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为五脏六腑之贼

肝能生养五脏六腑

肝藏血,为罢极之本,意即贮藏血液调节血量,故能耐受疲劳抵御外邪。在体为筋,其华在爪,开窍于目,其液为泪。而且主疏泄条达。人的生命活动,靠脏腑间的密切联系构成生理功能的整体性。肝与其他脏腑、器官、经络密切相关,即相互联系、依存、制约和相互促进。表明了肝能生养五脏六腑的特点。

肝与肾:

肝与肾二者同源,相互滋养。肝之疏泄条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依赖于肾阴的滋助,肾阴(精)物质又需通过肝的疏泄而藏于肾。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而致肝气、肝火、肝风的形成或加重其病情。肝肾阴虚两者也可同时兼见。肝火旺盛,疏泄太过,也可以导致肾不闭藏。

肝与脾:

脾的运化,必须通过肝的疏泄。反之,脾失健运,也会影响肝的疏泄。若脾运失职,湿滞中焦,则影响肝之疏泄。脾湿肝郁日久也可以生风。肝气横逆侵犯脾胃,又可以引起脾失升举,胃失和降。

肝与肺:

肺主治理调节全身之气,肝主调节全身之血。肝向周身各处输送血液,依赖于肺的治节肃降;肝失条达气壅郁滞,反过来也会影响肺之治节肃降。肝火灼肺,则可见咳嗽咳血。肝气郁滞也可以影响肺的肃降,以致喉痒作咳两胁掣痛,或梅核气等。

肝与心:

主要是血液环流与血量调节的关系。心血不足则影响肝的调节,肝血不足也可影响心的功能。心主精神意识,肝主疏泄条达( 情绪舒畅),精神与情绪也是相互影响的。心血不足则肝血也不足,肝血不足也可以影响心的功能,肝火上炎也可以引动心火,肝风内动心神也必受扰。

肝与冲任二脉:

肝为藏血之脏,冲为血海,任主胞宫,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足,则血海满盈,月经能以时下。肝与六腑、器官、经络的关系,也都因与其相表里的五脏相关,而直接或间接地相互影响。

“万病不离于郁,诸郁皆属于肝”。

肝气以条达疏畅为顺,若遇太过与不及均可演变为病理性的肝气。不及则气机不利,胆汁分泌不足,脾胃运化功能减退,脏腑经络的供血不足,筋骨肌肉也失养,耳目不聪,手不能握,足不能步,全身趋于衰退,故有“罢极之本”之称。太过,则气机壅塞郁滞不畅,气机不畅,经脉不通,轻者表现为游走性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即所谓之“肝气窜痛”;重者烦急,胸闷,气憋,两胁胀痛,横逆而犯脾胃,以致嗳气吞酸,胃气上逆,脾湿内生,湿热内蕴,甚至出现黄疸。

因外因所致肝火,多表现为肝火胆热升腾,目赤,口干口苦,口渴,舌红苔黄或便干溲赤,皮肤起疱疹,局部红肿灼痛。肝胆火热下注,则睾丸阴部肿痛,步履艰难,内因所致者,多因气郁化火。郁火热势较缓,多见烦躁,胸闷,口干,咽燥或见低烧。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风有内、外、虚、实之分。外因所引起的肝风,多系肝胆热盛而动风,症见惊厥抽搐,即所谓热极生风(或热惊风);内因所引起的肝风,可因暴怒伤肝,肝风内动,风火相煽,症见严重的眩晕,头痛如裂,颈项牵强,震颤,言语不利,惊厥等,如实火中风见有头剧痛、抽搐等,若因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则见头痛头晕,失眠,肢麻,属于虚风。至于热病后期阴血大伤,也可以引起血虚风动,属于虚风。

肝阳不足,虚寒循经下行,则见寒疝,妇女多表现为少腹两侧及腰骶部寒痛。

综合以上所述,肝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气机条达,经络畅通,气血和调,五脏六腑的功能才能保持正常,如果肝的功能失常,则五脏六腑必受其贼害,所以说“肝为五脏六腑之贼”

(0)

相关推荐