意休息,不宜大汗。在工作劳动之时,大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进入小暑,时属农历六月,应于十二消息卦为“天山遁”。遁者,退避、隐居之意。遁卦乾上艮下,天下有山,山高天退。下卦两阴爻,表示阴渐生长,阳道将衰,说明小人得势,君子退隐,明哲保身。清代学者李渔认为:夏应藏,闭门谢客。从中医来分析,此时阴长阳消,当顺应天地之势而为,多静少动,勿过耗阳气。应如古人言:夏藏,少外出以避暑气,另多吃清凉消暑的食物过伏。养生之道,最好在暑湿之七月暂且远离世事漩涡,寻一清凉界,热茶一杯,蒲扇一扇,闲书一部,养精蓄锐,静待吉时!

 常言道“夏季无病三分虚”,小暑一过,气温开始攀升,很多人都会食欲不振,浑身疲乏,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整天打不起精神。在中医看来,这些都是脾胃虚弱的表现。从小暑开始,即进入农历的六月,六月为未月。未属土,应于脾胃。所以,在六月养脾胃非常重要。一则,饮食要注意清淡,勿过食肥腻厚味,特别是大鱼大肉,越少越好,以免碍滞脾胃;二则,勿过食生冷,生冷伤损脾阳,脾阳虚,则运化失司,容易导致湿浊内滞;三则,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发脾气或有大怒,容易伤肝损脾。但此时为了避暑,我们中的很多人在空调房里,一杯杯喝着冷饮,大口吃着冰镇西瓜,不知不觉就伤了脾胃。胃受损后,消化液分泌不足,消化功能便会减弱,不只影响食欲,还可能引发胃炎;如果伤及脾脏,更会降低运湿能力,导致湿气入体,引致风湿、血栓等疾病。因此,中医建议,盛夏当头,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胃,防病于未然。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夏季喝陈皮水养脾胃的传统。中医典籍《本草备要》指出,陈皮乃脾胃气分之药。其中的挥发油,能够缓和消化道所受的刺激,促进消化液分泌,排出肠道积气。此外,陈皮味甘,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甘能入脾胃”。用陈皮泡水,可以补益脾胃,帮助体内湿气运化。

 民间有俗: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时节空气湿度大,雨水多,如户外的木椅木凳,经过霜露雨淋,容易吸收水分,人坐在潮湿的木头上,湿气容易侵犯人体。晴天虽然木头表面看似干燥,但留在木头内部的水分,经日晒蒸腾,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人坐在上面,则湿邪易入侵,易伤损脾胃,且会诱发皮肤病、痔疮、风湿及关节炎等。所以,夏天要避免坐卧于潮湿的场地,或穿潮湿的衣服。小暑期间若要在户外乘凉,最好准备个薄垫子,这样也能很好的预防疾病。如果没有垫子,最好不要在木椅上坐太久,特别是刚下过雨后的木凳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